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梯式逐級下降的地勢,還決定著我國主要河流由西而東的基本走向。唐代大詩人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生動地描繪了發源於青藏高原的黃河順階而下的奔騰氣勢。我國最長的河流長江,也發源於“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在它穿越橫斷山脈奔流進入第二階梯後,又切穿了巫山山脈,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大峽穀長江三峽。爾後,像一條馴服的巨龍,緩緩地流過長江中下遊平原,最後才注入蔚藍的東海。
雪峰皚皚,群山巍峨,高原雄壯,盆地遼闊,丘陵起伏,平原坦蕩,戈壁浩瀚,沙漠似海,森林寂靜,草原蔥鬱,河川蜿蜒,峽穀幽深,湖泊晶瑩,海域蔚藍,景觀殊異,美不勝收。大自然的恩賜,讓中華民族擁有了如此多樣的大好河山。
在複雜多樣的地理環境中,我國舊石器時代的遠古祖先活躍在這個廣闊的舞台之上。目前,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近20處,包括直立人階段、早期智人階段和晚期智人階段的遺址。除青藏高原外,這些遺址幾乎遍布我國第二和第三階梯。
隨著新石器時代生產技術的進步,以秦嶺—淮河為界,長江中下遊地區和黃河中下遊至遼河上遊的廣大地區之間,“南稻北黍”的格局正在形成並漸趨定型,其他地區或處在向逐水草而居的粗放遊牧經濟過渡,或仍處在采集狩獵為主的漁獵經濟,因而,保留下來的文化類型和文化遺址也更多。
隨著中華民族的逐漸形成和5000年文明史的開創,我們祖先在中華大地之上揮灑著勤勞與智慧,真可謂“天人協和,窮極造化”。當時以炎黃部落聯盟為核心的華夏族,最早在黃河中遊的汾、渭等支流地區形成。此後,華夏族不斷與周邊地域其他民族進行長期的交流與融合,最終形成了由數十個民族構成且活動地域仍存在差異的多民族共同體——中華民族。同時,在這一過程中,也創造了博大精深、延續5000年之久、閃耀著璀璨光芒的中華文化和中華文明,並保存了不計其數、無與倫比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毫無疑問,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飽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作為世界大國和文明古國,中國擁有眾多的從世界級到國家級再到省市級的地質公園、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和自然保護區等自然景區,而且曆史悠久,文化燦爛,擁有不計其數的和具有普遍價值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從工具、器具、用品、用具、古建築、古遺址、古墓葬、古代工程、古代城池到哲學、宗教、文學和藝術等,曆曆可見者為數眾多,琳琅滿目。截至2014年6月25日,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中國世界遺產達47項,僅次於意大利居世界第二,其中,自然遺產10項,文化遺產33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而同期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則達38項,居世界第一。
山河壯麗、文化璀璨。而當代中國的建設成就,則是“窮極造化”的現代表現,是新形勢下的繼承和發展。
“美麗中國”叢書,是中國地理學會組織數十名地理學家策劃,並編撰的一套科普性地理旅遊類普及讀物。該叢書旨在通過通俗而優美的語言、流暢而精致的筆觸和絢爛而精美的圖片,向讀者展示出本已存在於中華大地上的名山秀水、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創造的燦爛文化以及當代建設成就,增強我們做中國人的骨氣,提升我們做中國人的底氣。這是我們出版這一套叢書的基本出發點和全部工作的追求目標。
叢書共35冊,其中,第1冊是全國總冊,其餘34冊是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台灣分冊。叢書內容包括區域印象、自然奇觀、人文勝跡、民俗風情、著名市鎮、現代建設成就、特色資源等。在叢書編撰過程中,我們力求踐行三個原則,一是讓讀者了解自然與曆史、敬畏自然與曆史;二是體現人與自然相契合的天人合一精神;三是用精選的圖片表達出詩般的柔美。
但願“美麗中國”叢書,能為讀者打開一扇認識中國美,並不斷探索其真諦的大門。
中國地理學會“美麗中國”叢書編委會
階梯式逐級下降的地勢,還決定著我國主要河流由西而東的基本走向。唐代大詩人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生動地描繪了發源於青藏高原的黃河順階而下的奔騰氣勢。我國最長的河流長江,也發源於“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在它穿越橫斷山脈奔流進入第二階梯後,又切穿了巫山山脈,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大峽穀長江三峽。爾後,像一條馴服的巨龍,緩緩地流過長江中下遊平原,最後才注入蔚藍的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