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到55歲,規劃30年,走好這一生(1 / 1)

25歲到55歲,規劃30年,走好這一生

文/隨教授

第一個十年(25歲-35歲)——積累的十年

最開始的起點重要也不重要,但要盡量選擇一個可以看清前景的行業,當然如果是行業食物鏈中越往上越好。

另外,沒有無前途的行業,隻有沒前途的企業與個人。

如果有機遇的話,在這個十年進行創業嚐試也無不可。因為創業本身是創意、機遇與熱情三者的產物,所以在二十五到三十五歲的年紀如果有這三者的結合時,應當去做。

創業非一般人的經曆,從職涯與人生看,這十年要做到三點:

一是學會最基本的技能

比如聽話、做事、溝通的基本技能,比如時間管理,比如安排業餘生活與工作的平衡等生命中最基本的技能。這些技能或是情商往往是教科書裏沒有教的,有些道理是要經曆過才知道。這十年是修身培養品性的十年,如不成則基本不成,如小成則人生小成,如大成則未來的人生終究會走向輝煌。說好話,做好事,做好人。

二是建立一個美滿的家庭,維係一個好的人脈圈,這是人生幸福的來源

所有財富,所有成就都是過眼雲煙,一個人的人生幸福最終是映射在他身邊最重要的人身上。

三是積累一定的財富

比如有兩至三處房產,學會理財與投資。第三點沒有第一二點重要。但由於這十年結婚生子購房等大事均在其間發生,所以財富積累的速度非常重要。

盡快達到財富相對自由,其標準是所有淨流動資產(去除在住的房產和必要的教育、贍養費用)可以支撐中產階級生活二十年以上。

第一個十年在職涯選擇時盡量選擇多的挑戰,多曆練自己,需要多認清自己的短板長板,短板是無法匹配上長板的,但短板的短度最終決定你成就的層次,在人生上木桶原理也是生效的。

第一個十年切忌一開始就唯興趣論,須知一是你不一定了解你自己,二是你無發展興趣相關工作的機遇。第一個十年切忌唯財富論或仇視財富,財富非目的,但非常重要。

第二個十年(35歲-45歲)——最重要的十年

一是好好的培養子女,這十年是子女成長最重要的十年,這是有子女的朋友這十年最重要的目標了。其實也是唯一的子女真正我們可陪伴的十年。

二是開始從事自己的主業了,這時的主業不一定是職業,但這十年必須有勇氣與決心開始自己主業了,這是上蒼給我們天賜才能要珍惜與發揮的時候了。

三是在財富積累與職業發展的基礎上發展自己的德行,將財產一定比例的投入公益,將時間的一部分投入社會事業。

退休不是人生的目標,發揮出主業,並為世界創造更多美好與德行才是必須的。

第三個十年(45歲-55歲)——職業生涯末尾的十年

一是將主業變成職業即事業,將最黃金的十年,投入到畢生最重要的事業上去,讓它開花結果。

二是完成退休後的準備,黃金十年也許是在頂峰。但頂峰之後畢竟不管何時終究走向黃昏。

下山的路如何行走,或是將下山變成另一段旅程,是這十年的課業。

現在反思下自己:第一個十年或許還有幾年的光景,這時可以發現自己的才能所在,積極去修正弱點,慢慢從原來理解的讀書寫字愛好及一些喜好中,領悟自己的誌業主業所在。

人生沒有多少個十年,如果你不去規劃和設計自己的人生,那將是活著多麼悲哀。縱使你沒有達到你所規劃的那樣,也至少認識到十年如歌,短而精悍的。

戳這裏逛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