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二十三(2 / 2)

時,敵烈方為邊患,而阻卜相繼寇掠,邊人以故疲弊。朝廷以地遠,不能時益援軍,而使疆圉帖然者,皆迂魯力也。帝嘉其功,拜左皮室詳穩。

會宋求天池之地,詔迂魯兼統兩皮室軍屯太牢古山以備之。<二>大康初,阻卜叛,遷西北招討都監,從都統耶律趙三征討有功,改南京統軍都監、黃皮室詳穩。未幾,遷東北路統軍都監,卒。弟鐸盧斡。

鐸盧斡,字撒板。幼警悟異常兒。三歲失母、哭盡哀,見者傷之。及長,魁偉沉毅,好學,善屬文,有才幹。年三十始仕,為朝野推重,給事北院知聖旨事。

大康二年,乙辛再入樞府,鐸盧斡素與蕭岩壽善,誣以罪,謫戍西北部。坐皇太子事,特恩減死,仍錮終身。在戍十餘年,太子事稍直,始得歸鄉裏,屏居謝人事。一日臨流,聞雉鳴,三複孔子「時哉」語,作古詩三章見誌。當時名士稱其高情雅韻,不減古人。

壽隆六年卒,年六十一。乾統初,贈彰義軍節度使。

蕭圖玉,字兀衍,北府宰相海璃之子。

統和初,皇太後稱製,以戚屬入侍。尋為烏古部都監。討速母縷等部有功,遷烏古部節度使。十九年,總領西北路軍事。後以本路兵伐甘州,降其酋長牙懶。<三>既而牙懶複叛,命討之,克肅州,盡遷其民於土隗口故城。師還,詔尚金鄉公主,拜駙馬都尉,加同政事令門下平章事。

上言曰:「阻卜今已服化,宜各分部,治以節度使。」上從之。自後,節度使往往非材,部民怨而思叛。開泰元年十一月,<四>石烈太師阿裏底殺其節度使,西奔窩魯朵城,蓋古所謂龍庭單於城也。已而,阻卜複叛,圍圖玉於可敦城,勢甚張。圖玉使諸軍齊射卻之,屯於窩魯朵城。明年,北院樞密使耶律化哥引兵來救,圖玉遣人誘諸部皆降。帝以圖玉始雖失計,後得人心,釋之,仍領諸部。請益軍,詔讓之曰:「叛者既服,兵安用益?且前日之役,死傷甚眾,若從汝謀,邊事何時而息。」遂止。

會公主坐殺家婢,降封郡主,圖玉罷使相。<五>尋起為烏古敵烈部詳穩。以老代,還卒。子雙古,南京統軍使。孫訛篤斡,尚三韓郡王合魯之女骨浴公主,終烏古敵烈部統軍使,以善戰名於世。

耶律鐸軫,字敵輦,積慶宮人。仕統和間。性疏簡,不顧小節,人初以是短之。

後侵宋,分總羸師以從。及戰,取緋帛被介胄以自標顯,馳突出入敵陣,格殺甚眾。太後望見喜,召謂之曰:「卿戮力如此,何患不濟!」厚賞之。由是多以軍事屬任。俄授東北詳穩。開泰二年,進討阻卜,克之。

重熙間,曆東北路統軍使、天德軍節度使。十七年,城西邊,命鐸軫相地及造戰艦,因成樓船百三十艘。上置兵,下立馬,規製堅壯,稱旨。及西征,詔鐸軫率兵由別道進,會於河濱。敵兵阻河而陣,帝禦戰艦絕河擊之,大捷而歸,親賜卮酒。仍問所欲,鐸軫對曰「臣幸被聖恩,得效駑力,萬死不能報國,又將何求?」帝愈重之,手書鐸軫衣裙曰:「勤國忠君,舉世無雙。」卒於官,年七十。子低烈,曆觀察、節度使。

論曰:初,遼之謀複三關也,蕭惠讚伐宋之舉,而宋人增幣請和。狃於一勝,移師西夏,而勇智俱廢,敗潰隨之。豈非貪小利,迷遠圖而然。況所得不償所亡,利果安在哉?同時諸將撫綏邊圉,若迂魯忠勤不伐,鐸魯斡高情雅韻,鐸軫雖廉不逮蕭惠,<六>而無邀功啟釁之罪,亦庶乎君子之風矣。

一∶ 都監涅魯古突舉部節度使諧理阿不呂至諧理阿不呂戰歿 按紀太平六年八月作「監軍涅裏姑,國舅帳太保曷不呂死之」。

二∶ 太牢古山 按紀壽隆五年七月、天慶三年九月、卷八六耶律頗的傳並作大牢古山。

三∶ 降其酋長牙懶 牙懶,按紀統和二十六年十二月作耶剌裏。

四∶ 開泰元年十一月 十一月,原作「七月」。按紀,此事係於十一月,據改。

五∶ 降封郡主圖玉罷使相 按紀開泰六年二月作「降公主為縣主,削圖玉同平章事」。

六∶ 鐸魯斡高情雅韻鐸軫雖廉不逮蕭惠 原鐸魯斡與鐸軫倒舛,誤作「鐸軫高情雅韻,鐸魯斡雖廉不逮蕭惠」,據本傳傳文改。又鐸魯斡,傳文作鐸盧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