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失眠症(1 / 2)

失眠症是指入睡困難,多夢易醒,醒後難以複寐,甚至徹夜不眠,在睡眠障礙中最為常見。古代文獻又稱“不寐”、“不得眠”、“不得臥”或“目不瞑”等。引起失眠症的病因很多,或年老體衰、久病大病、憂愁思慮導致氣血虧虛,或陰虛之體虛火上炎,或氣滯、瘀血、痰熱等邪氣擾神,或痰濕、食滯內擾導致胃氣不和。

中醫對於本病的病因病機認識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麵:化源不足,心神失養;陰虛火旺,陰不斂陽;心虛膽怯,心神不寧;痰熱、實火擾動心神等。

失眠症的病位主要與心、肝、脾、腎關係密切。

診斷標準:

1.有失眠典型症狀:入睡困難,睡後易醒,睡而不穩或醒後不能入睡,晨醒過早,夜不能入睡,白天昏沉欲睡,睡眠不足5h。

2.有反複發作史。

【方一】安神湯

【來源】佘俊霞.四川中醫,2006,24(7):75.

【組成】夏枯草15克,夜交藤60克,百合20克,珍珠母30克,柏子仁15克,丹參30克,酸棗仁30克,茯苓15克,半夏15克

【功用】養心安神、交通心腎。

【主治】失眠症。

【方解】夏枯草常用於腎陰虛所致的肝火、心火亢盛之症;夜交藤養心安神,可治失眠;柏子仁與酸棗仁同用有養心安神功效;丹參養血安神,與夜交藤配伍,以增強養血安神功效;珍珠母平肝潛陽作用,對肝陰不足,肝陽上亢所致的失眠有較好的療效;半夏與和胃安神藥茯苓合用可用於不寐症;諸藥相和,治療更年期不寐效果顯著。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口服。

【方二】安神助眠湯

【來源】鄭曙峰等.實用中醫內科雜誌,2006,20(1):58.

【組成】酸棗仁30克,夜交藤30克,合歡皮20克,蓮子心3克,梔子15克,五味子15克,百合20克,龍齒20克,茯神20克,柏子仁15克,丹參20克,當歸15克,甘草6克

【功用】調理氣血、清心安神解鬱。

【主治】失眠症。

【方解】酸棗仁、夜交藤養心安神、益肝血,合歡皮解鬱寧心,蓮子心、梔子清心瀉火除煩,五味子補陰安神,百合清熱養陰,龍齒重鎮安神,當歸、丹參補血活血,諸藥合用,共奏滋陰瀉火、養心生血,鎮驚安神之功效。

【用法】每日1劑,每劑水煎2次約300ml,晚飯前及睡前1小時分服。

【方三】百合地黃湯合甘麥大棗湯加味

【來源】彭剛。

【組成】百合15克,生地黃20克,炙甘草15克,小麥12克,大棗10克,茯神12克,白芍15克,酸棗仁10克,蓮子心10克

【功用】補益心脾,養心安神。

【主治】失眠症。

【方解】百合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生地黃清熱涼血,補益心營;小麥養心安神;甘草、大棗甘潤補中益氣;白芍養血斂陰;再加茯神、酸棗仁、蓮子心寧心安神。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分2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