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學檢驗技術因檢驗儀器的大量興起而被忽視或弱化,不少年輕檢驗工作者連一張普通的血塗片都不敢分類,難道這門技術難度真的很大嗎?事實並非如此,主要是儀器操作簡便,而鏡檢要推片、染色、分類、再修正儀器數據,增加了不少麻煩,所以能簡便就簡便,時間一長,對鏡下細胞形態就產生生疏感,甚至形成恐懼心理。因此學習細胞學檢驗這門技術前,首先要端正態度,樹立正確的思想理念,要明確細胞學檢驗對病人診斷和治療所產生的重要價值,要心甘情願去做好這項工作,去用心感受從事這項工作所帶給我們的快樂。否則就算細胞學學得再好,當你工作繁忙或遇到其他誘惑時,就會自然放棄。
一般來說,年輕的檢驗人員都通過各種檢驗理論考試,所以下級醫院委派的進修人員、醫學院校的實習生和從事細胞學相關技術的新同誌具有良好的細胞學檢驗基礎。我們認為對這些同誌的細胞學檢驗技術培訓,隻從技術上培訓是遠遠不夠的,隻有當他(她)們學到了細胞學檢驗的科學理念及樹立了細胞學檢驗的正確價值觀才能真正掌握這門技術,才能堅持不懈地愛好和從事這項工作。一般細胞學技術的學習通過3個月到1年的進修或3周到8周的實習就結束了,這期間時間很短,要與帶教老師們進行廣泛的思想和技術交流,要認真吸取老師們的優秀品質,樹立好學習人員正確的思想理念,充分認識到每一項細胞學檢驗對臨床意味著什麼,對病人的正確診斷和治療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學習期間學生從單一細胞的識別到完整報告單的簽發從中逐步邁入一個多姿多彩的微觀世界,大家要用心去欣賞這微觀世界裏每一個細胞所展示的藝術魅力、用心去感受從事這項工作的人生樂趣、用心去承擔從事這份醫學事業所特有的責任。在這微觀世界裏,大家一定會目睹許多感人的故事,如一個細胞、一個結晶、一個細菌、一個真菌孢子的發現,也許就挽回了一條生命。通過這些臨床上並不少見的實例去激勵和教育我們的新同誌,把老師們這種努力工作和執著、奉獻的精神傳遞給年輕人,真正做一個實實在在做事的人,因為一個浮躁的人是不會在意這些的,也體會不到這些發現的重要價值。
作為細胞學檢驗的帶教老師,首先要主動關注進修人員思想覺悟的提高,仔細耐心地通過各種臨床實例把理念全麵地正確地灌輸給學生,激發他們學習細胞技術的興趣和責任感,並保證其學習結束後有足夠的信心和耐力來麵對細胞學檢驗所麵臨的各種問題,使其能長期愛好和從事這項工作。在這前提下教會學生技術就會變得輕而易舉,這種學習才是有目的的主動學習。對無法認同者,應加強引導,必要時勸其調離細胞崗位,以免浪費時間或影響科室今後工作的開展。
目前,人員素質的培訓普遍落後於技術培訓,對人員素質的培訓仍缺少足夠的重視。社會上已經普遍認同細胞形態工作者的報告質量是與其思想素質相關的,細胞進修人員的不良思想和行為也會直接影響或限製該地區血液病及相關科室的醫療水平。確實有個別檢驗人員忽略自身素質的提高,好高騖遠、不求進取、工作馬馬虎虎,不願付出更多的勞動,結果漏報、誤報現象頻出,導致本單位細胞形態學檢驗質量的嚴重下降,影響臨床對相關病人的診治水平。長此以往必將導致檢驗科領導及臨床醫師輕視細胞學檢驗工作的存在和細胞學檢驗的價值,造成惡性循環,導致該地區相關病人不必要的流失,損害了當地百姓的利益。所以細胞雖小,但我們要看到對待細胞學技術的態度所產生的巨大社會影響,要大家都來認清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