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4年6月,也即荷蘭獨立之後,又一支由三艘船組成的探險隊向北方進發。這支探險隊由荷蘭的一些省區出資,聘請荷蘭航海家威廉·巴倫支為隊長,以尋找東北航路為目標,其任務是“從挪威、莫斯科公國、韃靼王國的北邊開辟一條通往中國的新航路”。
帶著三艘船,巴倫支從阿姆斯特丹港啟航。探險隊到達科拉河河口之後,有兩艘船與巴倫支指揮的船失去了聯係。分離後,巴倫支就帶著船向東北方向前進,他計劃從新地島的北邊繞過去,然後找到一片不封凍的海域。1594年7月4日,他看到了新地島北島上最西邊的一個海角。之後,他繼續向北方進發,發現了阿德米拉爾捷伊斯特沃島。
穿過一條海峽,在北緯75度左右的地區,荷蘭人在一個島上發現了一條俄國人丟棄的船隻。行駛到北緯76度的時候,他從一個島邊駛過,發現島上有兩個十字架,便將這個島命名為十字架島。顯然,這是俄國人的。
荷蘭人在這裏第一次看到了海豹和北極熊。
巴倫支的船隊越向前走就越困難,因為浮冰和大霧天氣,他的船行進得十分緩慢。
此時,他已經行駛到北緯77度了,這是當時人類所達到的最高緯度。在這個緯度上,巴倫支發現了新地島最北邊的一個海角,由於冰天雪地,他將其命名為“冰角”。8月1日,前行的道路上多了許多不可逾越的冰層,船員們都不願再向前行,巴倫支便決定返航,與另外兩艘船會合。在馬特維耶夫島附近,兩支失散的船隊會合,在9月,他們安全返回了荷蘭。
回到荷蘭以後,人們以隆重的方式歡迎了巴倫支。第一次遠航就有了發現,荷蘭政府立即組織了第二支探險隊。這次共有六艘船,由納伊擔任指揮官,巴倫支作為主舵手兼一艘船的船長,這是探尋東北航路的曆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支探險隊。1595年8月,船隊開始起航,這次他們先從挪威最北角繞過,之後便兵分兩路各自探尋。一支向東南航向進入白海,另一支則徑直向東航行。向東航行的這支船隊在沒到達新地島之前就遇到了巨大的浮冰,於是轉向一個海峽的入口處,可是這裏很快被冰封凍了。他們登上了一個小島,有兩個水手很不幸地被北極熊撕成了碎片。納伊意識到前行路上的危險,便提議返航,船上所有成員除巴倫支一人反對之外都願意返航。於是,這成了一次沒有結果沒有意義的遠航探險。1595年12月,探險隊回到了荷蘭,政府對他們此行十分失望。巴倫支本人也對指揮官納伊在此次航行中的猶豫不決和遇到困難就停止不前的做法極為不滿。
1596年,阿姆斯特丹市議會出資裝備了兩艘船,任命赫姆斯克爾克和楊·魯普為船長,巴倫支本人則作為領航員隨赫姆斯克爾克的船出航。在出航之前,他們總結了上次失敗的經驗,認為主要是船隊起航時間太晚而造成在冰凍期內航行所帶來的惡果。這次,他們提前兩個月,也就是在5月啟航。船隊按魯普的計劃朝北冰洋進發,事實上,巴倫支認為應該先到達新地島,可惜,他不是船長。在北緯74.5度附近,船隊在海麵上發現了一個海島,海島上有一隻被打死的白熊,之後他們就稱此島為熊島。在熊島上,船隊停下來休息了4天。
1594年6月,也即荷蘭獨立之後,又一支由三艘船組成的探險隊向北方進發。這支探險隊由荷蘭的一些省區出資,聘請荷蘭航海家威廉·巴倫支為隊長,以尋找東北航路為目標,其任務是“從挪威、莫斯科公國、韃靼王國的北邊開辟一條通往中國的新航路”。
帶著三艘船,巴倫支從阿姆斯特丹港啟航。探險隊到達科拉河河口之後,有兩艘船與巴倫支指揮的船失去了聯係。分離後,巴倫支就帶著船向東北方向前進,他計劃從新地島的北邊繞過去,然後找到一片不封凍的海域。1594年7月4日,他看到了新地島北島上最西邊的一個海角。之後,他繼續向北方進發,發現了阿德米拉爾捷伊斯特沃島。
穿過一條海峽,在北緯75度左右的地區,荷蘭人在一個島上發現了一條俄國人丟棄的船隻。行駛到北緯76度的時候,他從一個島邊駛過,發現島上有兩個十字架,便將這個島命名為十字架島。顯然,這是俄國人的。
荷蘭人在這裏第一次看到了海豹和北極熊。
巴倫支的船隊越向前走就越困難,因為浮冰和大霧天氣,他的船行進得十分緩慢。
此時,他已經行駛到北緯77度了,這是當時人類所達到的最高緯度。在這個緯度上,巴倫支發現了新地島最北邊的一個海角,由於冰天雪地,他將其命名為“冰角”。8月1日,前行的道路上多了許多不可逾越的冰層,船員們都不願再向前行,巴倫支便決定返航,與另外兩艘船會合。在馬特維耶夫島附近,兩支失散的船隊會合,在9月,他們安全返回了荷蘭。
回到荷蘭以後,人們以隆重的方式歡迎了巴倫支。第一次遠航就有了發現,荷蘭政府立即組織了第二支探險隊。這次共有六艘船,由納伊擔任指揮官,巴倫支作為主舵手兼一艘船的船長,這是探尋東北航路的曆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支探險隊。1595年8月,船隊開始起航,這次他們先從挪威最北角繞過,之後便兵分兩路各自探尋。一支向東南航向進入白海,另一支則徑直向東航行。向東航行的這支船隊在沒到達新地島之前就遇到了巨大的浮冰,於是轉向一個海峽的入口處,可是這裏很快被冰封凍了。他們登上了一個小島,有兩個水手很不幸地被北極熊撕成了碎片。納伊意識到前行路上的危險,便提議返航,船上所有成員除巴倫支一人反對之外都願意返航。於是,這成了一次沒有結果沒有意義的遠航探險。1595年12月,探險隊回到了荷蘭,政府對他們此行十分失望。巴倫支本人也對指揮官納伊在此次航行中的猶豫不決和遇到困難就停止不前的做法極為不滿。
1596年,阿姆斯特丹市議會出資裝備了兩艘船,任命赫姆斯克爾克和楊·魯普為船長,巴倫支本人則作為領航員隨赫姆斯克爾克的船出航。在出航之前,他們總結了上次失敗的經驗,認為主要是船隊起航時間太晚而造成在冰凍期內航行所帶來的惡果。這次,他們提前兩個月,也就是在5月啟航。船隊按魯普的計劃朝北冰洋進發,事實上,巴倫支認為應該先到達新地島,可惜,他不是船長。在北緯74.5度附近,船隊在海麵上發現了一個海島,海島上有一隻被打死的白熊,之後他們就稱此島為熊島。在熊島上,船隊停下來休息了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