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風是一種限局性色素脫失性皮膚病,表現為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限局性白色斑片,以多發於麵、頸、手背以及對稱性分布為重要特點。與遺傳因素、自身免疫和神經因素等有關。中醫稱之為白駁風、斑白、斑駁、白癜、白駁、白蝕等。
本病的臨床表現為:多見於青壯年。任何部位皮膚均可發生,但好發於易受光照及摩擦損傷部位,如顏麵部、頸部、軀幹部和四肢等。口唇、陰唇、龜頭及包皮內側黏膜亦可累及。大部分白色斑對稱分布、亦有部分患者白斑沿神經節段分布。皮損為局限性色素脫失斑,乳白色,自指甲至錢幣大小,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白斑處毛發也可變白。在進展期,脫色斑向正常皮膚移行,發展較快,並有同形反應,即壓力、摩擦、外傷後可形成繼發白癜風。病程慢性遷延,可持續終身,亦有自行緩解的病例。
(一)內治方
【方一】驗方一
【來源】《奇難雜症》
【組成】白花蛇15克,蟬蛻12克,僵蠶18克,露蜂房12克,當歸12克,赤芍15克,川芎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三棱18克。
【功效】活血祛風,理氣化濕。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驗方二
【來源】《奇難雜症》
【組成】熟地黃30克,淮山18克,女貞子18克,牡丹皮15克,茯苓18克,首烏30克,僵蠶18克,白蒺藜16克,蟬蛻12克。
【功效】養血祛風,滋陰補腎。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三】驗方三
【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
【組成】功勞葉、檳榔各15克,白蒺藜、補骨脂各12克,生甘草4.5克。
【功效】補腎清熱,消積殺蟲。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四】驗方四
【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
【組成】黨參、白芷、蒼術各10克,何首烏、雞血藤、夜交藤、丹參各15克,紅花、路路通、麻黃各6克,全蠍1~2個。
【功效】養血祛風,通經活絡。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五】驗方五
【來源】《皮膚病百種療法》
【組成】新鮮馬齒莧50克。
【功效】清熱解毒,烏發散血。
【製法】將鮮馬齒莧洗淨,放入砂鍋中,加清水適量煎煮,每劑煎二次,藥液混合。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六】驗方六
【來源】《皮膚病百種療法》
【組成】當歸、防風、補骨脂、赤芍、紅花、陳皮、川芎各10克,雞血藤、黃芪、黑豆皮各15克,白蒺藜30克。
【功效】清熱祛風,活血養血。
【用法】水煎服,日1劑。
【備注】服20劑後將上藥共為細末,每次服10克,每日2次。
【方七】驗方七
【來源】《皮膚病百種療法》
【組成】當歸9克,川芎9克,牡丹皮9克,桂枝9克,烏梢蛇9克,白鮮皮9克,地膚子9克,豨薟草9克,赤芍15克。
【功效】清熱涼血,活血祛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八】驗方八
【來源】《皮膚病百種療法》
【組成】當歸9克,川芎6克,赤芍9克,白芍15克,紅花5克,何首烏15克,枸杞10克,生地黃15克,黃芪20克,白芷7克,白蒺藜7克,桂枝6克。
【功效】滋補肝腎,活血益氣。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九】烏金煎
【來源】吉林中醫藥,1988:(2)
【組成】黑豆衣120~180克,羌活6~12克,獨活、荊芥各12克,蜂蜜30克,酒少許。
【功效】補腎榮膚,祛風勝濕。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消斑湯
【來源】山西中醫,1988:4(2)
【組成】桔梗、鬱金、獨活、防風、桃仁各10克,何首烏、黑芝麻、旱蓮草、蒼耳子各18克,紅花60克,苦參15克,白附子6克,蒼術12克,黃芪20克。
【功效】祛風除濕,益氣固表,活血消斑。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一】白癜風消飲一
【來源】中西醫結合雜誌,1988:8(8)
【組成】柴胡、白芷、川芎、桔梗各9~12克,丹參、首烏各10~15克,鬱金、桃仁、防風、荊芥、龍膽草、補骨脂、白術、陳皮各6~10克,當歸12~25克。
【功效】疏肝活血,健脾除濕,祛風清熱。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二】白癜風消飲二
【來源】《難證奇方妙用》
【組成】柴胡9~12克,白芍9~12克,川芎9~12克,桔梗9~12克,鬱金6~10克,桃仁6~10克,紅花6~10克,防風6~10克,荊芥6~10克,龍膽草6~10克,補骨脂6~10克,白術6~10克,陳皮6~10克,當歸12~25克。
【功效】活血祛瘀,消風潤膚。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三】祛白消斑湯
【來源】湖南中醫雜誌,1989:5(5)
【組成】當歸、川芎、赤芍、白芍、紅花、何首烏、枸杞子、生地黃、黃芪、白芷、白蒺藜、桂枝、防風。
【功效】活血養血,祛風益氣。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四】玄機湯
【來源】《奇效良方集成》
【組成】草河車、浮萍、丹參各50克、川芎15克,紫草、劉寄奴、牡丹皮、威靈仙各15克,琥珀、地龍、土鱉蟲各10克。
【功效】補血活血,通絡祛風。
【用法】水煎服,日1劑。小兒酌減,孕婦忌服。1個月為1療程。
【方十五】通竅活血湯加減
【來源】實用中西醫結合雜誌,1991:4(10)
【組成】川芎、赤芍、紅花、老蔥白、鮮薑、防風、蒼耳子各9克,桃仁12克,紅棗(去核)7枚,桔梗、黃芪各15克,麝香(衝服)0.1克(若無麝香可用白芷20克代替),黃酒120克,桂枝5克,浮萍15克。
【功效】活血化瘀,祛風解表。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六】一貫煎加味
【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
【組成】女貞子、覆盆子、防風、當歸、川楝子、枸杞子各10克,沙參、麥門冬各15克,生地黃30克。
【功效】滋補肝腎,養血祛風。
【製法】上藥水煎取汁。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七】七零八方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