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在此要分為公開跟私底下兩種情況?因為中國的文化是陰陽文化,不能光看一個方麵,很多問題隻有陰陽配套才能化解。
台灣政治大學企管研究所的教授曾經積極地學西方的管理理論,也讀了很多西方的策略學博士課程,後來他們在研究中國人的學問時發現,真正好的管理是西方人搞不清楚的,叫作陰陽配套的管理。隻有符合陰陽配套的管理,才有可能因應我們民族性的實際需求。
任用公開場合很聽話,私底下也很聽話的人,隻要有實務經驗的老板就很清楚,自己遲早有一天被這種人害死。
當部屬什麼事都說“好好好”的時候,其實我們很清楚,他心裏的話是“好好好,你去死好了”。部屬每次都說“好好好”,代表他根本沒有用心判斷我們交辦的事情,他心裏是這麼想的:“怎麼能每一件事情都那麼順,你交代的事情那麼容易辦嗎?我是神仙嗎?我什麼都會嗎?”
對這種情況,我們要有高度的警覺性。如果沒有高度的警覺性,有一天員工開始騙你了,你能怪誰啊?不要太相信“用人就是要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說法。如果你的座右銘是這句話,那你是不是常常被騙?從來不懷疑任何人,那你準備倒黴好了。
有懷疑心好不好?有時候是好的。西方人往往會覺得疑惑,有懷疑心怎麼會好呢?用人怎麼可以懷疑別人?中國人卻很清楚,用人一定要有懷疑心的道理。東西方的文化差別這就體現出來了。舉個實例,一個西方的媽媽,五六十歲,發型很漂亮,你跟這個媽媽講,“這位媽媽,你的發型很漂亮”,她一定會說“謝謝你的讚美”,即使你跟她很不熟也沒關係,她都會謝謝你。中國的媽媽會這樣嗎?中國的媽媽,你跟她不熟,無緣無故說,“這位媽媽,你的發型好漂亮”,她心裏馬上會想:“你在嫌我臉大,我會不知道?”她會覺得你無緣無故讚美她的發型很漂亮,一定有什麼目的,她的懷疑心就出來了。她的頭腦是會轉彎的。大部分中國人都有這種懷疑心。
中國人認為用人一定要用心,因為有時候優點就是缺點,缺點就是優點。當我們因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吃虧的時候,不要怪老祖宗騙自己,因為老祖宗還說過“知人知麵不知心”“人心隔肚皮”。
《孫子兵法》有雲:“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你如果沒有被能幹的人整過,我不相信你多會用人。你隻有被整過才知道,“原來他那麼厲害,我一定要好好改變自己”。隻有這樣,你以後才有可能用比你強的人。可見,中國人用人不是相信,也不是懷疑,強調的是將信將疑。
將信將疑,這四個字中包含有陰陽變化的意義,是高度智慧的話。相信跟懷疑同時存在,重點在哪裏?重點在對方的需求。什麼東西都可以跟西方人學,但最好要了解適合中國人的三個特殊性:領導、激勵、溝通。為什麼?因為這三個特殊性用四個字就可以概括,隨需而變。
為什麼我們在此要分為公開跟私底下兩種情況?因為中國的文化是陰陽文化,不能光看一個方麵,很多問題隻有陰陽配套才能化解。
台灣政治大學企管研究所的教授曾經積極地學西方的管理理論,也讀了很多西方的策略學博士課程,後來他們在研究中國人的學問時發現,真正好的管理是西方人搞不清楚的,叫作陰陽配套的管理。隻有符合陰陽配套的管理,才有可能因應我們民族性的實際需求。
任用公開場合很聽話,私底下也很聽話的人,隻要有實務經驗的老板就很清楚,自己遲早有一天被這種人害死。
當部屬什麼事都說“好好好”的時候,其實我們很清楚,他心裏的話是“好好好,你去死好了”。部屬每次都說“好好好”,代表他根本沒有用心判斷我們交辦的事情,他心裏是這麼想的:“怎麼能每一件事情都那麼順,你交代的事情那麼容易辦嗎?我是神仙嗎?我什麼都會嗎?”
對這種情況,我們要有高度的警覺性。如果沒有高度的警覺性,有一天員工開始騙你了,你能怪誰啊?不要太相信“用人就是要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說法。如果你的座右銘是這句話,那你是不是常常被騙?從來不懷疑任何人,那你準備倒黴好了。
有懷疑心好不好?有時候是好的。西方人往往會覺得疑惑,有懷疑心怎麼會好呢?用人怎麼可以懷疑別人?中國人卻很清楚,用人一定要有懷疑心的道理。東西方的文化差別這就體現出來了。舉個實例,一個西方的媽媽,五六十歲,發型很漂亮,你跟這個媽媽講,“這位媽媽,你的發型很漂亮”,她一定會說“謝謝你的讚美”,即使你跟她很不熟也沒關係,她都會謝謝你。中國的媽媽會這樣嗎?中國的媽媽,你跟她不熟,無緣無故說,“這位媽媽,你的發型好漂亮”,她心裏馬上會想:“你在嫌我臉大,我會不知道?”她會覺得你無緣無故讚美她的發型很漂亮,一定有什麼目的,她的懷疑心就出來了。她的頭腦是會轉彎的。大部分中國人都有這種懷疑心。
中國人認為用人一定要用心,因為有時候優點就是缺點,缺點就是優點。當我們因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吃虧的時候,不要怪老祖宗騙自己,因為老祖宗還說過“知人知麵不知心”“人心隔肚皮”。
《孫子兵法》有雲:“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你如果沒有被能幹的人整過,我不相信你多會用人。你隻有被整過才知道,“原來他那麼厲害,我一定要好好改變自己”。隻有這樣,你以後才有可能用比你強的人。可見,中國人用人不是相信,也不是懷疑,強調的是將信將疑。
將信將疑,這四個字中包含有陰陽變化的意義,是高度智慧的話。相信跟懷疑同時存在,重點在哪裏?重點在對方的需求。什麼東西都可以跟西方人學,但最好要了解適合中國人的三個特殊性:領導、激勵、溝通。為什麼?因為這三個特殊性用四個字就可以概括,隨需而變。
我們要注意對方的需求,對方的需求一旦有變化我們就要知道。也就是說,我們要注意差異化,要注意風吹草動。西方人沒有察言觀色這個概念,也沒有洞察力這個概念,但是這些概念在中國人看來卻是最重要的。一個領導不會讀心術,不會觀人,不會用人,是隨時可能出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