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熙元年,累遷至同知上京留守,改奚六部禿裏太尉。性不苟合,為樞密使蕭解裏所忌。上欲召用韓留,解裏言目病沒能視,議遂寢。四年,召為北麵林牙。帝曰:「朕早欲用卿,聞有疾,故待之至今。」韓留對曰:「臣昔有目疾,才數月耳;然亦不至於昏。第臣駑拙,不能事權貴,是以不獲早睹天顏。非陛下聖察,則愚臣豈有今日耶!」詔進述懷詩,上嘉歎。方將大用,卒。
楊佶,字正叔,南京人。幼穎悟異常,讀書自能成句,識者奇之。弱冠,聲名籍甚。
統和二十四年,舉進士第一,曆校書郎、大理正。開泰六年,轉儀曹郎,典掌書命,加諫議大夫。出知易州,治尚清簡,徵發期會必信。入為大理少卿。累遷翰林學士,文章號得體。八年,燕地饑疫,民多流殍,以佶同知南京留守事,發倉廩,振乏絕,貧民鬻子者計傭而出之。宋遣梅詢賀千齡節,詔佶迎送,多唱酬,詢每見稱賞。複為翰林學士。
重熙元年,升翰林學士承旨。丁母憂,起複工部尚書。曆忠順軍節度使,朔、武等州觀察、處置使,天德軍節度使,加特進檢校太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複拜叁知政事,兼知南院樞密使。
十五年,出為武定軍節度使。境內亢旱,苗稼將槁。視事之夕,雨澤沾足。百姓歌曰:「何以蘇我?上天降雨。誰其撫我?楊公為主。」漯陽水失故道,歲為民害,乃以己俸創長撟,人不病涉。及被召,郡民攀轅泣送。上禦清涼殿宴勞之,即日除吏部尚書,兼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上曰:「卿今日何減呂望之遇文王!」佶對曰:「呂望比臣遭際有十年之晚。」上悅。其居相位,以進賢為己任,事總大綱,責成百司,人人樂為之用。
三請致政,許之,月給錢粟 隸,四時遣使存問。卒。有登瀛集行於世。
耶律和尚,字特抹,係出季父房。善滑稽。
重熙初,補祗候郎君。時帝篤於親親,凡三父之後,皆序父兄行第,於和尚尤狎愛。然每侍宴飲,雖詼諧,未嚐有一言之過,由是上益重之。曆積慶、永興宮使,累遷至同知南院宣徽使事、南麵林牙。十六年,出為懷化軍節度使,俄召為禦史大夫。二十三年,因大冊,加天平軍節度使、檢校太師,徙中京路按問使,卒。
和尚雅有美行,數以財恤親友,人皆愛重。然嗜酒不事事,以故不獲柄用。或以為言,答曰:「吾非不知,顧人生如風燈石火,不飲將何為?」晚年沈湎尤甚,人稱為「酒仙」雲。
論曰:庶成定法令,治民者不容高下其手。庶箴雖嚐表請廣姓氏,以秩典禮;其隨勢俯仰,則有愧於其子蒲魯矣。楊皙為上寵遇,迭封王爵,而功業不少概見。然得愛民治國之要,其楊佶哉。
一∶ 與樞密副使蕭德修定法令 蕭德,原誤「耶律德」。按紀耶律德曾於重熙六年十二月使宋,無修定法令事。卷九六蕭德傳:「累遷北院樞密副使,詔與林牙耶律庶成修律令。」據改。
二∶ 楊皙 按楊皙即卷九七之楊績,一人兩傳。陳襄使遼語錄作楊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