第一章 奔騰的生命之河——尼羅河(1 / 2)

關於尼羅河,流傳著一個淒美的神話。

傳說埃及女神伊西斯和丈夫奧西裏斯十分相愛,但是奧西裏斯被兄弟塞特謀害後拋入尼羅河中,她得知此消息後悲痛欲絕,沿著尼羅河苦苦尋找丈夫的屍體。她的淚水不停地流啊流,全都落入尼羅河中,河水不斷地上漲,直至溢出河床,流向兩岸,泛濫的河水過後,形成了兩岸肥沃的土壤。這個傳說在埃及廣為流傳,後來每年的6月17日或18日,埃及人都要舉行“落淚夜”的慶祝會,紀念這位女神的眼淚帶給人們肥沃的土地,死而複生的奧西裏斯則被古埃及人尊奉為冥界之神,伊西斯為豐收之神。

其實,每年夏季是非洲中部的降水豐沛期,這時尼羅河的水位不斷上升,溢出河床,流向河穀,形成有規律的定期泛濫。每年的7月伊始,埃及人懷著焦急期盼的心情向上天祈禱,希望河水能為來年的豐收帶來充足的沃土。古代的埃及人善於觀察並積累經驗,當他們看到明亮的天狼星綴滿黎明的天幕時,就知道泛濫的尼羅河水來了。白尼羅河的大量腐殖質和青尼羅河的豐沛鉀堿元素被洶湧泛濫的尼羅河水卷到兩岸的土地上。泛濫的河水不僅灌溉了農田,並且留下了一層厚厚的“黑壤”,這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天然有機肥料,對農業生產極為有利。正因為此,古埃及人並不把自己的國家稱埃及,而是叫做“凱麥特”,意為“黑土地”。在這樣的沃土上,古老的埃及人隻需撒上種子,讓豬去踩踩,就可以安逸地等候來年的豐收。更為巧妙的是,尼羅河泛濫的6月至9月,埃及人的農閑季節,而到11月退潮時又恰逢播種季節,這真是上天的巧妙安排。從大西洋到紅海,在沙塵彌漫的北非撒哈拉大沙漠中,尼羅河所衝積的河穀盆地和三角洲,是一縷唯一的綠色絲帶和天府之國,被世界古代人譽為“地中海的糧倉”,今天埃及的糧食產量仍居非洲之首。

尼羅河養育了世世代代的埃及人,埃及人也對賜予他們生命和力量的母親河頂禮膜拜,千百年來一直對她感恩頌讚:“看,這位偉大的君主,既不向我們征稅,也不強迫我們服勞役,有誰能不驚訝?有誰,說是忠於他的臣民,真能做到信守諾言?

瞧,他信守諾言多麼準時,饋贈禮物又多麼大方!他向每一個人饋贈禮物,向上埃及,向下埃及、窮人、富人、強者、弱者,不加區別,毫不偏袒,這些就是他的禮物,比一切金銀更貴重。”

尼羅河不僅贈給古埃及肥沃的農田,還賜予這裏野生動物生存的沼澤地。這裏豐富的鳥類和河中的魚類是埃及人重要的食物來源;在三角洲的沼澤中還盛產紙草,這是大自然所賜的寶物,這些紙草既可以用來織布編席,又可以用來製作書寫用的紙張。古埃及人的造紙方法如下:削去紙草綠莖的外層硬皮,將莖髓切割成薄片,浸泡水中;把充分吸水的薄片縱橫交錯地平鋪在亞麻布上,用木槌敲打、壓平後,再覆蓋一層亞麻布,壓上重物晾幹;數日後,揭開外麵的亞麻布,得到的就是一張米黃色、紋理清晰的紙草紙。紙草紙不僅是古埃及重要的書寫材料,而且還成為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當時地中海東部普遍使用這種紙張書寫。

關於尼羅河,流傳著一個淒美的神話。

傳說埃及女神伊西斯和丈夫奧西裏斯十分相愛,但是奧西裏斯被兄弟塞特謀害後拋入尼羅河中,她得知此消息後悲痛欲絕,沿著尼羅河苦苦尋找丈夫的屍體。她的淚水不停地流啊流,全都落入尼羅河中,河水不斷地上漲,直至溢出河床,流向兩岸,泛濫的河水過後,形成了兩岸肥沃的土壤。這個傳說在埃及廣為流傳,後來每年的6月17日或18日,埃及人都要舉行“落淚夜”的慶祝會,紀念這位女神的眼淚帶給人們肥沃的土地,死而複生的奧西裏斯則被古埃及人尊奉為冥界之神,伊西斯為豐收之神。

其實,每年夏季是非洲中部的降水豐沛期,這時尼羅河的水位不斷上升,溢出河床,流向河穀,形成有規律的定期泛濫。每年的7月伊始,埃及人懷著焦急期盼的心情向上天祈禱,希望河水能為來年的豐收帶來充足的沃土。古代的埃及人善於觀察並積累經驗,當他們看到明亮的天狼星綴滿黎明的天幕時,就知道泛濫的尼羅河水來了。白尼羅河的大量腐殖質和青尼羅河的豐沛鉀堿元素被洶湧泛濫的尼羅河水卷到兩岸的土地上。泛濫的河水不僅灌溉了農田,並且留下了一層厚厚的“黑壤”,這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天然有機肥料,對農業生產極為有利。正因為此,古埃及人並不把自己的國家稱埃及,而是叫做“凱麥特”,意為“黑土地”。在這樣的沃土上,古老的埃及人隻需撒上種子,讓豬去踩踩,就可以安逸地等候來年的豐收。更為巧妙的是,尼羅河泛濫的6月至9月,埃及人的農閑季節,而到11月退潮時又恰逢播種季節,這真是上天的巧妙安排。從大西洋到紅海,在沙塵彌漫的北非撒哈拉大沙漠中,尼羅河所衝積的河穀盆地和三角洲,是一縷唯一的綠色絲帶和天府之國,被世界古代人譽為“地中海的糧倉”,今天埃及的糧食產量仍居非洲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