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線索嗎?”
黃傑遠沉默著搖搖頭。
羅飛把兩手合在一起搓了搓:“嗯……那就在說說三個人群吧。”
“所謂三個人群,就是醫生、屠夫和外來流動人員。”黃傑遠先總體概括,然後又開始詳細介紹,“從屍體被殘害的程度來看,凶手的心理承受能力極強,而且分屍的手法嫻熟老練,如果從職業特征來考慮,可能醫生和屠夫比較吻合這種特點。另外外來流動人員處於社會底層,性需求壓抑,做事不計後果,並且很容易滋生報複社會的心態,所以我們把這類人也定為重點摸排的對象。”
像這樣血腥殘暴的案件的確不是一般人能夠完成的,把醫生和屠夫納為重點懷疑人群合情合理。相較之下,外來流動人員的入圍就顯得有些無奈了,因為幾乎所有的無頭命案發生之後,警方都會首先把視線盯在這個人群身上,這恐怕也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悲哀吧。
“這樣的摸排也還是沒有線索嗎?”雖然已經猜到答案是什麼,但羅飛還是例行公事般地問了一句。
“沒有。”黃傑遠低頭彈著煙灰,表情既尷尬又無奈。
“確實是個厲害的家夥……”羅飛自言自語地說道。憑良心而言,警方確定的所謂“一個範圍、兩個區域、三個人群”的重點目標還是頗有講究的,但辛苦的排查卻沒有獲得預期的效果,那隻能說明凶犯躲避警方視線的能力更為棋高一籌。
“看來大海撈針的方法是行不通了。”羅飛略琢磨了片刻,又想到些其他的思路,又問,“對拋屍現場的勘查結果如何?”
黃傑遠輕歎了一口氣:“說起來也真是巧了。一月十二號那天淩晨時分,省城恰好開始下雪,直到上午九點多鍾才漸漸停歇。所以案犯拋屍時留下的腳印、指紋等痕跡都被積雪破壞了。嘿,就好像是老天也要故意刁難我們呢。”
羅飛右手握拳,抻出一根食指撫摩著下巴頦,然後他微搖著頭說:“這恐怕不是老天的刁難,是那個家夥利用了天氣狀況而已。如果那天沒有下雪的話,也許他會等待,或者選擇其他的方式毀滅痕跡,總之我不認為他會在現場留下類似腳印指紋這樣的明顯線索。”
黃傑遠愣了一下:“或許……或許確實像你說的吧,以那個家夥的手段,應該不會犯下這樣的低級錯誤。”
羅飛更加明確地把自己先前的想法又表達了一遍:“我剛才提到現場勘查的情況,主要是想知道:從盛放受害者遺骸的等物品上能不能找到突破口?”
在犯罪現場遺留物中尋找線索也是警方慣用的刑偵手法之一。從理論上來說,每一件遺留物都可以調查到它的出處。然後再以出處為源頭追尋同類物品的流向,這樣便可以大致鎖定物品使用者的活動範圍。羅飛在龍州時就用這種手法破獲過一起凶殺案。當時死者被裝在一個大號旅行箱中,拋屍野外。羅飛便帶著這個旅行箱到當地的箱包市場進行查訪,對近期購買過這種旅行箱的顧客都進行了特征素描,並最終憑借著素描出來的畫像抓到了真凶。
可惜對於“一一二碎屍案”,這樣的方法仍然是行不通的。黃傑遠沮喪地告訴羅飛:“當年我們也曾順著這個思路展開過工作,可是很快就進行不下去了。首先是裝肉片的塑料袋實在太過普通,市內任何一家菜市場、雜貨店幾乎都能找到,並且都是免費取用;而用來裝頭顱內髒的旅行包和包裹衣物的床單不僅普通,還都是非常陳舊的物品,其使用年限至少已超過五年。要查出這些東西五年之前的來源和流向,那幾乎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