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皇家陵園——爬滿凋零的夢(1 / 3)

戊戌變法的內容非常全麵,包括文化教育、經濟、軍事、社會風習以及政治方麵的改革。主要就是廢除八股文考試,改試策論;在各省設商務局,促進商業發展;廢掉軍隊中用的弓、刀、矛等傳統工具,改用槍炮;改變社會上崇拜鬼神的不良風氣。政治方麵則開放言路、精簡機構、任用新人等,這相對洋務運動來說是一個突破。

但是,就因為戊戌變法的完整,就觸犯了一些守舊派的利益,他們先是公然反對。發現反對無效後,就跑到慈禧的心腹直隸總督榮祿那裏訴苦。榮祿也正在害怕光緒帝掌握實權後,自己失去勢力,再經守舊派這樣一說,他就開始派人散布“皇上病重”和“皇上與維新派陰謀加害慈禧太後”的謠言,又去向慈禧報告新政的流弊以及眾大臣的意見。慈禧對變法一事本來就持一種觀望態度,就是既不明顯支持也不反對,就是要看光緒到底怎樣變,會不會威脅到自己的統治。結果,竟然傳出了這些說法,慈禧當然不能容忍。

1898年9月21日,慈禧與榮祿借天津閱兵之機發動了戊戌政變,將光緒帝囚禁在瀛台。戊戌變法從開始到失敗隻經曆了103天,又稱“百日維新”。光緒帝在去瀛台之前,給維新派下了一道密旨,讓他們逃難。接到密旨後,康有為逃到了香港,梁啟超到了日本。譚嗣同沒有逃,他說:“各國變法,沒有不流血的。”決心以死抗爭。7天後,慈禧下令將譚嗣同、林旭、楊深秀、劉光第、楊銳、康廣仁等維新派人士處死,這就是曆史上的“戊戌六君子”,也是為維新變法流血的第一批人。

學者袁野分析戊戌變法的失敗時說:“從康有為的三本著名著作和他整個的思想當中我們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產生於近代中國特殊曆史條件下的學者和思想家,他所進行的政治改革,都是以他這些思想為指導原則的。然而他並非是一個成功的政治家,僅憑這些奇思妙想,書生意氣,終究難成大事,所以最後戊戌變法走向失敗,也是順理成章的。”他是從康有為指導變法的兩部理論著作——《新學偽經考》和《孔子改製考》中得到這個結論的。康有為在這兩部書中的言論較為大膽,他說中國曆代相傳的儒家經典都是假的,這在中國幾千年遵循孔孟之禮的社會背景中無疑很有衝擊力,他希望通過這種說法來顛覆人們的觀念,但是有急躁冒進之嫌,遭到了守舊派的極力排斥,給變法帶來了很大阻力。楊天石先生認為“康有為的思想是用‘西學為營養,哺育出來的思想’。但是他又披上中國古老學術的外衣。”這就導致中西方思想在結合的時候有些脫節,有點理想化,不是非常符合社會實際。像是一種強行的嫁接,在舊的樹枝上綁上新的花朵,希望能夠結出果實,結果隻能是失敗。

戊戌變法的內容非常全麵,包括文化教育、經濟、軍事、社會風習以及政治方麵的改革。主要就是廢除八股文考試,改試策論;在各省設商務局,促進商業發展;廢掉軍隊中用的弓、刀、矛等傳統工具,改用槍炮;改變社會上崇拜鬼神的不良風氣。政治方麵則開放言路、精簡機構、任用新人等,這相對洋務運動來說是一個突破。

但是,就因為戊戌變法的完整,就觸犯了一些守舊派的利益,他們先是公然反對。發現反對無效後,就跑到慈禧的心腹直隸總督榮祿那裏訴苦。榮祿也正在害怕光緒帝掌握實權後,自己失去勢力,再經守舊派這樣一說,他就開始派人散布“皇上病重”和“皇上與維新派陰謀加害慈禧太後”的謠言,又去向慈禧報告新政的流弊以及眾大臣的意見。慈禧對變法一事本來就持一種觀望態度,就是既不明顯支持也不反對,就是要看光緒到底怎樣變,會不會威脅到自己的統治。結果,竟然傳出了這些說法,慈禧當然不能容忍。

1898年9月21日,慈禧與榮祿借天津閱兵之機發動了戊戌政變,將光緒帝囚禁在瀛台。戊戌變法從開始到失敗隻經曆了103天,又稱“百日維新”。光緒帝在去瀛台之前,給維新派下了一道密旨,讓他們逃難。接到密旨後,康有為逃到了香港,梁啟超到了日本。譚嗣同沒有逃,他說:“各國變法,沒有不流血的。”決心以死抗爭。7天後,慈禧下令將譚嗣同、林旭、楊深秀、劉光第、楊銳、康廣仁等維新派人士處死,這就是曆史上的“戊戌六君子”,也是為維新變法流血的第一批人。

學者袁野分析戊戌變法的失敗時說:“從康有為的三本著名著作和他整個的思想當中我們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產生於近代中國特殊曆史條件下的學者和思想家,他所進行的政治改革,都是以他這些思想為指導原則的。然而他並非是一個成功的政治家,僅憑這些奇思妙想,書生意氣,終究難成大事,所以最後戊戌變法走向失敗,也是順理成章的。”他是從康有為指導變法的兩部理論著作——《新學偽經考》和《孔子改製考》中得到這個結論的。康有為在這兩部書中的言論較為大膽,他說中國曆代相傳的儒家經典都是假的,這在中國幾千年遵循孔孟之禮的社會背景中無疑很有衝擊力,他希望通過這種說法來顛覆人們的觀念,但是有急躁冒進之嫌,遭到了守舊派的極力排斥,給變法帶來了很大阻力。楊天石先生認為“康有為的思想是用‘西學為營養,哺育出來的思想’。但是他又披上中國古老學術的外衣。”這就導致中西方思想在結合的時候有些脫節,有點理想化,不是非常符合社會實際。像是一種強行的嫁接,在舊的樹枝上綁上新的花朵,希望能夠結出果實,結果隻能是失敗。

彭勇說:“戊戌變法的失敗,把人們依靠朝廷本身的改革來強國的最後一絲夢想徹底擊滅了。統治階級內部鬥爭更趨激烈,錯過了最後一次變革維新的機會,同時也喪失了選擇發展道路的機會。清廷拒絕維新,其結果隻能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戊戌變法是清政府的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主動的、全麵的變革,但是由於守舊派的阻撓,戊戌變法以失敗告終,清政府失去了最後一次發展的機會,政府更加腐朽,民間正在策劃反清複明的起義運動,清政府的封建統治即將走向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