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他為妻子招魂,辦理完必要的儀式,便坐船沿江而下。到羅刹磯時,他穿戴整齊,向東而拜,投江自盡。
黃觀沒有說錯,他的妻子在他之前已經帶著兩個女兒和十個親屬在淮清橋上投江而死。無論如何,他們夫婦最終還是團圓了。
黃觀作為朱允炆的親信和殉節者,遭到了朱棣的妒恨,他把黃觀的名字從登科榜上劃去,於是明朝的曆史上隻留下了一位連中三元者的記載。雖然之前我們曾經提到過這件事情,但在此我還是要為這位勇敢的人再次正名:
黃觀,洪武年間連中三元,其登科名為篡權者朱棣劃去,盡忠而死。
我相信,真相是永遠無法掩蓋的。
有氣節的人並不隻有以上的這幾個人,與齊泰一同在廣德募兵的翰林修撰黃岩、王叔英在聽到齊泰被抓的消息後,知道大勢已去,便沐浴更衣,寫下了他們人生最後的遺言:
生既已矣,未有補於當時;
死亦徒然,庶無慚於後世!
然後他們雙雙自盡而死。對於這兩位書生而言,他們已經做得夠多了,誠如他們的遺言所述,他們一生光明磊落,無慚於後世。
事實證明,氣節決不隻屬於那些士大夫們,普通人也有氣節。
台州的一位樵夫就是一個有氣節的人。他是一個沒有在曆史上留下自己名字的人,這也很正常,因為在當時,他隻不過是一個普通人,每天上山砍柴,然後挑到城裏去賣。他賣柴從不開二價,也從不騙人。很多人買他的柴,但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他都不應該與靖難扯上什麼關係。然而他這樣的一個人卻在聽說京城陷落後,投東湖而死。
也許有人會覺得他很傻,無論哪個皇帝登基,你還不是照樣砍你的柴,過你的日子?但我卻認為他的行為已經告訴了我們,公道自在人心。
他雖是一個普通的樵夫,卻心係天下,作為一個普通人,他沒有辦法去表達自己的憤怒和抗議,投湖自盡就是他唯一的表達方式。
普通人也可以成為英雄的,隻要你有勇氣。
除去文人和老百姓外,一位武將也表現出了他的忠誠,此人是盛庸手下的大將張倫,在盛庸兵敗投降後,北軍也希望招降他,張倫笑著說道:“你們覺得我是一個會出賣自己的人嗎?”
說完毅然赴死。
張倫是一個不起眼的將領,我們之前也並沒有提到過他,他雖然沒有什麼戰功,卻是一個了不起的人,與之相反的是,如盛庸、平安這些職業武將卻全部投降了朱棣。
盛庸、平安身負大才,素有謀略,曆經百戰,卻反而不如自己的部下和一個普通的樵夫!誠然可歎。
◎疑團
朱允炆當然並不知道臣下的這些義舉,他燒毀了自己的宮殿,然後不知所終,於是曆史上最大的疑團之一誕生了。但其實這個疑團並不是由朱允炆的失蹤開始的,早在朱棣攻入京城時,北軍就接到了一個奇怪的命令,即不入皇城,而是退守龍江驛。很明顯,朱棣並不想背上殺掉自己侄子的罪名,他圍困皇城,給朱允炆自絕或是讓位的時間。
之後他為妻子招魂,辦理完必要的儀式,便坐船沿江而下。到羅刹磯時,他穿戴整齊,向東而拜,投江自盡。
黃觀沒有說錯,他的妻子在他之前已經帶著兩個女兒和十個親屬在淮清橋上投江而死。無論如何,他們夫婦最終還是團圓了。
黃觀作為朱允炆的親信和殉節者,遭到了朱棣的妒恨,他把黃觀的名字從登科榜上劃去,於是明朝的曆史上隻留下了一位連中三元者的記載。雖然之前我們曾經提到過這件事情,但在此我還是要為這位勇敢的人再次正名:
黃觀,洪武年間連中三元,其登科名為篡權者朱棣劃去,盡忠而死。
我相信,真相是永遠無法掩蓋的。
有氣節的人並不隻有以上的這幾個人,與齊泰一同在廣德募兵的翰林修撰黃岩、王叔英在聽到齊泰被抓的消息後,知道大勢已去,便沐浴更衣,寫下了他們人生最後的遺言:
生既已矣,未有補於當時;
死亦徒然,庶無慚於後世!
然後他們雙雙自盡而死。對於這兩位書生而言,他們已經做得夠多了,誠如他們的遺言所述,他們一生光明磊落,無慚於後世。
事實證明,氣節決不隻屬於那些士大夫們,普通人也有氣節。
台州的一位樵夫就是一個有氣節的人。他是一個沒有在曆史上留下自己名字的人,這也很正常,因為在當時,他隻不過是一個普通人,每天上山砍柴,然後挑到城裏去賣。他賣柴從不開二價,也從不騙人。很多人買他的柴,但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他都不應該與靖難扯上什麼關係。然而他這樣的一個人卻在聽說京城陷落後,投東湖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