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通天冠,諸祭還及冬至、朔日受朝、臨軒拜王公、元會、冬會服之。冠加金博山,附蟬十二,首施珠翠。黑介幘,發纓翠,玉若犀簪導。絳紗袍,白紗中單,領,朱昞裾,白裙襦,絳蔽膝,白假帶方心曲領。其革帶佩劍綬,襪舄。若未加元服,則雙童髻,空頂,黑介幘,雙玉導,加寶飾。元日上壽儀,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
皇太子遠遊冠,謁廟還宮、元日、冬至、朔日入朝服之。三梁冠,加金附蟬九,首施珠翠。黑介幘,發纓翠,犀簪導。絳紗袍,白紗中單,皂領,昞裾,白裙襦,白假帶方心曲領,絳紗蔽膝。其革帶劍佩綬,襪舄與上同,後改用白襪、黑舄。未冠,則雙童髻,空頂,黑介幘,雙玉導,加寶飾。冊皇太子儀,皇太子冠遠遊,服絳紗袍。
親王遠遊冠,陪祭、朝饗、拜表、大事服之。冠三梁,加金附蟬。黑介幘,青導。絳紗單衣,白紗中單,皂領,昞裾,白裙襦。革帶鉤歎,假帶曲領方心,絳紗蔽膝,襪舄,劍佩綬。二品以上同。
諸王遠遊冠,三梁,黑介幘,青。
三品以上進賢冠,三梁,寶飾。
五品以上進賢冠,二梁,金飾。
九品以上進賢冠,一梁,無飾。
七品以上去劍佩綬。
八品以下同公服。
公服:勘箭儀,闔使公服,係履。遼國嚐用公服矣。
皇帝翼善冠,朔視朝用之。柘黃袍,九環帶,白練裙襦,六合靴。
皇太子遠遊冠,五日常朝、元日、冬至受朝服。絳紗單衣,白裙襦,革帶金鉤歎,假帶方心,紛囊,白襪,烏皮履。
一品以下、五品以上,冠幘纓,簪導,謁見東宮及餘公事服之。絳紗單衣,白裙襦,帶鉤歎,假帶方心,襪履,紛囊。
六品以下,冠幘纓,簪導,去紛囊,餘並同。
常服:遼國謂之「穿執」。起居禮,臣僚穿執。言穿靴、執笏也。
皇帝柘黃袍衫,折上頭巾,九環帶,六合靴,起自宇文氏。唐太宗貞觀已後,非元日、冬至受朝及大祭祀,皆常服而已。
皇太子進德冠,九琪,金飾,絳紗單衣,白裙襦,白襪,烏皮履。
五品以上,襆頭,亦曰折上巾,紫袍,牙笏,金玉帶。文官佩手巾、算袋、刀子、礪石、金魚袋;武官楎七事:佩刀、刀子、磨石、契真、噦厥、針筒、火石袋,<七>烏皮六合靴。
六品以下,襆頭,緋衣,木笏,銀帶,銀魚袋佩,靴同。
八品九品,襆頭,綠袍,棻石帶,靴同。
一:紅帶至紅垂按禮誌一祭山儀作絳帶、絳垂。
二:太祖丙寅歲即皇帝位按紀,太祖即位於丁卯歲。
三:綠花窄袍中單多紅綠色中單上原有「綠」字,係衍文。契丹國誌二三亦無綠字,從刪。
四:太祖叛弟剌哥剌哥,儀衛誌四同。紀太祖六年十月以下及皇子表並作剌葛。
五:夏收殷周弁以朝夏收殷周弁原作「唐收殷周弁」,按儀禮士冠禮:「周弁,殷,夏收。」據改。
六:重熙五年尊號冊禮按紀重熙五年無尊號冊禮,五年疑是元年之誤。
七:武官楎七事佩刀刀子磨石契真噦厥針筒火石袋針筒原誤「計筒」,火石袋原誤「大石袋」。按新唐書二四車服誌:「武官五品以上佩楎七事:佩刀、刀子、礪石、契真、噦厥、針筒、火石是也。」據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