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親人的力量
求知之路也許百轉千回,職場之中難免荊棘叢生。在這條路上,我們的家人為我們付出了不盡的艱辛,他們在默默地為我們祈禱。在我們成功的時候,他們會流露出會心的微笑。我們人生中的很多決策是在與親人的交流中得出的,他或者她在很多時候給了我們明智的建議,所以,不要忘記,自己身邊的親人就是能助你上進的貴人。
東漢時期,河南郡有一位賢惠的女子,人們都不知她叫什麼名字,隻知道她是樂羊子的妻子。一天,樂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塊金子,回家後把它交給妻子。妻子說:“我聽說有誌向的人不喝盜泉的水,因為它的名字令人厭惡;寧可餓死也不吃別人施舍的食物,更何況拾取別人失去的東西呢?這樣會玷汙品行。”樂羊子聽了妻子的話,非常慚愧,就把那塊金子扔到野外,然後到遠方去尋師求學。一年後,樂羊子歸來。妻子跪著問他為何回家,樂羊子說:“出門時間長了想家,沒有其他緣故。”妻子聽罷,操起一把刀走到織布機前說:“這機上織的絹帛產自蠶繭,成於織機。一根絲一根絲地積累起來,才有一寸長;一寸寸地積累下去,才有一丈乃至一匹。今天如果我將它割斷,就會前功盡棄,從前的時間也就白白浪費掉了。”妻子接著又說:“讀書也是這樣,你積累學問,應該每天獲得新的知識,從而使自己的品行日益完美。如果半途而廢,和割斷織絲有什麼兩樣呢?”樂羊子被妻子的話深深感動,於是又去完成學業,一連7年沒有回過家,最後成為一個德才兼備的人才。
在古代,有一位叫紀昌的人,非常想學射箭,經人介紹去拜見一位非常有名的神箭手飛衛。紀昌找到飛衛後,十分誠懇地說他非常想學好射箭,飛衛並不說是否同意收他做徒弟,隻是語重心長地說:“學射箭不是看著那麼容易的,首先要從基本功開始,你現在連基本功都不會,怎麼辦?”經紀昌再三懇求,飛衛說:“那你先學眼功吧,你要練到無論出現什麼事情都絕對不眨眼睛。”紀昌聽了這話如獲至寶,跑回家,但真到練的時候就犯難了。平時眼睛幾乎是隔幾秒就自然地眨眨,怎麼才能不眨眼睛呢?正好妻子在旁邊紡織,見他這般苦惱,就故意激他說:“何必為了學東西這麼發愁呢,咱們不學不就成了嗎?”這一說不要緊,紀昌急了:“不行,我既然求了師傅,師傅也指點了,再難也得想辦法。”妻子說道:“這就對了,要學就要學會、學精。”
紀昌看到妻子織布用的梭子,馬上想到了用梭子練習不眨眼的功夫。於是他每天仰麵躺在織布機下麵,雙眼對著織布機,盡量控製著不眨眼。很多時候,眼睛疼得流下了眼淚,他也不敢擦,時間久了,眼睛又紅又腫。功夫不負苦心人,兩年轉瞬而去,他終於練成了盯著一個地方看很長時間不眨眼的本領。他高高興興地找到飛衛,以為能得到飛衛的誇獎,但飛衛很平淡地說:“這不算什麼,這才剛剛開始,光學會不眨眼不夠,還得學會把小的東西看大,把模糊不清的東西看清楚了,這樣才能瞄得準,把這功夫學會後再來找我吧。”
紀昌回去後又開始想辦法,妻子給他出了一個好主意,用牛尾巴的細毛係上一隻小虱子,讓他每天掛在窗口上盯著練。紀昌就這樣天天練習,雖然其中的過程是那麼枯燥乏味,而且開始時長時間沒有任何進展,但他沒有喪失信心,堅持練習,不分寒暑,終於在三年以後發現自己確實能把小虱子看大了,過了三年這樣的日子後,他幾乎能將所有的東西都看大好幾倍。
飛衛聽說後,專程跑來祝賀他,說:“你已經成功了!”紀昌非常激動,他此時感謝的人有兩個,一個自然是老師,另一個就是自己聰明的妻子。妻子除了鼓勵他學習之外,還幫著出主意、想辦法,與其合力而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