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無處不在
生活中我們常有這樣的經驗:按照菜譜介紹的方法炒菜,味道總是比自己做得好:同拚字高手學習四五分鍾,便成了拚字高手:同一名瘦子一起吃飯,看他吃什麼,你就也吃什麼,結果不出一個月便減去2斤肥油。這種照樣學樣地向成功者學習的方法,也被稱之為模仿。這是通往成功的捷徑,也是改變命運的關鍵。
成功者窮多年之功,曆經無數次曲折、失敗,才找出的一套特別之道。你如果也想達到目標,就不必再按照他們的曲折路線行進,隻要走他們的現行之道,借助他們現成的經驗,便可以取得不俗的成就。
也許你已經留意到一個現象:有麥當勞的地方,不遠處定會有肯德基的門店,至於說誰模仿誰我們無從考證,但兩家都做得很成功,這是顯而易見的。
模仿無處不在。孩子是怎麼學會說話的?學生是怎樣青出於藍的?一個有抱負的商人又是怎麼成立公司?全是模仿來的。在模仿的基礎上加一些自己的創意,你就能做得比那些成功者更好。
現代社會有個通性,就是在甲地可行的,往往在乙地也能適用。所以商場中很多人就是通過模仿方式賺大錢。如果有人在北京開了一家生意興隆的巧克力糕餅店,在上海也會成立相同的店;如果有人在哈爾濱經營一家專門供應奇裝異服以達到宣傳效果的生意,很有可能在大連也會有相同的生意出現。所以有很多人事業成功,就是在市場尚未飽和之前,把甲地成功的做法,依樣畫葫蘆地搬到乙地去,就這麼簡單地成功了。
在我們沒實力去做創新時,不妨把別人成功的經驗借來一用,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模仿絕不是盲目照搬,要學習別人的長處、經驗,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應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千萬不能像那個到邯鄲學步的燕國人,非但沒有學會邯鄲人的優美步姿,還把自己原有的走步技巧給忘了,結果隻好爬著回去。
中國有位藥廠的老總,產品剛剛投放市場,看到別的廠家請醫生開專家會、產品論證會,會議開過之後,藥品的銷量大增,於是他也投入上百萬元大開專家會、產品論證會,會議開得很成功,醫生們個個滿意,產品在學術上取得了充分的論證,可產品銷量就是上不去,眼看著花了錢打了水漂,老總急了,找營銷專家谘詢,“我比別人的會開得好,怎麼產品銷不出去呢?”專家問,你所請的醫生所在醫院的藥房裏都有你的產品嗎?老總說,“產品剛上市,貨還沒鋪全,大部分醫院都沒有貨。”專家告訴他,同樣是開會,人家是在產品鋪進醫院後才找相關醫院的醫生開會,所以會後銷量會增大,你的產品剛上市,醫院藥房都還沒貨,會開得再好,又有什麼用呢?
效仿成功者,無疑應該考慮自己的實際狀況。“東施效顰”之所以被人嘲笑,就是因為她沒有分析自身特點,模仿錯了對象,如果她學習無鹽、嫫母,說不定可以成為一個令後世稱奇的聰明人物呢!
在現代社會,沒有什麼東西不可借:借別人的雞,生的蛋歸自己;借別人的肚子,生的孩歸自己;借別人的廠房,生產的商品歸自己,借別人的錢,賺的錢歸自己……什麼都可借來歸自己所用,就看你有沒有借的頭腦和運作手腕。
嘉年華遊樂場在中國舉辦50餘天的遊樂會,在中國至少拿走2億元人民幣。它的過人之處在於:沒有一樣東西是嘉年華自己的。場地是租中國的,工作人員是從當地雇用的臨時工,遊樂設備是從世界各地遊樂場租來的。除了掙的錢之外,什麼都不是嘉年華的。所以嘉年華遊樂場沒有淡季,淡季來臨時,他將場地退掉,到別的國家去開園。嘉年華的遊樂設備永遠是新的,而且不用花一分錢的設備維修保養費,因為嘉年華隻租性能良好的設備,設備出問題,責任由出租方來承擔;嘉年華不用給員工支付養老、保險等費用,因為這些人都是臨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