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立波:科技譜寫化工“神曲”,夢想成就創業傳奇(1 / 2)

記者:這些問題你是怎麼解決的呢?

汪立波:當時我的思路是這樣:通過技術革新求發展,再跟中科院化工所(即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浙江大學合作,共同開發新產品。現在這個產品就是那個時候開始開發的。

記者:在沒有盈利的前提下再繼續花錢,研發新的專利技術?

汪立波:對,我當時的想法就是:這個時候如果再不走創新之路的話,就真的沒有希望了,這也都是被逼出來的。

記者:那家裏人同不同意呢?

汪立波:家裏人開始堅決反對,後來也沒辦法了,不同意也得同意了。汪立波坦言自己的技術革新是被逼出來的,但他相信科技的力量能為自己創造財富。所以在當時負債的情況下,他把住房、廠房等作為抵押物進行貸款,與中科院化工所及浙江大學等研究機構合作,大膽進行了技術創新。從2002年開始,他用了5年時間,斥資幾百萬元,終於在2007年成功開發出了水箱懸浮閥氯化工藝。

記者:這個專利有什麼樣的特點,請你給我們介紹一下?

汪立波:從專業的角度講,這個產品的生產方法原來是用溶劑法的,不符合環保要求,而我們新推出的這個水箱閥,是以水作為介質來氯化的,符合環保要求,而且采用新技術後產量也上去了。比如說原來生產一噸的產品大概需要2天時間,這算一個流程,我們現在這樣做的話1天一個流程就下來了。

記者:目前這個行業國內競爭激不激烈?

汪立波:就我們這個產品來說,競爭不是很激烈,因為目前在國內畢竟就我們一家在做。技術問題解決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優勢也很明顯,正當汪立波滿懷信心準備重拳出擊的時候,裕隆化工與許多中小企業一樣,開始麵臨發展資金後續不足的問題。當時廠裏能用作抵押的廠房設備基本上都抵押了,但是資金缺口依然很大。沒錢就意味著無法擴大產能,這將直接製約企業的發展。

汪立波:研發專利以後,我們的產品成熟了,小樣小試也全部合格了。這個時候我發現資金後續不足,可以抵押的東西已經沒有了,全部的房產、土地證都已經抵押給他們了。那個時候我突然靈機一動,想到我們剛好申請了一個發明專利,所以我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跟信用聯社商量,看看能不能用專利權作抵押。那時候我們國內也是剛剛開始搞這個專利權抵押的事情,所以我是我們浙江省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呢。經過專業評估機構的評定,汪立波的這項知識產權價值超過了8000萬元,他通過專利權質押獲得了巨額貸款,終於從根本上解決了企業後續發展的資金問題。企業發展的後勁足了,汪立波有了新的目標。他想把20畝廠房擴大為50畝,產能從目前的年產3000噸,擴大至10000噸,年銷售額爭取突破3億元。

記者:這些問題你是怎麼解決的呢?

汪立波:當時我的思路是這樣:通過技術革新求發展,再跟中科院化工所(即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浙江大學合作,共同開發新產品。現在這個產品就是那個時候開始開發的。

記者:在沒有盈利的前提下再繼續花錢,研發新的專利技術?

汪立波:對,我當時的想法就是:這個時候如果再不走創新之路的話,就真的沒有希望了,這也都是被逼出來的。

記者:那家裏人同不同意呢?

汪立波:家裏人開始堅決反對,後來也沒辦法了,不同意也得同意了。汪立波坦言自己的技術革新是被逼出來的,但他相信科技的力量能為自己創造財富。所以在當時負債的情況下,他把住房、廠房等作為抵押物進行貸款,與中科院化工所及浙江大學等研究機構合作,大膽進行了技術創新。從2002年開始,他用了5年時間,斥資幾百萬元,終於在2007年成功開發出了水箱懸浮閥氯化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