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789年7月12日開始,巴黎群眾像潮水般湧上街頭,他們舉行聲勢浩大的集會,表達對王室的強烈不滿。有一個叫米卡爾·德穆蘭的青年非常善於演說,他勇敢地跳上桌子,麵對集會的廣大群眾大聲疾呼:“公民們,一刻也不能遲延了,我們隻有一條生路,那就是拿起武器!”台下的市民們對他報以熱烈的歡呼,並立即進行了示威遊行。這時,國王的近衛軍騎著高頭大馬,手舉大刀,野蠻地向手無寸鐵的市民們砍去,驚慌失措的市民們隻好四散奔逃。
1789年7月14日,起義群眾得知榮譽軍人院有大批武器,於是大家蜂擁趕到那裏,心驚膽戰的院長苦苦勸阻也無濟於事,最後大家找到了2.8萬支步槍和12門大炮,更多的人則拿起了刀劍和長矛。就在這時,人們聽說巴士底獄的大炮正在對準聖安東區的工人聚居區,一向厭惡巴士底獄的群眾到處高喊:“到巴士底去!到巴士底去!”他們浩浩蕩蕩地衝向巴士底獄。
巴士底獄建於12世紀,當時是一座軍事城堡,目的是防禦英國人的進攻,後來逐漸失去了防禦外敵的作用。18世紀末,它成了控製巴黎的製高點,專門關押政治犯。雖然巴士底獄當時隻有82名法國老兵和32名瑞士籍雇傭兵,但這座建築非常堅固,要想攻下並非易事。
守軍軍官德洛內侯爵馬上和市民們溝通並同意一位名叫杜裏奧的市民代表進入堡壘內和他談判。雙方談判的氣氛是友好的,德洛內假惺惺地表示,他無權拆除大炮,不過為了使市民們放心,他已經命令士兵把大炮後撤了幾步,並且也拉出了炮眼。士兵們也一致發誓,如果自己沒有遭到攻擊,絕對不向市民們開一槍一炮。為了表示誠意,德洛內還特地邀請杜裏奧和他共進了午餐。
杜裏奧以為自己圓滿完成了使命,為革命事業立了一大功勞,可他萬萬沒有想到,早已失去耐心的市民們識破了德洛內的陰謀,認為他故意拖延時間以等待援軍,杜裏奧苦口婆心的勸說根本無濟於事。市民們不顧官兵再三警告,攻擊了這座堡壘的吊橋,守衛巴士底獄的士兵於是用塔樓上的大炮轟擊,然後從房頂上、窗戶裏向人群猛烈射擊。
市民們根本無法接近巴士底獄,於是他們從四周的街壘中向裏麵射擊,但因為距離太遠,對裏麵的士兵根本構不成威脅。有人主張把牆挖個洞裝上火藥,於是一些人冒險衝向牆邊。但是從塔樓裏射出了雨點般的子彈,就要接近圍牆的勇士一個接一個倒了下去。巴黎市政府對這種險惡形勢憂心忡忡,他們先後派出幾個代表團勸說雙方停止敵對行動,甚至敲起震耳欲聾的鼓聲以引起充分注意,無奈當時的情況混亂不堪,槍聲、炮聲、喧叫聲混雜在一起,代表團根本無法達到目的,況且此時的市民們對巴黎市政府先前的欺騙行為已深為不滿。這時一位頭發斑白的曆經滄桑的老人高聲喊道:“弟兄們,跟這些叛徒一起能幹出什麼名堂?走吧,跟我來!不到兩個小時巴士底獄就可以拿下來。”市民們報以熱烈的歡呼。
從1789年7月12日開始,巴黎群眾像潮水般湧上街頭,他們舉行聲勢浩大的集會,表達對王室的強烈不滿。有一個叫米卡爾·德穆蘭的青年非常善於演說,他勇敢地跳上桌子,麵對集會的廣大群眾大聲疾呼:“公民們,一刻也不能遲延了,我們隻有一條生路,那就是拿起武器!”台下的市民們對他報以熱烈的歡呼,並立即進行了示威遊行。這時,國王的近衛軍騎著高頭大馬,手舉大刀,野蠻地向手無寸鐵的市民們砍去,驚慌失措的市民們隻好四散奔逃。
1789年7月14日,起義群眾得知榮譽軍人院有大批武器,於是大家蜂擁趕到那裏,心驚膽戰的院長苦苦勸阻也無濟於事,最後大家找到了2.8萬支步槍和12門大炮,更多的人則拿起了刀劍和長矛。就在這時,人們聽說巴士底獄的大炮正在對準聖安東區的工人聚居區,一向厭惡巴士底獄的群眾到處高喊:“到巴士底去!到巴士底去!”他們浩浩蕩蕩地衝向巴士底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