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天下無藥可救,又怎麼樣呢?
答:能拯救的也就是自己。
問:這又是誰的觀點?
答:墨子時代的楊朱。楊朱是先秦道家第一人,第二是老子,第三是莊子。這三個人,觀點並不完全一樣,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要拯救天下,先得拯救自己。不能拯救自己的,也不能拯救天下。相反,如果每個人都能拯救自己,天下也就不需要拯救了。
問:這可以說是“要救市,先救己”,對吧?
答:可以這麼說。而且,楊朱、老子、莊子都認為,現在社會之所以出問題,就因為很多人自己都管不了,卻去管別人;自己都救不了,卻想救世界。結果自然是管事的越多,事也越多;越想救市,越救不了。如果人人都管別人,人人都來救市,勢必天下大亂。結論也很簡單:別救。
問:不救又怎麼行呢?不救又怎麼辦呢?
答:所以儒家、墨家、法家都主張“救市”。其實道家也不當真“見死不救”,而是認為不能像儒家、墨家他們那樣救。在道家看來,那不是“救市”,反倒是“添亂”。因此,要緊的不是“做什麼”,而是“不做什麼”,甚至“什麼都不做”。不做,反倒有救。
問:不救之救?
答:是的。
問:不救之救也是救吧?
答:當然。
問:天下無藥可救,又怎麼樣呢?
答:能拯救的也就是自己。
問:這又是誰的觀點?
答:墨子時代的楊朱。楊朱是先秦道家第一人,第二是老子,第三是莊子。這三個人,觀點並不完全一樣,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要拯救天下,先得拯救自己。不能拯救自己的,也不能拯救天下。相反,如果每個人都能拯救自己,天下也就不需要拯救了。
問:這可以說是“要救市,先救己”,對吧?
答:可以這麼說。而且,楊朱、老子、莊子都認為,現在社會之所以出問題,就因為很多人自己都管不了,卻去管別人;自己都救不了,卻想救世界。結果自然是管事的越多,事也越多;越想救市,越救不了。如果人人都管別人,人人都來救市,勢必天下大亂。結論也很簡單:別救。
問:不救又怎麼行呢?不救又怎麼辦呢?
答:所以儒家、墨家、法家都主張“救市”。其實道家也不當真“見死不救”,而是認為不能像儒家、墨家他們那樣救。在道家看來,那不是“救市”,反倒是“添亂”。因此,要緊的不是“做什麼”,而是“不做什麼”,甚至“什麼都不做”。不做,反倒有救。
問:不救之救?
答:是的。
問:不救之救也是救吧?
答: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