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資本主義社會這一變化那一變化,但“萬變不離其宗”,資本主義固有的矛盾始終沒有變,資產階級貪婪的本性也始終沒有變,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基於得出基本結論的客觀社會基礎依然存在。透過資本主義的一些新變化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資本主義的那些“沒有變”的東西,即資本主義固有的矛盾始終沒有變,資產階級貪婪的本性也始終沒有變。如果說在美國金融危機爆發之前,人們對馬克思和恩格斯當年所揭示的資本主義固有的矛盾依然存在這一點還有什麼疑慮的話,那麼在這場危機爆發以後,對大多數人來說,這些矛盾則以更為清晰的形式展現在麵前。由於新技術革命的影響,由於資本主義部分地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批判並作出相應改變,馬克思對於資本主義的具體現實的揭露和批判有一些已經過時了。例如,馬克思對於剩餘價值的剝削方式(立足於絕對剩餘價值)的揭露和批判,對工人階級絕對貧困狀況的揭露和批判,對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具體表現的揭露和批判,等等。但是由於資本主義並無根本的變化,所以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總體上的理論批判並未過時,仍然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馬克思主義是資本主義的對立麵,馬克思主義就是為了批判和推翻資本主義而來到這個世界上來的。隻要資本主義仍然是一種罪惡的和充滿著矛盾和危機的製度,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批判的武器就不會失去光芒。但假如資本主義已變得無限美好,已把人帶入理想的境界,那麼馬克思主義作為批判資本主義的武器確實可以“刀槍入庫”、“馬歸南山”。可能由於我們太想學習西方資本主義的那些先進的東西了,所以充斥於我們耳邊的總的那些讚美資本主義的聲音。對西方資本主義的向往是與對馬克思主義的淡忘成正比的。人們在對西方資本主義的與日俱增的讚頌中不知不覺地喪失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

對馬克思主義是否還具有現實意義的認識,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對當代資本主義的發展趨向的認識。正因為如此,一些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就通過揭示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來說明我們這個世界仍然需要馬克思主義。他們強調,資本主義沒有從冷戰結束中撈到多少好處,資本主義的固有矛盾及一係列社會問題並沒有因此而被消除,而是在加劇和惡化,這必然激發人們去研究和運用馬克思主義。

美國的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家詹姆遜就從“今日的資本主義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來說明馬克思主義並沒有過時。他指出:“每當作為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對象——資本主義——發生變化或經曆出乎意料的變異時,馬克思主義的範式就會產生危機。由於對論爭問題的舊表述不與新的現實相適應,所以很容易得出結論說,這種範式本身被超越了和過時了。”在詹姆遜看來,以資本主義已發生變化為由,來宣揚馬克思主義業已過時,是最常見的一種否定馬克思主義現實意義的一種做法。曆史上的伯恩斯坦就這樣做過,蘇東劇變後,即20世紀90年代的“後馬克思主義”的代表人物也正在這樣做。他承認,資本主義進入後現代時期,確實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特點。但他同時又強調,“今日的資本主義並未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這些變化並未超出伯恩斯坦時代的人們所想像的範圍”。有些人拚命強調資本主義發生了變化,言下之意無非是說資本主義已消除了危機。所以追溯資本主義有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說到底是追溯資本主義有沒有消除危機。資本主義確實千方百計地企圖消除其危機。而資本主義消除其危機的基本策略無非有二:一是體係的擴張;二是新型商品的推出。他通過分析得出結論,這兩大策略都無法從根本上消除資本主義的危機,而且“這種危機是體係性的”。在詹姆遜看來,論證了當今資本主義危機依舊,論證了當今資本主義基本特征並未改變,也就等於論證了馬克思主義並沒有過時。他說:“馬克思主義是關於資本主義的科學,或者更確切地說,是關於資本主義內在矛盾的科學。……這意味著慶賀‘馬克思主義的死亡’,宣告資本主義和市場體係決定性勝利的做法是不合邏輯的。”

最後,資本主義社會這一變化那一變化,但“萬變不離其宗”,資本主義固有的矛盾始終沒有變,資產階級貪婪的本性也始終沒有變,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基於得出基本結論的客觀社會基礎依然存在。透過資本主義的一些新變化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資本主義的那些“沒有變”的東西,即資本主義固有的矛盾始終沒有變,資產階級貪婪的本性也始終沒有變。如果說在美國金融危機爆發之前,人們對馬克思和恩格斯當年所揭示的資本主義固有的矛盾依然存在這一點還有什麼疑慮的話,那麼在這場危機爆發以後,對大多數人來說,這些矛盾則以更為清晰的形式展現在麵前。由於新技術革命的影響,由於資本主義部分地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批判並作出相應改變,馬克思對於資本主義的具體現實的揭露和批判有一些已經過時了。例如,馬克思對於剩餘價值的剝削方式(立足於絕對剩餘價值)的揭露和批判,對工人階級絕對貧困狀況的揭露和批判,對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具體表現的揭露和批判,等等。但是由於資本主義並無根本的變化,所以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總體上的理論批判並未過時,仍然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馬克思主義是資本主義的對立麵,馬克思主義就是為了批判和推翻資本主義而來到這個世界上來的。隻要資本主義仍然是一種罪惡的和充滿著矛盾和危機的製度,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批判的武器就不會失去光芒。但假如資本主義已變得無限美好,已把人帶入理想的境界,那麼馬克思主義作為批判資本主義的武器確實可以“刀槍入庫”、“馬歸南山”。可能由於我們太想學習西方資本主義的那些先進的東西了,所以充斥於我們耳邊的總的那些讚美資本主義的聲音。對西方資本主義的向往是與對馬克思主義的淡忘成正比的。人們在對西方資本主義的與日俱增的讚頌中不知不覺地喪失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

對馬克思主義是否還具有現實意義的認識,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對當代資本主義的發展趨向的認識。正因為如此,一些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就通過揭示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來說明我們這個世界仍然需要馬克思主義。他們強調,資本主義沒有從冷戰結束中撈到多少好處,資本主義的固有矛盾及一係列社會問題並沒有因此而被消除,而是在加劇和惡化,這必然激發人們去研究和運用馬克思主義。

美國的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家詹姆遜就從“今日的資本主義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來說明馬克思主義並沒有過時。他指出:“每當作為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對象——資本主義——發生變化或經曆出乎意料的變異時,馬克思主義的範式就會產生危機。由於對論爭問題的舊表述不與新的現實相適應,所以很容易得出結論說,這種範式本身被超越了和過時了。”在詹姆遜看來,以資本主義已發生變化為由,來宣揚馬克思主義業已過時,是最常見的一種否定馬克思主義現實意義的一種做法。曆史上的伯恩斯坦就這樣做過,蘇東劇變後,即20世紀90年代的“後馬克思主義”的代表人物也正在這樣做。他承認,資本主義進入後現代時期,確實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特點。但他同時又強調,“今日的資本主義並未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這些變化並未超出伯恩斯坦時代的人們所想像的範圍”。有些人拚命強調資本主義發生了變化,言下之意無非是說資本主義已消除了危機。所以追溯資本主義有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說到底是追溯資本主義有沒有消除危機。資本主義確實千方百計地企圖消除其危機。而資本主義消除其危機的基本策略無非有二:一是體係的擴張;二是新型商品的推出。他通過分析得出結論,這兩大策略都無法從根本上消除資本主義的危機,而且“這種危機是體係性的”。在詹姆遜看來,論證了當今資本主義危機依舊,論證了當今資本主義基本特征並未改變,也就等於論證了馬克思主義並沒有過時。他說:“馬克思主義是關於資本主義的科學,或者更確切地說,是關於資本主義內在矛盾的科學。……這意味著慶賀‘馬克思主義的死亡’,宣告資本主義和市場體係決定性勝利的做法是不合邏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