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第二(1 / 3)

寅底石,字阿辛。第四。重熙間,追封許國王。太祖遺詔寅底石守太師、政事令,輔東丹王。生而暗懦。與兄剌葛作亂,兵敗,太祖赦之。後複與剌葛遁至榆河,自刺不死,被擒,太祖釋之。太祖命輔東丹王,淳欽皇後遣司徒劃沙殺於路。孫阿烈。

安端,字猥隱第五。天祿初,以功王東丹國,賜號明王。神冊三年,為惕隱。天顯四年,為北院夷離。<二>神冊三年,討平雲州。天顯元年,征渤海,<三>破老相兵三萬餘人;安邊、頡、定理三府叛,平之。太宗即位,有定策功,會同中,伐晉,率兵先出雁門,下忻、代。世宗初立,以兵往應,及李胡戰於泰德泉,敗之。與兄剌葛謀亂,妻粘睦姑告變,太祖誓而免之。複叛,兵敗,見擒,杖而釋之。子察割弑逆被誅,穆宗赦通謀罪,放歸田裏。

蘇,字獨昆。第六。神冊五年,為惕隱。六年,為南府宰相。言無隱情,太祖尤愛之。滄州節度使劉守文求救,太祖命往救,解滄州圍。剌葛詐降,蘇往來其間。既平,蘇力為多。天讚三年,與迭裏略地西南。天顯初,征渤海,攻破忽汗城,大 降。性柔順,事上忠謹。太祖二十功臣,蘇居其一。在南府,以賄聞,民頗怨。征渤海國還,薨。已上並係季父房。

太祖四子:淳欽皇後蕭氏生三子,太宗第二,見帝紀。倍,小字圖欲,唐明宗賜姓東丹,名慕華,改賜姓李,名讚華。第一。神冊元年,立為皇太子。天顯元年,為東丹國人皇王,建元甘露,稱製行事,置左右大相及百官,一用漢法。太宗立詔居東平郡,升為南京。太宗曰文武元皇王。世宗讓國皇帝。統和中,更文獻皇帝。重熙二十一年,增文獻欽義皇帝。唐遣人來招,倍浮海奔唐,唐人迎以天子儀衛改瑞州為懷化軍,拜懷化軍節度使,瑞、慎等州觀察使。移鎮滑州。召入,遙領虔州節度使。聰敏好學,通陰陽、醫藥、箴灸之術,知音律,善畫,工文章。太祖征烏古、項,倍為先鋒都統。經略燕地,至定州。聞太祖與李存相拒於雲碧店,引兵馳赴,存退走。陳渤海可取之計。天顯元年,從征渤海,撥扶餘城,太祖欲括戶口,諫止,且勸乘勢攻忽汗城,夜圍降之。唐李從珂自立,密報太宗曰「從珂弑君,不可不討。」外寬內忍,刻急,喜殺人。唐主從珂將自焚,遣壯士李彥紳害之,薨年三十八,葬醫巫閭山。子婁國、隆先、道隱。已下並係橫帳。

李胡,一名洪古,字奚隱。第三。天顯五年,立為皇太弟。統和中,追欽順皇帝。<四>重熙二十一年,更章肅皇帝。天顯五年,兼天下兵馬大元帥。勇悍多力。天顯五年,徇代北,攻寰州,多俘而還。太宗凡親征,常留守京師。性酷忍,小怒,輒人麵,或投水火中。世宗即位於鎮陽,太後怒,遣李胡將兵往擊,至泰德泉,為安端、劉哥所敗。耶律屋質諫太後,李胡作色曰:「我在,兀欲安得立?」屋質曰:「民心畏公酷暴,無如之何!」太後曰:「我與太祖愛汝異於諸子。諺曰:『偏憐之子不保業,難得之婦不主家。』我非不欲立汝,汝自不能矣。」李胡往世宗軍議和,解厇而後見。和約定,趨上京。有告李胡與太後謀廢立,徙祖州。穆宗時,喜隱反,辭連李胡,囚之。死於囚所,年五十,葬玉峰山西穀。二子:宋王喜隱、衛王宛。

寅底石,字阿辛。第四。重熙間,追封許國王。太祖遺詔寅底石守太師、政事令,輔東丹王。生而暗懦。與兄剌葛作亂,兵敗,太祖赦之。後複與剌葛遁至榆河,自刺不死,被擒,太祖釋之。太祖命輔東丹王,淳欽皇後遣司徒劃沙殺於路。孫阿烈。

安端,字猥隱第五。天祿初,以功王東丹國,賜號明王。神冊三年,為惕隱。天顯四年,為北院夷離。<二>神冊三年,討平雲州。天顯元年,征渤海,<三>破老相兵三萬餘人;安邊、頡、定理三府叛,平之。太宗即位,有定策功,會同中,伐晉,率兵先出雁門,下忻、代。世宗初立,以兵往應,及李胡戰於泰德泉,敗之。與兄剌葛謀亂,妻粘睦姑告變,太祖誓而免之。複叛,兵敗,見擒,杖而釋之。子察割弑逆被誅,穆宗赦通謀罪,放歸田裏。

蘇,字獨昆。第六。神冊五年,為惕隱。六年,為南府宰相。言無隱情,太祖尤愛之。滄州節度使劉守文求救,太祖命往救,解滄州圍。剌葛詐降,蘇往來其間。既平,蘇力為多。天讚三年,與迭裏略地西南。天顯初,征渤海,攻破忽汗城,大 降。性柔順,事上忠謹。太祖二十功臣,蘇居其一。在南府,以賄聞,民頗怨。征渤海國還,薨。已上並係季父房。

太祖四子:淳欽皇後蕭氏生三子,太宗第二,見帝紀。倍,小字圖欲,唐明宗賜姓東丹,名慕華,改賜姓李,名讚華。第一。神冊元年,立為皇太子。天顯元年,為東丹國人皇王,建元甘露,稱製行事,置左右大相及百官,一用漢法。太宗立詔居東平郡,升為南京。太宗曰文武元皇王。世宗讓國皇帝。統和中,更文獻皇帝。重熙二十一年,增文獻欽義皇帝。唐遣人來招,倍浮海奔唐,唐人迎以天子儀衛改瑞州為懷化軍,拜懷化軍節度使,瑞、慎等州觀察使。移鎮滑州。召入,遙領虔州節度使。聰敏好學,通陰陽、醫藥、箴灸之術,知音律,善畫,工文章。太祖征烏古、項,倍為先鋒都統。經略燕地,至定州。聞太祖與李存相拒於雲碧店,引兵馳赴,存退走。陳渤海可取之計。天顯元年,從征渤海,撥扶餘城,太祖欲括戶口,諫止,且勸乘勢攻忽汗城,夜圍降之。唐李從珂自立,密報太宗曰「從珂弑君,不可不討。」外寬內忍,刻急,喜殺人。唐主從珂將自焚,遣壯士李彥紳害之,薨年三十八,葬醫巫閭山。子婁國、隆先、道隱。已下並係橫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