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常見食物藥性大觀(1 / 3)

全草類

大蒜

大蒜,又名葷菜、葫。屬百合科植物。藥用以獨頭紫皮大蒜為佳。

【性味】辛,溫,有強烈刺激性氣味。

【成分】大蒜的藥用有效成分為揮發性的蒜辣素。新鮮大蒜無大蒜辣素,而含一種大蒜氨酸,此酸被大蒜中存有的蒜酶分解後生成大蒜辣素。因此,新鮮大蒜不辣,風幹的老大蒜較辣,越辣越好。此外大蒜還含有大蒜苷,有降血壓作用。另含一種物質,可增強身體同化維生素B1的能力。

蔥,有香蔥、大蔥、洋蔥等品種,性能均大致相近,但入藥多用香蔥,又名青蔥。藥用為鱗莖部分叫“蔥白”。

【性味】辛、溫,無毒。

【成分】蛋白質,脂肪,糖類,胡蘿卜素,維生素B1、B2、C,鈣,鎂、鐵,此外含有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為蔥蒜辣素,也叫蔥蒜殺菌素。

【藥理】除健胃營養外,因其含有揮發性蔥蒜辣素,由呼吸道、汗腺、泌尿道排出時,能輕微刺激這些管道壁而產生發汗、祛痰、利尿的作用。

韭菜

韭菜,一名起陽草,根莖、葉、種子,均可作藥用。

【性味】味甘、辛,性溫,無毒。

【成分】含有揮發油及硫化物、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B、維生素C等。

【功用】為振奮性強壯藥,有健胃、提神、溫暖作用。根、葉搗汁有消炎止血、止痛之功。適用於盜汗、遺尿、尿頻、陽痿、遺精、噎膈、反胃、下痢、腹痛、婦女月經病、經漏、帶下以及跌打損傷、吐血、鼻衄等症。

黃瓜菜

黃瓜菜,屬菊科植物,植物體折斷有白色乳汁流出,開黃色花。收載於汪穎《食物本草》,形似苦英,野生,作野菜食用,又供藥用。

【性味】甘,微苦,微寒,無毒。

【功用】通結氣,利腸胃。

空心菜

空心菜,原名蕹菜。屬旋花科植物。開白色喇叭狀花,其梗中心是空的,故稱“空心菜”。

【性味】甘、平,無毒。

【成分】含蛋白質,脂肪,糖類,無機鹽,煙酸,胡蘿卜素,維生素B1、B2,維生素C等。

【功用】(1)解毒,主要能解毒菌類中毒;(2)清熱涼血;(3)利尿。適用於食物中毒,吐血鼻衄,尿血,小兒胎毒,癰瘡、疔腫、丹毒等。內服或外用。

薺菜

薺菜,一名薺。屬十字花科植物。初春采其嫩苗作野菜食用,清香可口、現在有的城市郊區經人工栽培作蔬菜,棵雖較大,但香氣差。清明前後采取帶花的全草供藥用,中藥名薺菜花。

【性味】味甘、性平,無毒。

【成分】全草含維生素B及C、胡蘿卜素、煙酸、黃酮苷、蛋白質、脂肪、薺菜酸鉀、膽堿、乙酰膽堿及幹酪胺。另含檸檬酸、脂肪酸、鈣鹽、鉀鹽及鈉鹽等。種子含有脂肪油及微量芥子油、膽堿、苦杏仁酶等。

【藥理】薺菜煎劑與流浸膏,均有興奮動物子宮的作用,並能縮短動物的凝血時間。另薺菜中除含有降低血壓的有效成分外,可能還含有興奮呼吸的成分。

碎米薺

碎米薺,俗稱野薺菜。屬十字花科植物。各地均有野生,全草作野菜食用,並入藥用。

【性味】甘、溫,無毒。

【成分】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A,糖類。

【功用】收斂止帶,止痢止血。

蕨兒菜

蕨兒菜,一名粉蕨,或呼“拳頭菜”,屬蕨類植物。生於山林陰濕處,嫩苗拳曲,采作野菜;根莖粗壯、橫走,富含澱粉,名“蕨粉”,可做粉條、粉皮食用,亦可漿紗、釀酒,全草供藥用。

【性味】甘、寒、滑,無毒。

【成分】根、莖、葉、全草含麥角甾醇、膽堿、鞣質、苷類、澱粉。

【功用】清熱解毒,利尿,安神。

稻槎菜

稻槎菜,一名田薺,屬菊科植物,二年生小草本,斷之有白色乳汁。略似蒲公英而葉多缺刻,頭狀花序小,民間常采作野菜。並供藥用。

【成分】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C、磷、鈣、鎂等。

【性味】苦、寒,無毒。

【功用】清熱解毒,發表透疹。

萍菜

萍菜,一名辣米菜,或叫江剪刀草,屬十字花科植物。各地野生頗多。全草、種子都可作藥用。

【性味】辛、溫,無毒。

【成分】含有萍菜素、維生素、蛋白質等。

【功用】散寒、溫中、下氣、利尿、止咳、化痰。適用於咳嗽氣喘,浮腫腹水,胃寒嘔吐,麻疹透發不暢等症。

葵菜

葵菜,又名冬葵,民間稱冬莧菜或滑菜。屬錦葵科植物。李時珍說:“葵菜,古人種為常食,今之種者頗少。”王禎《農書》說:“葵為百菜之主,備四時之饌,可防荒儉,可以菹臘(鹹幹菜),其根可療疾”。此菜中國各地有野生,根、花及種子,均入藥。

【性味】甘、寒、滑,無毒。

【成分】花含有黏液及色素。種子含脂肪油及蛋白質。

【功用】利小便,治消渴,解毒,消炎,治瘡腫。

包心菜

包心菜也叫卷心菜,原名甘藍,屬十字花科植物。

【性味】甘、平,無毒。

【成分】含有維生素C,維生素B1、B2。此外還含有多量維生素C及胡蘿卜素。

【藥理】新鮮菜汁,對胃、十二指腸潰瘍,有止痛及促進愈合作用。

【功用】除作蔬菜食用外,對消化性潰瘍疼痛有效。

清明菜

清明菜,一名佛耳草,亦名鼠麴草,全株有白色綿毛,民間草藥名叫“追骨虱”,屬菊科草本植物。清明前後采摘嫩苗煮熟,揉入米粉中做糕團,香糯可口。

【性味】甘、平,無毒。

【成分】含脂類物質、揮發油、大量胡蘿卜素及維生素B等。

【藥理】能擴張局部血管,可利用以治非傳染性潰瘍及創傷。內服能降血壓,治療消化性潰瘍,以及祛痰、鎮咳、鎮痛等作用。

【功用】慢性氣管炎,喘息咳嗽,潰瘍病,風濕痛等。

苦菜

苦菜,一名苦莫菜。李時珍說:“苦菜即苦莫,家栽者呼為苦苣,實一物也。其莖中空,折之有白汁,莖上之葉抱莖,開黃花如初蕊野菊,結子後有白毛隨風飄揚,落地即生。”有的地區把苦菜稱作墓頭回或敗醬草。苦菜屬菊科草本植物,幼苗形如蒲公英,易與蒲公英混淆,但蒲公英不抽莖,僅抽一花莖,可資識別,攻效亦與蒲公英相近。

【性味】苦、寒,無毒。

【成分】蛋白質、脂肪、維生素。

【功用】有消炎解毒作用。適用於闌尾炎,腸炎,婦女子宮頸炎,乳腺炎,以及咽喉、扁桃體炎等。

蓴菜

蓴菜,或作蕁菜。屬睡蓮科的一種水草。采摘其尚未透露出水麵的嫩葉食用,古人所謂“蓴鱸風味”中的“蓴”,就是指的這個菜,亦作藥用。

【性味】甘、寒,無毒。

【成分】葉的背麵分泌一種類似瓊脂(洋菜)的黏液,在未透露出水麵的嫩葉,此種黏液更多。又含蛋白質、脂肪、多縮戊糖、沒食子酸等。

【功用】止嘔,止瀉痢,消炎解毒。

油菜

油菜,又名芸苔。屬十字花科植物。《唐本草》雲:冬月種之,能曆霜雪,段又謂之寒菜。此菜易起苔,故名芸苔。春采其苔作菜蔬。種子榨油,即菜曲。種子及油供藥用。

【性味】性辛、溫,無毒。

【功用】莖、葉主治癰腫丹毒。種子行滯血,治產後心腹諸疾,並治難產。《婦人良方》有治難產歌雲:“黃金花結果米實,細碎酒下十五粒,靈丹功效妙如神,難產之時能救急。”可見其功效。

【成分】含蛋白質,維生素B、C、D。

胭脂菜

胭脂菜,一名落葵或藤菜,屬落葵科植物。各地農村籬間常有栽培,一年生的纏繞草本,長達丈許,葉互生,肥厚,全株肉質,可作菜蔬。果實球形,熟時紫黑色,可作食品染料,民間常以糖醃後,用苗麻蒴果漬汁印在糕團上,故稱“胭脂”。

【性味】酸、寒、滑,無毒。

【成分】全草含維生素B、C,蛋白質,脂肪,色素。

【功用】涼血,滑腸,有緩下、清血、解毒作用。

刺兒菜(附大薊)

刺兒菜,原名小薊草,屬菊科多年生草本。常見於田埂、地頭、溝旁、濕地,為到處野生的小草。俗名“青刺薊”,二三寸時其根作菜茹食甚美。大薊葉羽狀深裂,邊緣有尖刺,根肥大,花紫紅,色同小薊。大薊、小薊為同科不同屬植物,性能相近,都作藥用。

【性味】甘、涼,無毒。

【成分】大薊含揮發油、生物堿、樹脂、菊糖,氰苷類。小薊全草含生物堿、皂苷。

【藥理】大薊的水浸液、乙醇水浸液和乙醇浸出液,試驗用於麻醉動物狗、貓及兔等,證明有降血壓作用。小薊的同上試驗,證明有較顯著和持久的降血壓作用。

【功用】大、小薊均有清熱解毒,消炎,止血以及恢複肝功能、促進肝細胞再生的作用,適用於急性熱病炎症性出血,黃疸,肝炎,熱淋、尿血等。

睡蓮

睡蓮,又名子午蓮。屬睡蓮科植物。生於池沼淺水中,根狀莖橫走泥中,如藕而小,8可供食用,並作藥用。

【性味】甘、平,無毒。

【成分】根部含澱粉,粗纖維,維生素B、C。

【功用】消暑,清肺,安心神,解酒毒。

蓑荷

蓑荷,一名嘉草。屬蓑荷科(薑科),有橫走根莖,葉長橢圓狀披針形,《本草綱目》雲:“葉如甘蕉,根似薑芽而肥,八九月間醃藏,以備冬作蔬菜”。“其根有赤、白兩種,食用以赤者為勝,入藥以白者為良”。此草產中國南方,其根可供食用,花、葉、根莖均作藥用。

【性味】根:辛、溫,有小毒;草:苦、甘、寒,無毒。

【功用】清熱解毒,明目消腫。

竹葉菜

竹葉菜,又名鴨蹠草或竹節菜。屬鴨蹠草科植物。生於田野陰濕地,葉似竹葉,夏日開花如蛾形,兩瓣如翅,藍碧可愛。李時珍說:“竹葉菜處處平地有之,三四月出苗,嫩時可食。”入藥用其全草,開花時采收。

【性味】苦、大寒,無毒。

【成分】含有花青素類(為飛燕草次苷等)、黏液質、澱粉。

【功用】清涼解熱解毒,強心利尿。適用於急性熱病,高熱煩渴,咽喉炎腫,上呼吸道及尿路感染等急性炎症。

鵝腸菜

鵝腸菜,原名繁縷,屬石竹科植物。多生於陰濕的耕地上,或麥壟、豆畦間。小草葉嫩,莖細長蔓延,嫩草作菜蔬,鮮嫩甘脆,但三月以後漸老。本品的近似種牛繁縷莖葉較大,也可作菜,藥性功能大致相近。春季采收,曬幹備用。

【性味】酸、平,無毒。

【成分】含蛋白質、脂肪、糖類、胡蘿卜素。

【功用】清血解毒,利尿,下乳汁,產婦宜食;能去惡血,生新血,適用於立婦腹痛有塊。本品對闌尾炎有妙效,功用與白花蛇舌草相似。

羅布麻

本品一名茶葉花、澤漆麻,係夾竹桃科茶葉花屬,野生於鹽堿土的纖維植物,民間采其嫩葉加工後代茶,亦作藥用。

【性味】甘、苦,微寒。

【成分】根含強心苷,葉含橡膠,開花前含量最高可達4%~5%。除強心苷外,近據分析顯黃酮苷、甾類化合物、鞣質、酸性物質、多糖類、蛋白質的反應。

【功用】葉可降血壓,根、葉有強心作用。

委陵菜

苗名野雞膀子、白頭翁,係薔薇科委陵菜屬,嫩苗可作菜蔬,亦入藥。

【性味】甘、微苦、平。

【成分】根含鞣質、維生素C、蛋白質、鈣鹽等。

【藥理】主對阿米巴有殺滅作用,葉煎劑對動物腸管有抑製作用,本品流浸膏有擴張支氣管作用。

【功用】清熱解毒,止血止痢。

墨菜

即菊科鱧腸,一名墨旱蓮,為著名止血藥。嫩苗葉可食。

【性味】甘、酸、涼。

【成分】全草含揮發油、鞣質、皂苷、懷德內酯、去甲基懷德內酯、三聯噻酚甲醇,以及煙堿、維生素A樣物質。

【藥理】動物試驗:半切斷狗股動脈,立即用墨菜葉幹粉敷上,稍加壓迫,有良好止血效果。

【功用】補血、止血,清熱解毒,滋陰補肝腎。

南酸棗

又名四眼果、貨郎果、鼻涕果,為漆樹科植物酸棗樹。分布於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處,為高大樹木,核果橢圓形,熟時黃色、味酸、核堅硬。樹皮、葉均藥用。

【性味】酸、澀、涼。

【成分】樹皮及葉均含鞣質。皮的含量為7.25%~19.55%。

【藥理】對溶血性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杆菌、綠膿杆菌均有抑製作用。

【功用】清熱解毒、收斂、止血、止痛(均供外用,不作內服)。

藥醬

又名檳榔藥,或檳榔蔞,為胡椒科植物萎葉藤。本品收載於《唐本草》,孟詵《食療本草》名曰“土篳撥”。其苗葉名扶留藤。結實狀如桑椹,長二三寸,食之辛香。其苗蔓生依樹,食檳榔者與此同嚼之,雲辟瘴癘。

【性味】辛、微甘、溫。

【成分】含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為蔞葉酚和對烯丙基苯酚。

【功用】行氣化痰、祛風散寒。

蜜花豆

為豆科植物,又名三葉雞血藤、血風藤、大血藤等,山區有產,根和藤莖入藥,全年可采。

【性味】苦、甘、溫。

【成分】含雞血藤醇,鐵質。

【藥理】本品莖根煎劑對動物試驗,證明有補血作用,能使血細胞增加,血紅蛋白升高,此外,可引起血壓下降,一般能增強子宮節律性收縮。

【功用】補血、行血、活血調經。

紅豆蔻

本品為薑科山薑屬、大高良薑之果實。係多年生草本,根橫走、塊狀如薑、紅棕色,果實圓形,橙紅色,有香氣,味稍辣。

【性味】辛、溫。

【成分】種子含揮發油、澱粉及蛋白質。

【功用】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水仙桃

水仙桃又名水萵苣、接骨仙桃。係玄參科婆婆納屬。多生於田邊水溝低濕草地,莖直立肥壯,多水分,中空,初夏開花,果球形,果內常因有小蟲寄生而膨大呈桃狀,此蟲癭果及草供藥用。

【性味】苦、甘、平。

【成分】全草含雜苷類、蛋白質,可溶性含氮化合物,可溶和不溶性含磷化合物。另據報道,生於水中者所含的氮、磷化合物較生在旱地者為高。

【功用】活血止血,解毒消腫。

白茅根

為禾本科自茅的根。喜陽耐旱,普遍野生於山坡路旁。夏季開花,嫩時小兒喜食之。花及根均供藥用。秋采花,冬春挖根。

【性味】甘、寒,無毒。

【成分】根狀莖含蘆竹素、豆甾醇、菜油甾醇、β-穀甾醇,白茅素、薏苡素和葡萄糖、果糖、木糖、蔗糖、枸櫞酸、草酸、蘋果酸、鉀鹽等。

【功用】花:涼血止血。根:利小便。

番杏

番杏,一名海濱萵苣,為番杏科多年生草本。生於海濱鹽堿砂地,或栽培於園圃,莖高2~3尺,葉有柄,質厚而軟,莖葉多帶肉質,嫩葉供食用,全草入藥。

【性味】甘、平、澀。

【成分】全草含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B、C,胡蘿卜素。

【功用】涼血解毒,利尿,消瘡腫,解蛇毒。

地膚

地膚,又名地麥、落帚、掃帚苗,屬藜科植物。李時珍說:“地膚嫩苗,可作菜茹,田野甚多,枝葉繁多,其子微細,如初眠的蠶砂,作藥用,名益明,功能明目,子落則老,莖可作掃帚,故名落帚。”

【性味】苦、寒,無毒。

【成分】主要含皂苷,並含維生素A原。

【藥理】地膚子水浸劑(1∶3)在試管內對許蘭氏黃癬菌、數種小芽胞癬菌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

【功用】強壯,利尿,明目,有溶解尿酸作用,適用於尿酸過多的疾病。如尿路結石,黃疸後皮膚瘙癢症,尿酸性痛風等。並可用於夜盲症。其嫩苗亦有利尿消炎,清熱明目作用。

薄荷

薄荷,屬唇形科植物,夏令作清涼飲料可解暑熱。

【性味】辛、涼、微甘,無毒。

【成分】全草含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為薄荷醇、薄荷酮、樟烯、檸檬烯等。

【功用】發汗解表,清暑化濁,辟穢氣,清頭目。

岩頭菜

本品一名美舌藻、烏菜、蛔蟲菜,即紅藻門紅葉藻科鷓鴣菜,生於岩石間。《本草綱目拾遺》雲:“鷓鴣菜生海石上,色微黑,小兒食之,能下腹中蟲。”

【性味】鹹、平,有海藻氣味。

【成分】全草含美舌藻甲素,即海人草酸,另含甘露糖甘油酸鈉鹽(即海人草素)。

【藥理】取離體不久的人蛔蟲十五條,置於美舌藻的生理鹽水中提取液,經過一小時左右,蛔蟲抑製不能動,其驅蛔率高達80%。又取美舌藻100克炒食,排蟲率可達50%~80%。

郎耶菜

本品又名豆渣菜,為菊科植物狼把草。名見《開寶本草》。係一年生草本,中國各地均有,普遍野生於路旁陰濕地。嫩苗可作野菜。藥用全草,夏秋采收。

【性味】苦、平、無毒。

【成分】含木犀草黃素,為5、7、3、4四羥基黃酮。

【功用】清熱解毒,養陰斂汗。

紅花菜

紅花菜,又名紫雲英,或稱翹搖。屬豆科植物。長江以南各地常於冬季栽培在田中作綠肥。全草可食,並可和種子入藥,種子藥材名草蒺藜。

【性味】辛、平,無毒。

【成分】全草含多種維生素,並含葫蘆巴堿、腺堿、膽堿等。

【功用】明目、祛風、利水、清熱、解毒。

蕺菜

蕺菜,一名魚腥草,屬三白草科植物。名見《名醫別錄》。唐代蘇頌說:“生濕地,山穀陰處亦能蔓生,葉如蕎麥而肥,莖紫赤色,葉有腥氣,故俗稱(魚腥草)。”

【性味】辛、寒涼。

【成分】全草含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為甲基正壬酮,月桂油烯,辛酸及月桂醛等,具有特殊臭氣。此外尚含有刺激性的蕺菜堿。葉含槲皮苷。花穗及果穗含有異槲皮苷。

【功用】內服有利尿、解毒、消炎、排膿、祛痰作用。據近年研究,本品水煎劑,粉劑,注射劑,對肝髒出血有良好止血作用,值得進一步研究。又據中醫臨床經驗證明,對肺膿瘍,癰癤等化膿性炎症有效。生嚼根莖,能緩解冠心病的心絞痛。

菠菜

菠菜,原名菠菝菜。屬藜科植物。各地均有栽培。

【性味】甘、冷、滑,無毒。

【成分】含有葉綠素,草酸,維生素A、B、C,並含鐵。

【功用】利五髒,通血脈,下氣調中,止渴、潤腸。適用於慢性便秘,高血壓,痔疾;並能促進胰腺分泌,有助消化作用。

金花菜

金花菜,原名苜蓿,屬豆科植物。見載於陶宏景《名醫別錄》。各地有野生,亦有栽培。

【性味】甘、平、澀,無毒。

【成分】全草含多種維生素、胡蘿卜素。

【功用】利大小腸,安中,和胃,舒筋活絡。

苧麻

苧麻,又名芝麻,屬蕁麻科植物。因其皮可以績紇綻,可以織布,又名白苧,其葉麵青背白,故藥材名叫天青地白草。有家種、野生兩種,入藥通常用野苧麻。根、葉均供藥用。

【性味】甘、寒,無毒。

【成分】含咖啡鞣酸、胡蘿卜素、維生素、蛋白質、脂肪、糖類。

【功用】根煎服能安胎,搗汁可貼丹毒。葉主刀、槍傷,跌打出血等。全草可清熱、解毒、消炎,有止血、安胎作用。

蒲公英

蒲公英,又名黃花地丁,見《唐本草》。蘇頌雲:“春初生苗,葉如苦苣,有細齒,中心抽一莖,莖端一花,色黃。”李時珍說:“小科布地生,斷之有白汁,嫩苗可食。”此草各地自生,係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作藥用。

【性味】苦微甘、性平,無毒。

【成分】根含蒲公英素、蒲公英苦素、植物甾醇、菊糖及果膠等。

【功用】健胃、利膽、清血,並有催乳,以及緩和輕瀉之功。本品為有效的抗菌消炎、清熱解毒藥,適用於感染性炎症發熱,如:上感、流感、急性氣管炎、肺炎、膽囊炎、乳腺炎等,對於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有卓效。

台灣萵苣

台灣萵苣,又名野苦菜或高腳蒲公英,係菊科萵苣屬的一種野菜,根作圓椎形,肥大,有2~3個分枝;莖葉斷之有白色乳汁,如蒲公英而株高大;葉互生,抱莖、無柄,葉片琴形,邊有缺刻;小花黃色,頭狀花序;種子也如蒲公英,有白毛,能飛散,為民間草藥。

【性味】苦、寒,無毒。

【成分】根、莖、葉含橡膠、樹脂、維生素、糖類。

【功用】清熱解毒,消腫散結。適用於一切瘡癤癰疽、無名種毒等各種感染化膿性炎症。也有用治闌尾炎,據一般反映效果尚好。

茼蒿菜

茼蒿菜,一名蓬蒿菜,屬菊科植物。李時珍雲:“九月份下種,冬季及明年春季采食,莖葉肥嫩,微有蒿氣,故名茼蒿。花深黃色,狀如小菊花。”

【性味】甘、辛、平,無毒。

【成分】含揮發油,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磷,鐵,鈣等。

【功用】清血養心,潤肺消痰。

稗,通稱稗草,屬禾本科植物。中國各地均有野生。

【性味】甘、微苦、微寒,無毒。

【成分】種子含澱粉、蛋白質、維生素。

【功用】稗子益氣、健脾,根、苗止血。

藜,俗名灰條菜,屬藜科植物。初生嫩葉紫紅色,後變綠色。嫩時可食,莖、葉、種子均入藥。

【性味】葉:甘、平,微毒。

【成分】全草含揮發油,根含香藜素、甜菜堿、氨基酸、甾醇、油脂。

【功用】祛風解毒。

煙草

煙草,一名菸草,屬茄科一年生草本。莖葉有黏質柔毛,上部分枝,葉極大。葉片可製煙絲和紙煙。亦供藥用。

【性味】辛、溫,有小毒。

【成分】葉含生物堿,其中主要成分為煙堿(尼古丁)。另含一種芳香性物質名“煙葉腦”。

【功用】辟瘴氣,去頭風。煙葉主要用為殺蟲藥,外用對皮膚末梢神經有麻痹鎮痛作用。適用於骨節疼痛,皮膚頑癬,偏頭痛,及毒蟲咬傷等。

蘑菇蕈

蘑菇蕈,通稱蘑菇,又名肉蕈,為擔子蕈類。寄生於枯樹上或朽根土中,種類很多,其蕈體與柄白色柔軟,皆可供食用,為鮮美蔬品。李時珍說:“蕈品不一,宋人陳玉仁《蕈譜》言之甚詳。”凡供食用之蕈功能大致相似。蘑菇蕈富於營養,近來有人工栽培,亦多野生,可食用,亦供藥用。注意:采收野蕈,須防有毒蕈類。常見毒蕈有綠帽蕈、毒蠅蕈、馬鞍蕈等。

【性味】甘、平,無毒。

【成分】含多糖類,維生素B1、B2、C,蛋白質,脂肪,無機鹽類,鈣,磷,鐵等。

【藥理】據報道,人工栽培的鮮蘑菇中提取的多糖類,對白血球減少症、傳染性肝炎有明顯療效。野生蕈含有抗癌物質;另據動物實驗,香蕈亦含有抗癌物質;最近外國資料稱:擔子蕈的大馬勃,對動物某種瘤株有明顯的抑製作用;另一文獻稱:“月下蕈”(有毒蕈之一)含有一種物質可抑製癌細胞的發展。據以上線索看來,蘑菇、香蕈這一類食物中藥,在抗癌作用上頗有苗頭。

胡孫眼

胡孫眼,為生於枯朽樹木上的硬菌,屬擔子菌類多孔菌科植物。略呈半圓形,扁平如傘,黃褐色或淡褐色,外麵有不規則的瘤狀突起,裏麵有無數圓孔。胡孫眼名見《本草綱目》、《葤性論》,又名“桑黃”,李時珍說:“桑黃是硬菌。”此蕈可以生在楊樹、槐樹、柘樹、皂莢樹上。本草有桑黃、柘黃、槐菌、柳菌、皂莢菌、杉菌等名,均供藥用。

【性味】苦、辛、甘、平。

【功用】止血,行氣,消癰,治痔。

靈芝

靈芝,一名菌靈芝,或木靈芝,為擔子菌類多孔菌科靈芝屬。是寄生於櫟及其他闊葉樹根部的蕈類。傘狀,堅硬,木質,菌蓋腎形或半圓形,紫褐色有漆狀光澤。各地均有分布,近來有人工培養,培養品形態有變異,但其療效相同。古稱五色靈芝,有青芝,赤芝,紫芝等,功用相似。

【性味】甘、平,無毒。

【成分】紫芝含麥角甾醇,有機酸為順蓖麻酸,反丁烯二酸。此外,並含氨基酸、葡萄糖、多糖類、樹脂及甘露醇。一般靈芝有生物堿、甾醇、內酯、香豆精、酸性樹脂、氨基酸、油脂、還原性物質等反應。

【藥理】據動物試驗,對小白鼠有鎮靜、鎮痛作用。可提高小白鼠耐寒、耐缺氧能力,並推遲其死亡時間。以靈芝為主配以白術、田七、川芎等中藥,則能顯著提高動物的存活率,並能幫助動物渡過放射病極期,而使白細胞較早恢複。受照射動物服用靈芝後,可增進食欲,改善精神狀態。正常人口服靈芝20克,能降低心率。

木耳(附白木耳)

木耳,一名桑耳,生於桑、槐、柳、榆、楮等朽樹上,古稱五木耳。淡褐色,質柔軟,形似人耳。又名木蛾。另有白色者,生於栗樹上,即白木耳,常有人工栽培。此均為營養強壯性食品,亦作藥用。

【性味】甘、平,無毒。

【成分】黑木耳與白木耳所含成分大致相近,據分析二者均含脂肪、蛋白質、多糖類、灰分。灰分中含有磷、硫、鐵、鎂、鈣、鉀及鈉等。另據報道,白木耳含甘露糖醇,多縮戊糖,麥角甾醇,海藻糖。

【功用】滋養益胃,和血養營,主治崩中漏下,痔瘡出血。適用於高血壓、便秘等。白木耳為珍貴滋養品,適用於高血壓、血管硬化等症。

馬勃

馬勃,一名灰菇,俗稱牛屎菇或馬蹄包。屬擔子菌類馬勃科。嫩時色白,圓球形如蘑菇,但較大,鮮美可食,嫩如豆腐。老則褐色而虛軟,彈之有粉塵飛出,內部如海綿。

【性味】辛、平,無毒。

【成分】含蛋白氨基酸、幹酷氨基酸、尿素、麥角甾醇、類脂質、馬勃素等。此外還含有磷酸、鈉、鋁、鎂、矽酸、硫酸鹽等。

【功用】主要用作局部止血藥,兼治咽喉痛、失音等。

鐵樹

鐵樹,一名鳳尾蕉,屬蘇鐵科植物。莖內含澱粉,嫩葉及種子可食,並作藥用。

【性味】甘、平、澀,有小毒。

【成分】種子含蘋果酸、酒石酸、膽堿、葫蘆巴堿、澱粉、蛋白質、脂肪及微量的砷。

【藥理】鐵樹屬植物:含鐵樹素(cycasine)及新鐵樹素甲、乙,具有抗癌活性。

【功用】葉為收斂藥,有止血之功。花為鎮咳鎮痛藥。根用作滋養強壯藥,近來發現有抗癌作用。

海棗

海棗,《本草綱目》稱無漏子,又名番棗、波斯棗、海棕,屬棕櫚科植物。果實圓筒狀,形似棗,中有一核,果肉甜美,供食用,亦作藥用。

【性味】甘、溫,無毒。

【成分】果實含糖量達50%。葉含鞣質。

【功用】補中益氣,止咳潤肺,化痰平喘。

梧桐

梧桐,又名青桐,屬梧桐科落葉喬木。種子如豆,名叫梧桐子,炒熟可供食用或榨油。花、葉、種子,均作藥用。

【性味】甘、平,無毒。

【成分】梧桐子含咖啡因、樹膠。

【功用】補氣養陰,明目平肝,烏須發。

黃楝頭

黃楝頭,屬漆樹科植物。嫩葉可醃食,或製茶,名“黃楝茶”。味苦回甘,如橄欖。樹皮及葉供藥用,果實可榨油。此植物材質堅硬、細密,用途很廣。

【性味】苦、寒,無毒。

【成分】葉含芳香油,主要成分為蒎烯等。樹皮含鞣後。種子含脂肪油、蛋白質、非氮物質、可溶性脂肪酸及不溶性脂肪酸等。

【功用】樹皮及葉:疏風去濕,收斂消炎。

牛蒡

牛蒡,一名蒡翁菜,種子名牛蒡子或大力子。屬菊科植物。根肉質肥大,可供食用。

【性味】種子:辛、平,無毒。根:甘、寒,無毒。

【成分】牛蒡子含一種苷,即牛蒡因,水解後可產生牛蒡配質及葡萄糖。此外尚含有維生素B1,少量生物堿與脂肪油,油中主要成分為棕櫚酸、硬脂酸、花生酸、油酸α-亞油酸、牛蒡甾醇。

【功用】牛蒡子為解熱、解毒藥,有利尿排膿作用。根、葉:強壯、利尿,促進新陳代謝、血液循環,通經、利大便,適用於腦溢血、腳氣等症,外用有消炎、鎮痛效果。

翻白草

翻白草,屬薔薇科植物。《救荒本草》名雞腿根,《野菜譜》稱天藕。生、熟食均可,並供藥用。

【性味】甘、微苦、平,無毒。

【成分】根含鞣質、黃酮類。

【功用】清熱,解毒,止痢止血。可治婦女赤白帶和月經過多症。

五加皮

五加皮為五加科植物五加之根皮。春季采其嫩葉,可作菜蔬;根皮泡酒稱“五加皮酒”為強壯藥。中藥材另有一種叫北五加皮,係蘿蘑科植物杠柳,藥材名香加皮,應與本品區別。

【性味】辛、溫,無毒。

【成分】根皮含揮發油,油中主成分為香莢蘭素、香豆素及黃樟油腦等。此外尚含皂苷,鞣質,棕櫚酸,亞油酸及豐富的維生素B、胡蘿卜素等。

【功用】健胃、強壯、益精、養血、祛風、壯筋骨,主治老人、小兒、產婦病後諸虛不複。

野薔薇

野薔薇,屬薔薇科植物。果實名營實,花名刺莉花,果實可釀酒,花、果、根、莖,都供藥用。

【性味】果:酸、溫,無毒。根:苦、澀、寒,無毒。

【成分】根皮含鞣質,花含揮發油(為香葉醇、香草醇等),果實:含薔薇苷、果膠、維生素C、P。

【藥理】果實中的苷有瀉下作用。

【功用】野薔薇根為收斂藥;花為芳香理氣藥,治胃痛、胃潰瘍;果實有利尿、通經、治水腫之功。

棕櫚子

棕櫚,屬棕櫚科植物,種子可食,棕毛可製繩。花、葉、根、皮均作藥用。

【性味】苦、溫、澀,無毒。

【成分】花:含鞣質。根:含糖類。種子:含澱粉、失水乳糖及蔗糖等。

【功用】棕櫚全株均有收斂止血之功。能澀腸止瀉痢,止衄血和崩中帶下。棕櫚花且為優良的降血壓藥。

茶葉

茶葉,屬茶科植物。原產中國,中國中南部各省廣為栽培。其嫩葉製造的紅茶和綠茶,為於世界著名的飲料。

【性味】甘、苦、微寒,無毒。

【成分】茶葉含生物堿(為咖啡堿、茶堿、可可堿、黃嘌呤),黃酮類(為槲皮素、山奈素等),鞣質,維生素A、B2、C,麥角甾醇,揮發油等。最近發現茶葉中含有一種能加強毛細血管壁的具有維生素P活性的“茶丹寧”。

【藥理】有興奮、強心、利尿、收斂、殺菌消炎等作用。飲茶後能恢複精神疲勞,增強記憶力。多量煎服治痢疾有卓越療效。如誤吞金屬鹽類或生物堿類毒物,尚未吸收時,立即灌服濃茶,茶的鞣酸能與毒物結合,使之沉澱,以延遲其吸收。在呼吸中樞受抑製而呼吸淺弱、昏迷不醒時,也可急以濃茶灌服,作為暫時急救的辦法。“茶丹寧”,既能增加毛細血管致密性,又能調節甲狀腺功能。

【功用】適用於腸炎,細菌性痢疾,心髒病水腫,心力衰竭等。外用洗滌潰瘍可清潔創麵。

校木

校木,又名雀不踏,或刺老苞,屬五加科植物,是一種有刺的灌木或小喬木,葉為二回或三回羽狀覆葉,傘形花序集成圓錐花叢。嫩葉可作蔬菜。李時珍說:“摁木樹頂生葉,山人采食,謂之吻頭。其枝多刺,故謂之雀不踏。”

【性味】辛、平,無毒。

【成分】含橡木皂苷、鞣質、膽鹼及揮發油等。橡木皂苷水解後生成橡木皂苷元和葡萄糖醛酸。葉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B。

【功用】祛風濕,散淤結,有強壯作用。適用於腰腿筋骨疼痛,並有增進精力之功。對於糖尿病,胃、十二指腸潰瘍,肝病腹水,腎炎浮腫等症,均適用之。

海藻

海藻,名見《神農本草經》。有數種,主要為馬尾藻屬的一些種類。沿海均產。供食用,亦作藥用。

【性味】鹹、寒,無毒。

【成分】主要含碘、甘露蜜醇、海藻酸,蛋白質、脂肪、糖類、黏液質等。

【功用】散癭瘤結氣和頸下硬核。主要用於缺碘性甲狀腺腫、淋巴核腫以及睾丸腫脹等症。本品是一種營養強壯藥,有軟堅、散結、清血、利尿作用。

海帶

海帶,一名昆布,原載《名醫別錄》。陶宏景說:“出東海……色黃黑,柔韌可食。”又說:“葉如手掌,出南海。”前者是昆布,長可達丈餘;後者是裙帶菜,長達三尺,還有一種鵝掌菜,現在通稱海帶。

【性味】鹹、寒、滑,無毒。

【成分與藥理】含大量磺質外,並含有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蛋白質、脂肪和糖類。據報道,海帶提取物之褐藻氨酸,為一種降壓有效成分,動物實驗證明有降壓作用。

【功用】變質、軟堅、利尿。適用於防治瘰鬁(淋巴結核),癭瘤(甲狀腺腫、大脖子病等),腳氣浮腫等。

紫菜

紫菜,係紅藻類植物,產於海濱的淺水岩上,為一種極富營養的海菜。中國已進行人工養殖,大量生產。本品生鮮時青色,幹燥後變成紫色。采集後不宜多曬,以免變紅走味,改變成分。

【性味】甘、鹹、平。

【成分】全草含元氮物質、蛋白質、灰分。此外還富含碘質及葉綠素、半乳糖酶、脯胺酸甲內酯、糖原酶、紫菜色素、維生素A、維生素B2等。

【功用】為優良的變質解凝藥,有營養及軟堅作用,適用於甲狀腺腫大、淋巴結核、腳氣病。幹品嚼食治肺壞疽初起吐臭痰者。

根莖類

葛根

葛根,又名鹿藿,屬豆科植物野生葛藤的肥大塊根。富含澱粉,可磨葛粉,供食用。根、花均作藥用。

【性味】甘、辛、平,無毒。

【成分】根:含澱粉。藥用有效成分為異黃酮類化合物,黃酮苷,葛根素和7~木糖—葛根素等。近來研究證明,葛根黃酮的主要成分為葛根素和大豆黃酮苷。葉:含腺嘌呤、氨基酸。

【藥理】葛根總黃酮能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對腦血管有一定的擴張作用,對垂體後葉激素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有保護作用,且對腦血管和外周血管均有擴張作用,此可能是葛根緩解高血壓和肢麻的原因之一。

【功用】主治頭痛,發熱,項背拘急,解酒,除煩,壓丹石毒(古丹石毒,是誤服丹石引起的中毒,似高血壓之類)。

生薑

生薑,屬薑科植物。有嫩生薑與老生薑,做醬菜都用嫩薑,藥用以老薑為佳。

【性味】辛、微溫。

【成分】含有辛辣和芳香成分。辛辣成分為一種芳香性揮發油脂中的“薑油酮”。其中主要為薑油萜、水茴香萜、樟腦萜、薑酚、桉葉油精、澱粉、黏液等。

【功用】為芳香性辛辣健胃藥,有溫暖、興奮、發汗、止嘔、解毒等作用,特別對於魚蟹毒,半夏、天南星等藥物中毒有解毒作用。適用於外感風寒、頭痛、痰飲、咳嗽、胃寒嘔吐;在遭受冰雪、水濕、寒冷侵襲後,急以薑湯飲之,可增進血行,驅散寒邪。

菊芋

菊芋,俗稱洋生薑,屬菊科向日葵屬的多年生萆本,原產美洲,其地下根莖成塊狀,肥厚,形如生薑,故俗稱洋生薑。此塊根可製醬菜,或製澱粉,亦可釀酒,嫩葉可作豬飼料。莖高至丈許,葉略呈心形,邊有鋸齒,質剛,上麵粗糙,下麵有細毛,秋季開黃花如菊,結實為瘦果,表麵有毛茸。

【性味】塊根:甘、平,無毒。

【成分】根莖含菊糖、澱粉、多縮戊糖。

【功用】利水去濕,和中益胃,為利尿藥,有清熱解毒作用。菊芋根對糖尿病有效。

百合

百合,有家種、野生,紅花、白花等品種;性能大致相近,入藥以野生、白花百合為佳。鱗莖並供食用。

【性味】甘、平,無毒。

【成分】百合鱗莖含蛋白質、脂肪、脫甲秋水仙堿,並富含澱粉及少量鈣、磷、鐵等。

【功用】補中益氣,潤肺止咳。幹品作粉煮食有滋補營養之功,鮮品有鎮靜止咳作用。適用於體虛肺弱,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結核,咳嗽咯血等。亦用於急性熱病後期,神誌恍惚,以及婦女更年期神經官能症,癔病等。

番薯

番薯,又名甘薯。屬旋花科植物。因是明朝年間,福建旅外華僑自呂宋引種而來,故名番薯。有白皮、紅皮兩種,紅者肉黃味甜,白者味稍淡。苗、葉、塊根均作藥用。

【性味】甘、平,無毒。

【成分】塊根含澱粉、糖類、黏液質、維生素A原等。紅皮黃心薯所含維生素A原較多,治療夜盲症,黃心番薯更好。

【功用】健脾胃,補虛乏,益氣力,適用於維生素A缺乏症。嫩苗葉:解毒,外用消瘡腫。注意:生了黑斑病的紅薯有毒,不可食。

馬鈴薯

馬鈴薯,又名土豆。屬茄科植物。中國各地都有栽培。地下莖塊狀,外皮白色、黃色、淡紅色或紫色,除供食用外,又為澱粉工業的主要原料。(注意:馬鈴薯如發芽,皮色變綠、變紫的有毒,不能吃。)

【性味】甘、平。

【成分】含大量澱粉,蛋白質,膠質,維生素B、C,檸檬酸,乳酸,各種鹽類(尤以鉀鹽為多)及龍葵素。(據研究測定:每百克馬鈴薯約含龍葵素1.7~19.7毫克,陽光曝曬後可增至30~50毫克,發芽時更多)

【藥理】適量的龍葵素有緩解痙攣作用,能減少胃液分泌。大量的龍葵素對人體有毒害,中毒可引起惡心嘔吐、頭暈腹瀉,嚴重的還會造成死亡,故發芽的馬鈴薯,應禁止食用。

【功用】和胃,調中,健脾,益氣。

豆薯

豆薯,通稱地瓜或涼瓜。屬豆科一年生植物,為蔓生草本,地下莖半搗同糯米煮稀飯,適用於一切慢性虛弱病人。

寶塔菜

寶塔菜,或稱甘露子,原名草石蠶。屬唇形科多年生宿根植物。地下根莖呈螺旋形,脆嫩無纖維,可製作醬菜。本品為中國原產,分布於各地,栽培於近水低濕地。莖、葉及根均可作藥用。

【性味】甘、平,無毒。

【成分】全草含水蘇堿,膽堿,水蘇糖。根莖含蛋白質,脂肪,水蘇糖,氨基酸,水蘇堿,葫蘆巴堿。

【功用】活血祛風,散淤止痛,解毒。

花、種子、瓜果

玫瑰花

玫瑰花,一名赤薔薇,為薔薇科落葉灌木。莖多刺,花有紫、白兩種,形似薔薇和月季。一般用作蜜餞、糕點等食品的配料。花瓣、根均作藥用,入藥多用紫玫瑰。

【性味】甘、微苦,氣香性溫。

【成分】含有少量揮發油和黃色結晶性苷、槲皮苷、鞣質、沒食子酸、色素等。玫瑰油中主要成分為萜醇類化合物。

【功用】利氣、行血,治風痹,散淤止痛。玫瑰花及全株都有收斂性,可用於婦女月經過多,赤白帶下以及腸炎、下痢、腸紅、痔出血等。

桂花

桂花,一名丹桂,即木犀科的木犀花。香味強烈,可糖漬蜜餞供糖果食品用。果實、枝葉,均作藥用。

【性味】甘、辛、溫,無毒。

【成分】花含揮發油及木樨苷。

【功用】溫中散寒,暖胃止痛。

玉蘭花

玉蘭花,即木蘭科植物木蘭的花。花瓣白色或有紫色條紋,民間用來做粉團。另一種大花玉蘭,又叫荷花玉蘭,花大,作行道樹供觀賞。紫玉蘭花瓣紫色,花蕾名“辛夷”,作藥用。

【性味】辛、溫,無毒。

【成分】辛夷花含揮發油(為檸檬醛、丁香油酚、桉葉素、蒎烯),癸酸,油酸,維生素A,生物堿。

【功用】溫中解肌,利九竅,去頭風,治鼻病,明目。

啤酒花

啤酒花,原名忽布,又名香蛇麻。屬桑科多年生蔓性草本,形狀與蓓草相似。它的雌花果穗,有香蛇麻腺,具有特殊芳香,為製造啤酒的重要原料。啤酒的苦味和香氣,即本品的作用。

【性味】甘苦、微涼。

【成分】含有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為月桂油烯,香蛇麻萜;另含啤酒花酮等結晶性苦味質、鞣質、葡萄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