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賽利格曼提出了一個幸福的公式:總幸福指數=先天的遺傳素質+後天的環境+你能主動控製的心理力量(H=S+C+V)。也就是說,幸福與否取決於3個因素。通俗些講,幸福包括如下一些環境:生活富有一些;擁有美滿婚姻;豐富你的社交生活,多與朋友在一起;具有信仰。另外,沒有證據發現受教育程度、氣候、種族和性別對幸福有任何影響。外表的吸引力也不會影響人的幸福感。

這消息對美容行業可能是個打擊。

2010年,英國心理研究表明,常做以下5件事可提升自我幸福感:經常聯係周圍的人;讓身體動起來;留心周圍;學無止境;與人為善。

2009年,澳大利亞昆士蘭理工大學的一項研究稱,男性結婚所獲得的幸福感約為女性的2倍。

看來男性更需要婚姻。

2009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心理學家調查發現,生活滿意度為8~9分(滿分10分)的人比10分的人擁有更多的物質財富;最開心快樂的人雖然最善社交,但是在學習成績上卻低於適度快樂的人。

可總結為:有些小煩惱的人反而更健康、更富有。

過猶不及的道理。

2011年,美國弗吉尼亞大學心理學家調查顯示,60%的美國人感覺伴隨著貧富差距R進一步拉大,人的不幸福感加深。

不患貧而患不均。

2009年,西班牙《世界報》報道了一項科研成果:人在60~70歲時幸福感最強烈。科學家還指出,幸福感越強烈的人,壽命越長,而金錢絕不是提供幸福感的渠道,健康往往比金錢更能給人帶來幸福感。

2009年,英國心理學家科琳·斯威特主持的一項涉及4000人的調查發現,女性在28歲時幸福感最強,這是女人的“黃金年齡”。

可是,2010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裏弗賽德分校一項研究卻表明,幸福感與年齡相關,46歲後逐年增加,30多年後即70多歲時達到頂峰。

說的是幸福在未來。

2009年,瑞典學者的一項研究稱,每天有1440分鍾,其中最易引起夫婦爭吵的隻有8分鍾,即早晨臨出門上班前的4分鍾以及下班回到家後的4分鍾。

掌握好時間,這是幸福生活的學問。

5.性格決定論

人的性格能決定很多東西,比如性格決定下一代。

2010年,英國和芬蘭的一項聯合調查發現,性格開朗外向、熱愛交際的男性的生育能力往往更高,會高出常人14%。

那什麼決定性格呢?

2011年,倫敦帝王學院精神病學研究所研究發現,孕期壓力大、與丈夫分手或者喪偶的孕婦,所生孩子到5歲的時候,用手習慣“左右開弓”的比率是其他孩子的2倍;也更容易任性和脾氣暴躁。

壓力,這個真不該有,特別是孕期。

2012年,芬蘭一項長期研究發現,與母乳喂養的同伴孩子相比,出生後頭6個月一直吃母乳的孩子長到24歲時,更少會發生敵意行為。

是否母乳決定性格?

6.顏色陷阱

自然界是多彩的。多彩是美好的象征,於是形容生活也用多彩的字樣。而顏色本身並不具有感情色彩,是人們後天賦予的。比如,認為紅色具有誘惑的意味等。

2010年,有專家指出,紅色、黃色等三種最常用顏色的人工色素含致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