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關市政協副主席 劉鐵柱
社科專著《玉門關和玉關道》是我市作者潘發俊等人曆時十年,從事課題《嘉峪關地區及河西走廊生態環境演變和社會人文曆史》的研究成果之一。這是一本有創新特色的書,在研究廣度上,突破了嘉峪關隻有600年曆史的局限,上溯到1000多年前的玉關道,2000多年前的嘉峪玉門關,3000多年前的玉山西王母,5000年到1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在研究深度上,對嘉峪關及河西諸多曆史疑案作出了自己的考證,破解了不少千古之謎,這裏隻舉一例:玉門關的關址、設置時間和數次變遷,是困擾中外史家一個世紀的懸案,大都盯著敦煌,至今各執一詞,殊無定論。該書以可信的史料、考古和邏輯推理,論證了嘉峪北山石關是西漢玉門關(前115年—公元75年),敦煌小方盤城是東漢玉門關(75年—609年),瓜州雙塔堡是隋唐玉門關(609年—755年),曆史上再無其他玉門關。在研究方法上,把互相製約的人文史和自然史結合研究,遂使不少社會曆史難題迎刃而解,同時理清了人類活動和氣候變化對環境的影響,找到了修複河西生態的途徑。縱觀全書,觀點新、角度異、學術含量高,特色鮮明,但並非完美無缺。那些創新的觀點既是亮點又是疑點,需要進一步探討和論證;文筆方麵也有缺點。這些缺點並不影響該書的學術價值,至於對嘉峪關及河西地區旅遊文化建設和生態建設的效益,雖然難以預測,至少為我們的策劃打開了一條新的思路,所以值得一讀。
2008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