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01上帝說:要有大航海(1 / 3)

以上理論對後來西歐國家的大航海探險計劃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因為從理論上來講,大地既然是球體,那麼如果從地球上的某一點出發一直前進,最後必然會回到原地;地球既然並不太大,並且由海洋聯結,那麼人們就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和路程裏乘船從這個國家到那個國家,如果不知道地球的長度,不知道存在著有限長的海路可以通行,人們便不可能做無目的的長途航行,更別提以後的大航海時代了。

古代西方世界最後一位集天文學、地理學之大成者托勒密,全名為克勞迪亞士·托勒密(約100~170)。他出生的時代,正是古羅馬最輝煌的時期,在當時這個超級帝國極大地促進了歐、亞、非三大洲各民族之間的了解和交流,無數軍人、官吏、僧侶、商人的遠方見聞,使古代地理學向一個新的高度邁進。生於埃及的托勒密,父母都是希臘人。如同許多古代學者一樣,托勒密青年時期求學於亞曆山大城,在那裏學會了天文及地理測量。關於他的生平,曆史記載得很少,隻能從他的首部著作《至大論》中獲悉他所有的天文測量都是在亞曆山大城所作,可知他長期居住在亞曆山大,並活躍於古羅馬哈德良皇帝與安東尼皇帝時期。

托勒密是一個奇才,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擅長於光學和占星學。青年時期,他就完成了集古希臘天文學之大成的著作《至大論》。在這部著作中,托勒密繼承了亞裏士多德的地心說,構築了影響深遠的地心宇宙體係。他認為,宇宙是一個有限的球體,分為天地兩層,地球位於宇宙中心,所以日月總是圍繞地球運行,物體總是落向地麵。在此後一千餘年內,這個宇宙體係成為歐洲和阿拉伯天文學普遍遵循的理論基礎,它除了符合基督教信仰的因素以外,還較為完滿地解釋了當時觀測到的行星運動情況,在航海中具有實用價值。在書中,托勒密還構造了完備的幾何模型,以描述太陽、月亮、五大行星、全天恒星等天體的各種運動。人們能夠在任何給定的時間點上,預先推算出各種天體的位置。在那個沒有望遠鏡的年代裏,《至大論》無疑是具有進步意義的。在他身後不久,《至大論》就成為古代西方世界學習天文學的標準教材,被奉為西方天文學的“聖經”。可以說在16世紀之前,沒有任何西方的星曆表不是按托勒密的理論推算出來的。

托勒密在本書中的重要性乃在於他的另一本重要著作《地理學指南》。

據說,偉大的航海家哥倫布在橫渡大西洋之前,曾細心閱讀過托勒密的《地理學指南》,因此,可以說托勒密的地理學說是指引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航標圖。在對世界的認識上,托勒密繼承了希帕庫斯的“大陸優勢論”,認為地球表麵的陸地包圍或封鎖了海洋,又接受了希臘學者波昔多尼對地球周長的偏小的錯誤估計(為3.2萬千米)。因此,在他繪製的地圖上,陸地麵積遠遠超過了實際麵積。

以上理論對後來西歐國家的大航海探險計劃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因為從理論上來講,大地既然是球體,那麼如果從地球上的某一點出發一直前進,最後必然會回到原地;地球既然並不太大,並且由海洋聯結,那麼人們就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和路程裏乘船從這個國家到那個國家,如果不知道地球的長度,不知道存在著有限長的海路可以通行,人們便不可能做無目的的長途航行,更別提以後的大航海時代了。

古代西方世界最後一位集天文學、地理學之大成者托勒密,全名為克勞迪亞士·托勒密(約100~170)。他出生的時代,正是古羅馬最輝煌的時期,在當時這個超級帝國極大地促進了歐、亞、非三大洲各民族之間的了解和交流,無數軍人、官吏、僧侶、商人的遠方見聞,使古代地理學向一個新的高度邁進。生於埃及的托勒密,父母都是希臘人。如同許多古代學者一樣,托勒密青年時期求學於亞曆山大城,在那裏學會了天文及地理測量。關於他的生平,曆史記載得很少,隻能從他的首部著作《至大論》中獲悉他所有的天文測量都是在亞曆山大城所作,可知他長期居住在亞曆山大,並活躍於古羅馬哈德良皇帝與安東尼皇帝時期。

托勒密是一個奇才,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擅長於光學和占星學。青年時期,他就完成了集古希臘天文學之大成的著作《至大論》。在這部著作中,托勒密繼承了亞裏士多德的地心說,構築了影響深遠的地心宇宙體係。他認為,宇宙是一個有限的球體,分為天地兩層,地球位於宇宙中心,所以日月總是圍繞地球運行,物體總是落向地麵。在此後一千餘年內,這個宇宙體係成為歐洲和阿拉伯天文學普遍遵循的理論基礎,它除了符合基督教信仰的因素以外,還較為完滿地解釋了當時觀測到的行星運動情況,在航海中具有實用價值。在書中,托勒密還構造了完備的幾何模型,以描述太陽、月亮、五大行星、全天恒星等天體的各種運動。人們能夠在任何給定的時間點上,預先推算出各種天體的位置。在那個沒有望遠鏡的年代裏,《至大論》無疑是具有進步意義的。在他身後不久,《至大論》就成為古代西方世界學習天文學的標準教材,被奉為西方天文學的“聖經”。可以說在16世紀之前,沒有任何西方的星曆表不是按托勒密的理論推算出來的。

托勒密在本書中的重要性乃在於他的另一本重要著作《地理學指南》。

據說,偉大的航海家哥倫布在橫渡大西洋之前,曾細心閱讀過托勒密的《地理學指南》,因此,可以說托勒密的地理學說是指引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航標圖。在對世界的認識上,托勒密繼承了希帕庫斯的“大陸優勢論”,認為地球表麵的陸地包圍或封鎖了海洋,又接受了希臘學者波昔多尼對地球周長的偏小的錯誤估計(為3.2萬千米)。因此,在他繪製的地圖上,陸地麵積遠遠超過了實際麵積。

哥倫布也因為錯誤地估算了航海路程的單位長短而陰差陽錯地認為自己到達了印度,實際上,地球人後來都明白,那是新大陸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