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某年的一天下午,在雲南大理的白族地區,劍川劍湖之濱,好大一股妖風自湖麵吹來,陰森森的,天光驟然暗淡,湖麵頓時浮起一層肚皮翻白的死魚。沿湖的甸南沙溝尖、沙尾登兩個村子裏,雞鴨望風伏地,張合兩下翅膀而亡。片刻光景,這股邪風聚成綠幽幽的一團光球往南悠悠而去,飄到離劍湖三十公裏的沙溪甸頭村上麵,轉了幾圈之後,往一棟瓦房落下去了,沒入一個臨盆在即的孕婦體內。

“哇”的一聲,一個小孩在甸頭村張山家墜地。

張山妻子王氏懷孕一年半了,張山時刻侍候在側卻遲遲不見動靜。讓村子裏的李瞎子一算,說孩子在等一個陰月陰日陰時的時辰,時辰到了自然就會生產,不必急的。這天,剛好是陰月陰日陰時,等來的是劍湖邊陰風驟起的時辰,甸頭村民張山不會知道孩子出生的這一時刻發生了什麼?隻是妻子王氏在生小孩時一會兒喊冷一會兒喊熱,夫婦倆肉眼凡胎,見孩子初出生沒什麼異樣,兩口子歡天喜地的,給孩子取名張林,慶幸張家有後,香火得以延續。

甸頭村前麵有一水潭,地底有水湧出,四時不絕,村裏人稱它為龍眼潭,灌溉著村裏人的數千畝田地。村民們早上起來到這裏挑水喝,白天水濁時來洗衣服,也有孩子來遊水的,代代村民識水性能遊泳都是因了龍眼潭而成就。轉眼間,張林已五歲。五歲的張林邀約幾個夥伴到龍眼潭裏遊泳,遊著,遊著,幾個孩童相互潑水戲耍起來。忽然,龍眼潭的水麵上,水蛇齊刷刷出來,七八十條水蛇遊動,嚇得幾個孩子迅速遊到潭邊,有的隻穿了衣服,有的隻提了褲子,跑回家中去了。此時的張林卻像沒事兒似的,他遊到哪兒,蛇也聚集到哪兒。

潭邊的草叢裏,一條眼鏡王蛇高高的抬起頭,望著這一切。一會兒,它也下水,昂頭遊到了張林身邊,向張林吐出一絲細細的青煙,張林便像失魂似的,隨著它向出水口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