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中的中越國際交通運輸線(1 / 3)

抗戰初期,中越交通除了上述的南鎮鐵路外,還在距這條路線西北200公裏以外地區修了一條公路,稱為田嶽路和河田路。該線起自黔桂公路的車河,經東蘭、田州、田東、天保、靖西到越邊的嶽墟,與越南高平屬重慶府邊區公路連接,共長約500公裏。越南境內,從海防、河內、高平到嶽墟的公路約400多公裏。1939年2月,日寇侵占海南島,以後又封鎖我沿海區域,禁止外國商船航行,南鎮路受到海上敵人的威脅,遂趕工修築這條公路。人民群眾在抗戰熱情的鼓舞下,很快就建成了路基。是年11月南寧失陷,該路未被切斷,在敵軍侵入越南以前一段時期內,盡管受到法殖民當局的許多限製,仍然繼續擔負了重要的軍運任務。

二 中越運輸概況和法殖民政府扣留

蘇聯援華軍火及抗戰物資

日寇侵犯上海後,國民黨政府的軍事當局尤其是兵工署方麵,要求立即在西南地區建立國際運輸機構,乃由軍事委員會命令交通部次長曾養甫在廣州組織西南運輸處,負責進口軍用物資的運輸。我於9月初旬再赴廣州,代表兵工署與西運處聯絡並兼任兵工署香港辦事處的工作。9月下旬,有法國製造的武器一批經過越南運入廣西,我前往擔任檢驗和接收工作。時西運處已在南寧和河內設立分處,俞大維也要我在河內設立辦事處,但我認為河內業務不多,請領館和西運處協助,足以應付。

抗日戰爭開始後,蘇聯為了支援我國抗戰,經與楊傑(中國政府駐蘇大使)商妥,將蘇軍自用的軍火撥了一倉庫,在黑海某軍港裝船,秘密開赴遠東。其中兩艘輪船指定在海防轉口,運入我國。所裝的戰車、火炮等大件,均準備隨時交付部隊使用,未曾裝箱,以致在海防碼頭起卸時,被日軍間諜發現,日本政府據以向法國殖民當局抗議,要求禁止運入我境。法人畏敵如虎,接受了日本的無理要求,停止我方運輸。當時僅有戰車、戰防炮及小部分彈藥已裝入火車(約2 000噸左右),原擬運至同登卸下,經公路運入廣西。我們得到法人禁止內運消息後,急從同登將原車折回,改經滇越鐵路徑運昆明,等到法殖民當局命令到達,這列火車已離開越境了。這批武器突然運到昆明,接收保管,均無人負責,除電告重慶外,我飛往昆明先同雲南省主席龍雲和航空學校校長陳慶雲商洽,暫由當地駐軍和航校代為看管。沒有幾天,兵工署已派員到昆明辦理接收,我就飛回河內。這次緊急措施,僅僅運出整批中的大件部分,尚有大批彈藥卸置港口,法人不準通過,又不準轉船他運,實行扣留。我國政府向法國巴黎政府及印度支那殖民政府幾次交涉,均無結果。根據中法條約,我國軍火有權由滇越路通過,法殖民當局扣留這批械彈,實屬違反國際條約,經我方嚴重抗議之後,才同我們商量解決辦法:他們提出表麵扣留,暗中讓我們采取走私方式,由海防裝小舟運至芒街,轉入我國廣東邊境的東興。時宋子良已代曾養甫接管西南運輸處,他同意了我們的協議,據情轉告蔣介石。我國軍事當局迫不得已,批準了這個辦法。但此時敵人軍艦早已停泊欽州灣外,我們的行動如稍不機密,即有遭炮擊的危險。為了安全和避免損失,我先赴南寧與西南運輸分處處長汪英賓乘車經欽縣、防城到東興,考察該線公路情形,布置中越交界的接轉地點。凡臨近東興沿線竹木叢箐的蔭蔽地區,均劃作暫時存儲的露天倉庫,以備轉運。我由東興進入越境芒街,乘小輪返海防,視察沿海情形並與海防西運分處處長黃強詳商偷運辦法。布置已畢,我即同黃強和西運處工作人員駐於芒街,汪英賓則駐於對岸我國境內的東興。我每日通過中越國界的大橋,往來兩方,秘密聯係。海防卸存械彈裝上木船,用小輪拖帶,沿著海邊,轉入芒街內河,再駁上東興江岸,運到預先指定的臨時倉庫。如此晝夜工作,曆時20多日,始將3 000餘噸的械彈運入國內。是時戒備極嚴,凡行蹤可疑的外來行人,均暫予扣留,俟運輸完畢,再行解禁。日寇於開始駁運的前一日,忽派飛機在距東興20餘公裏的白龍尾海角投彈數枚,幸均落空地,未受損害。當時敵人或已微有所聞,但終未發現我們偷運的形跡。雖東興口外,敵艦在望,我們兢兢業業,時虞炮彈飛來,但20餘日中,幸未發生意外事故,參加工作的同人,莫不感到十分慶幸。從此以後,除法國製造的武器外,各國軍火都不得假道越南,而法人供給我們的武器為數極微。因此,滇緬公路遂成為此後從海上輸入軍火的唯一要道了。

抗戰初期,中越交通除了上述的南鎮鐵路外,還在距這條路線西北200公裏以外地區修了一條公路,稱為田嶽路和河田路。該線起自黔桂公路的車河,經東蘭、田州、田東、天保、靖西到越邊的嶽墟,與越南高平屬重慶府邊區公路連接,共長約500公裏。越南境內,從海防、河內、高平到嶽墟的公路約400多公裏。1939年2月,日寇侵占海南島,以後又封鎖我沿海區域,禁止外國商船航行,南鎮路受到海上敵人的威脅,遂趕工修築這條公路。人民群眾在抗戰熱情的鼓舞下,很快就建成了路基。是年11月南寧失陷,該路未被切斷,在敵軍侵入越南以前一段時期內,盡管受到法殖民當局的許多限製,仍然繼續擔負了重要的軍運任務。

二 中越運輸概況和法殖民政府扣留

蘇聯援華軍火及抗戰物資

日寇侵犯上海後,國民黨政府的軍事當局尤其是兵工署方麵,要求立即在西南地區建立國際運輸機構,乃由軍事委員會命令交通部次長曾養甫在廣州組織西南運輸處,負責進口軍用物資的運輸。我於9月初旬再赴廣州,代表兵工署與西運處聯絡並兼任兵工署香港辦事處的工作。9月下旬,有法國製造的武器一批經過越南運入廣西,我前往擔任檢驗和接收工作。時西運處已在南寧和河內設立分處,俞大維也要我在河內設立辦事處,但我認為河內業務不多,請領館和西運處協助,足以應付。

抗日戰爭開始後,蘇聯為了支援我國抗戰,經與楊傑(中國政府駐蘇大使)商妥,將蘇軍自用的軍火撥了一倉庫,在黑海某軍港裝船,秘密開赴遠東。其中兩艘輪船指定在海防轉口,運入我國。所裝的戰車、火炮等大件,均準備隨時交付部隊使用,未曾裝箱,以致在海防碼頭起卸時,被日軍間諜發現,日本政府據以向法國殖民當局抗議,要求禁止運入我境。法人畏敵如虎,接受了日本的無理要求,停止我方運輸。當時僅有戰車、戰防炮及小部分彈藥已裝入火車(約2 000噸左右),原擬運至同登卸下,經公路運入廣西。我們得到法人禁止內運消息後,急從同登將原車折回,改經滇越鐵路徑運昆明,等到法殖民當局命令到達,這列火車已離開越境了。這批武器突然運到昆明,接收保管,均無人負責,除電告重慶外,我飛往昆明先同雲南省主席龍雲和航空學校校長陳慶雲商洽,暫由當地駐軍和航校代為看管。沒有幾天,兵工署已派員到昆明辦理接收,我就飛回河內。這次緊急措施,僅僅運出整批中的大件部分,尚有大批彈藥卸置港口,法人不準通過,又不準轉船他運,實行扣留。我國政府向法國巴黎政府及印度支那殖民政府幾次交涉,均無結果。根據中法條約,我國軍火有權由滇越路通過,法殖民當局扣留這批械彈,實屬違反國際條約,經我方嚴重抗議之後,才同我們商量解決辦法:他們提出表麵扣留,暗中讓我們采取走私方式,由海防裝小舟運至芒街,轉入我國廣東邊境的東興。時宋子良已代曾養甫接管西南運輸處,他同意了我們的協議,據情轉告蔣介石。我國軍事當局迫不得已,批準了這個辦法。但此時敵人軍艦早已停泊欽州灣外,我們的行動如稍不機密,即有遭炮擊的危險。為了安全和避免損失,我先赴南寧與西南運輸分處處長汪英賓乘車經欽縣、防城到東興,考察該線公路情形,布置中越交界的接轉地點。凡臨近東興沿線竹木叢箐的蔭蔽地區,均劃作暫時存儲的露天倉庫,以備轉運。我由東興進入越境芒街,乘小輪返海防,視察沿海情形並與海防西運分處處長黃強詳商偷運辦法。布置已畢,我即同黃強和西運處工作人員駐於芒街,汪英賓則駐於對岸我國境內的東興。我每日通過中越國界的大橋,往來兩方,秘密聯係。海防卸存械彈裝上木船,用小輪拖帶,沿著海邊,轉入芒街內河,再駁上東興江岸,運到預先指定的臨時倉庫。如此晝夜工作,曆時20多日,始將3 000餘噸的械彈運入國內。是時戒備極嚴,凡行蹤可疑的外來行人,均暫予扣留,俟運輸完畢,再行解禁。日寇於開始駁運的前一日,忽派飛機在距東興20餘公裏的白龍尾海角投彈數枚,幸均落空地,未受損害。當時敵人或已微有所聞,但終未發現我們偷運的形跡。雖東興口外,敵艦在望,我們兢兢業業,時虞炮彈飛來,但20餘日中,幸未發生意外事故,參加工作的同人,莫不感到十分慶幸。從此以後,除法國製造的武器外,各國軍火都不得假道越南,而法人供給我們的武器為數極微。因此,滇緬公路遂成為此後從海上輸入軍火的唯一要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