郿去長安二百六十裏。

時有謠言曰:“千裏草,何青青,十日卜,猶不生。”又作“董逃”之歌。又有道士書布為“呂”字以示卓,卓不知其為呂布也。卓當入會,陳列步騎,自營至宮,朝服導引其中。馬躓不前,卓心怪欲止,布勸使行,乃衷甲而入。卓既死,當時日月清淨,微風不起。畋、璜等及宗族老弱悉在郿,皆還,為其群下所斫射。卓母年九十,走至塢門曰:“乞脫我死,”即斬首。袁氏門生故吏,改殯諸袁死於郿者,斂聚董氏屍於其側而焚之。暴卓屍於市,卓素肥,膏流浸地,草為之丹。守屍吏暝以為大炷,致卓臍中以為燈,光明達旦,如是積日。後卓故部曲收所燒者灰,並以一棺棺之,葬於郿。卓塢中金有二三萬斤,銀八九萬斤,珠玉、錦綺、奇玩、雜物皆山崇阜積,不可知數。

昔,大人見臨洮而銅人鑄,臨洮生卓而銅人毀;世有卓而大亂作,大亂作而卓身滅,抑有以也。

京師謠歌鹹言“河臘叢進”,獻帝臘日生也。風俗通曰:“烏臘烏臘。”案:逆臣董卓滔天虐民,窮凶極惡,關東舉兵,欲共誅之,轉相顧望,莫肯先進,處處停兵數十萬,若烏臘蟲,相隨橫取之矣。

太祖作《董卓歌》,辭雲:“德行不虧缺,變故自難常。鄭康成行酒伏地,郭景圖命盡於園桑。”

○何苗

苗,太後之同母兄,先嫁朱氏之子。語有脫誤進,步曲將吳匡,素怨苗不與進同心,又疑其與宦官同謀,乃令軍中曰:“殺大將軍者,車騎也。”遂引兵與卓弟畋共攻殺苗於朱爵闕下。

卓欲震威,侍禦史攏龍宗詣卓白事不解劍,立撾殺之,京師震動。發何苗棺,出其屍,枝解節棄於道邊。又收苗母舞陽君殺之,棄屍於苑枳落中,不複收斂。

○李傕郭汜

傕,北地人。汜,張掖人,一名多。

李傕等相攻戰長安中,盜賊不禁,白日虜掠。是時,穀一斛五十萬,豆麥二萬。人相食啖,白骨委積,屍穢滿路。

○楊奉韓暹

備誘奉與相見,因於坐上執之。暹失奉勢孤,時欲走還並州,為杼秋屯帥張宣所邀殺。

○丁原

原字建陽。本出自寒家,為人粗略,有武勇,善騎射。為南縣吏,受使不辭難,有警急,追寇虜,輒在其前。裁知書,少有吏用。

○呂布

郭汜在城北。布開城門,將兵就汜,言:“且卻兵,但身決勝負。”汜、布乃獨共對戰,布以矛刺中汜,汜後騎遂前救汜,汜、布遂各兩罷。

諸書布以四月二十三日殺卓,六月一日敗走,時又無閏,不及六旬。

呂布刺殺董卓,與李傕戰,敗。乃將數百騎,以卓頭係馬鞍,走出武關。王允誅董卓。卓部將李傕、郭汜不自安,遂合謀攻圍長安,城陷,呂布奔走。布駐馬青巢門,外招允曰:“公可以去乎?”允曰:“若國家社稷之靈,上安國家,吾之願也,如其不獲,則奉身以死之。”

郿去長安二百六十裏。

時有謠言曰:“千裏草,何青青,十日卜,猶不生。”又作“董逃”之歌。又有道士書布為“呂”字以示卓,卓不知其為呂布也。卓當入會,陳列步騎,自營至宮,朝服導引其中。馬躓不前,卓心怪欲止,布勸使行,乃衷甲而入。卓既死,當時日月清淨,微風不起。畋、璜等及宗族老弱悉在郿,皆還,為其群下所斫射。卓母年九十,走至塢門曰:“乞脫我死,”即斬首。袁氏門生故吏,改殯諸袁死於郿者,斂聚董氏屍於其側而焚之。暴卓屍於市,卓素肥,膏流浸地,草為之丹。守屍吏暝以為大炷,致卓臍中以為燈,光明達旦,如是積日。後卓故部曲收所燒者灰,並以一棺棺之,葬於郿。卓塢中金有二三萬斤,銀八九萬斤,珠玉、錦綺、奇玩、雜物皆山崇阜積,不可知數。

昔,大人見臨洮而銅人鑄,臨洮生卓而銅人毀;世有卓而大亂作,大亂作而卓身滅,抑有以也。

京師謠歌鹹言“河臘叢進”,獻帝臘日生也。風俗通曰:“烏臘烏臘。”案:逆臣董卓滔天虐民,窮凶極惡,關東舉兵,欲共誅之,轉相顧望,莫肯先進,處處停兵數十萬,若烏臘蟲,相隨橫取之矣。

太祖作《董卓歌》,辭雲:“德行不虧缺,變故自難常。鄭康成行酒伏地,郭景圖命盡於園桑。”

○何苗

苗,太後之同母兄,先嫁朱氏之子。語有脫誤進,步曲將吳匡,素怨苗不與進同心,又疑其與宦官同謀,乃令軍中曰:“殺大將軍者,車騎也。”遂引兵與卓弟畋共攻殺苗於朱爵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