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中醫的養生理念十分注意整體觀念。
人與自然有密切的關係
生命的構成和整個宇宙、整個大自然密切相關。人是稟天地陰陽之氣而生的,與自然界息息相通,自然界不僅給人類提供營養、水分、空氣、陽光等,以滿足人體新陳代謝的需要,同時自然界的各種變化,不論是四時氣候、晝夜晨昏,還是日月運行、地理環境,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體,使人體相應地出現各種不同的生理或病理反應。
根據天人相應的理論,人們必須掌握自然界的變化規律,並且順乎自然界的運動變化來進行護養調攝,與天地陰陽保持著協調平衡,這樣才能有益於身心健康。人們的精神活動、起居作息、飲食五味等,都要順應自然界的變化,進行適當的調節。
根據這一自然規律,中醫養生學便提出了“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理論,主張在萬物蓬勃生長的春夏季節,人們要順應陽氣發泄的趨勢,早些起床到室外活動,舒展形體,使陽氣更加充盛;秋冬氣候轉涼,陰氣收斂,人們又必須注意防寒保暖,適當調整作息時間,使陰精潛藏於內,陽氣不致妄泄。這種根據四時氣候而養陰養陽的道理,就是天人相應、順乎自然的養生原則的具體體現。
形神合一
“形神合一”也可稱為“形與神俱”、“形神兼備”。中醫學中的形與神是一對既對立,又統一的概念。所謂形,指形體,即肌肉、血脈、筋骨、髒腑等組織器官,它們是物質基礎,是有形的物質。所謂神,是指情誌、意識、思維為特點的心理活動現象,以及生命活動的全部外在表現,是功能作用,是無形的物質。
神為生命之主
神是生命的主宰。人的生命活動概括起來可分為兩大類:即以物質、能量代謝為主的生理性活動;另一類是精神性活動。在人體統一的整體中,起統率和協調作用的是心神。隻有在心神的統帥調節下,生命活動才表現出各髒器組織的整體特性、整體功能、整體行為、整體規律。
人的精神活動是相當複雜的,中醫用“五神”(神、魂、魄、意、誌)、“五誌”(怒、喜、思、憂、恐)等概念加以概括,並在長期的生活實踐和醫療實踐的基礎上,用“五行學說”與五髒聯係起來,認為這些精神活動是髒腑的功能表現,而且都是在“心神”的主宰下進行的。
形與神
形與神的區別在於:一個有形,一個無形。它們相互依存、相互影響,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神本於形而生,依附於形而存,形為神之基,神為形之主。形神合一,主要在於說明心理與生理的對立統一、精神與物質的對立統一、本質與現象的對立統一等。
人體不但自身各部分之間保持著密切的相互協調的關係,而且與外界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也有著密切的聯係。保持機體內外環境的相對平衡協調,也是靠“神”來實現的,“神”在機體內外抗邪中起著主導作用。
因此,中醫的養生理念十分注意整體觀念。
人與自然有密切的關係
生命的構成和整個宇宙、整個大自然密切相關。人是稟天地陰陽之氣而生的,與自然界息息相通,自然界不僅給人類提供營養、水分、空氣、陽光等,以滿足人體新陳代謝的需要,同時自然界的各種變化,不論是四時氣候、晝夜晨昏,還是日月運行、地理環境,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體,使人體相應地出現各種不同的生理或病理反應。
根據天人相應的理論,人們必須掌握自然界的變化規律,並且順乎自然界的運動變化來進行護養調攝,與天地陰陽保持著協調平衡,這樣才能有益於身心健康。人們的精神活動、起居作息、飲食五味等,都要順應自然界的變化,進行適當的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