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建自己的智囊團
現代社會是個十分複雜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各個巨大係統,縱橫交織在一起,而現代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的飛躍發展,又使社會中的各個係統處在不斷地變化之中。麵對著這樣複雜的不斷變化的社會,任何高明的領導者,單靠個人的能力都是不夠的,還必須借用他人的力量,即發揮智囊人物或團體的決策參謀作用。因為憑借許多智者的“一慮”,有時可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失誤。
現代決策的特點正是“斷”、“謀”分家。“斷”是領導者的決策,“謀”則是指專門智囊人物或團體為領導者決斷而出謀劃策,在領導者決策之前,智囊團積極地發揮作用,為領導者提供各種信息資料,擬定各種可供選擇的方案。現代領導者的決策離不開智囊團的參謀作用,在一定意義上甚至可以說,領導者的決策正是智囊團的“謀”的結晶。因此,任何一位高明的領導者都必須充分認識智囊團的功能,並積極發揮其作用。
智囊人物古已有之。我國古代就有所謂食客、謀士、軍師、諫臣之稱,這些人為當時的統治者出謀劃策,安天下、鎮國家、禦外侵。曆代統治者也都懂得,要鞏固自己的基業和擴大自己的統治,單憑自己的能力是不夠的,因而不少統治者廣納賢士、賢臣、諫臣,如秦始皇招納李斯、韓非等人才。劉邦重用張良、蕭何、韓信等賢士,劉備更是“三顧茅廬”,請求諸葛亮出山。這些曆史上著名的謀士都為當時的統治者貢獻了巨大的智慧。現代智囊團就是從這些古代的智囊人物發展而來的。
智囊人物雖然古而有之,但智囊團卻是現代社會的產物。英國在1913年創立的谘詢工程師協會,是現代智囊組織的雛形。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科學技術的進步,交戰的雙方在先進的軍事技術的發展部署和運用方麵,展開了競爭。美國把一些科學家和工程師集中起來參與軍事機構,適應了軍事的需要,取得了巨大成功。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陸軍航空隊與道格拉斯飛機公司簽署了一項合同,在道格拉斯飛機公司建立一個從事“洲際戰爭的廣泛題目”的研究部門,為陸軍航空隊推薦運用於戰爭的儀器,這就是所謂的“蘭德計劃”,進而又成立了一個綜合性的戰略研究機構——蘭德公司,蘭德公司被稱為西方世界“智囊團”的開創者,現已譽滿全球。隨後,世界各國都建立了相應的智囊機構。
現代智囊團是領導決策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機構。現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各種知識不斷更新,領導者個人根本無法迅速接受所有的新知識,因此,需要智囊團予以幫助。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每年出版圖書50萬種,平均每分鍾出版一本圖書,而且各學科之間相互滲透和融合,各種新學科、邊緣學科和新的理論層出不窮。在這樣的情況下,領導者進行決策,沒有智囊團的幫助是不可能的,任何一位有能力的領導者也難以作出合理的科學決策。
領導者日理萬機,難免有考慮不周的地方,甚至在有些地方鑽牛角尖,如果沒有智囊人員的參謀就難免出現掛一漏萬的情況,在處理重大問題時,也不可能對它的前因後果都了解得非常清楚。因此,任何高明的領導者都需要借助智囊人物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