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竟然忘了“五不娶”當中就有“喪婦長子不娶”這一條,說的就是黛玉這樣的情況,以後說親的時候別人怕的就是這家的女兒沒人教戒。

林海雖然在京城住過幾年,但是那都是他在翰林院的時候的事,也就兩三年的樣子,後來他被外放就一直在地方上,十年沒回過京城。賈府在他的印象裏就隻剩那奢華的酒宴和成群的仆人。

說實在的,他是不想讓女兒去那種地方的,雖然嶽母應該會很喜歡黛玉這個外孫女,但是自己的妻子他還是知道的,出嫁之前她和家裏的兩個嫂嫂處的都不是很好,這還是她自己說的,而且比起已經不在的大嫂,她和那位二嫂的關係幾乎可以用惡劣來形容了,這樣的地方他怎麼安心把黛玉送去。

前世的林海把黛玉送進賈府是沒有辦法了,他這一支的親戚全都出了五服,聯係的很少,而且那個時候皇上病重,他身為揚州鹽政,拉攏他的人自然不少,年紀大一點的皇子基本上都牽扯到其中了。

拉攏的人越多,他的處境越危險,他自然不能讓黛玉這個他唯一的女兒和他一起過這種日子,將好那個時候賈府來信說賈母思戀外孫女,想到自己處境,他就順水推舟了。他每年給賈府寄五千兩銀子,當做女兒日常的開銷,為的就是女兒能過的好些。

隻不過他是不會知道,不光那些銀子從來沒有到過黛玉的手上,就連最後他留給黛玉的嫁妝銀也是一分沒有的。

這一世,林海的姑母還在,他還有一個表弟一個表妹,比起母親家裏的親戚自然是父親那裏的更親。不過林海也知道他的這位嶽母最討厭別人逆她的意,他如果不管這些把黛玉送進伯爵府的話,隻有一個結果,伯爵府的門檻能被賈家踩爛掉,他的這個嶽家可是真不知道低調為何物的。

不過對於伯爵府的好意他還是心領的。

不過如果隻是為黛玉以後的婚嫁著想,那麼送到表妹家裏也是一樣的吧,怎麼說表妹嫁的也是賈家人。

賈珠和賈璉兄弟倆一前一後都成了家。王熙鳳在她十六歲的時候嫁進了賈家。本來羅夫人都答應了王夫人在鳳姐兒十五歲的時候就讓她出嫁的,但是在王夫人帶著賈珠去家裏拜見的時候,看著未來女婿臉色蒼白身體瘦弱的樣子,羅夫人很不滿意,她本來就對於要和自己的小姑子做親家感到有些擔憂,但是這總比進宮強些,如果以後女婿能有出息,那自己也算是給女兒找了一門好親事了。

雖然讀書人身體弱些很正常,但是她可不想以後女兒活的那麼累,等人一走她就和丈夫商量著在等一年,王老爺也就這一個女兒,自然也是想多留兩年的,而且他覺得夫人說的也有道理就同意了。

王夫人自然是不樂意的,她雖然對羅夫人的理由不在意,但是覺得娶到哥哥家的女兒對自己的兒子以後的仕途也很有幫助,再等一年也沒什麼。這一年裏也是好好給賈珠調理身體,其實這些事她平常也在做,隻是現在把這個當成了主要的事情在完成,賈珠也是被放了好好地一個假,他的身體雖然還是不好,但比起上一世來已經好很多了。

賈璉和黎家長女的婚事因著賈珠的婚事的後移也跟著推後了。

賈璉在揚州讀書兩年還是很有成效的,雖然今科的舉人考試他依舊是沒有參加。賈璉本就有些底子又在韓先生的教導下學了兩年,進士雖然不敢保證但是考個舉人還是可以的,不過那個時候賈敏剛好去世,賈璉在揚州的這段日子,林海和賈敏對他很是照顧,現在姑姑去世,他怎麼好一個人回京趕考,林海雖然和他說了好多次,但賈璉還是決定留下來幫著把姑姑的喪事料理好,林海雖然嘴上不說,但是心裏還是很欣慰的。

賈家一連辦了兩場婚事,熱鬧是熱鬧了些,但隨著小輩的長大,府裏的人也漸漸的感覺到這將軍府有些小了。

先不說其他的,這府裏草字輩的像蘇哥兒也有十二三歲了,再過兩年娶妻這都不知道要往哪落腳了,而且以後賈珠賈璉他們也會有孩子,這分家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事了。

賈赦和邢夫人早就有分家的意思,兩人在賈母麵前明裏暗裏說了不知道多少次,但都碰了一鼻子灰。賈代善去世的時候明確說過嫡子要在賈母去世之後才能分家,或者必須要經過賈母的同意才行,這真是讓賈赦他們頭疼死了。

王夫人也感到了危機,他們二房不承爵,老爺隻是個五品的閑官,大兒子雖然已經是舉人了,但就算以後中了進士也得慢慢熬,這要是分出去以後他們一家在京城可就一點地位都沒有了,以後寶玉的婚事都不好找了。所以這段時間見天的往賈母跟前跑,比以往勤快多了,加上作為新媳婦的王熙鳳,比起王夫人,這位二房的大奶奶可是能說會道多了,雖然王家教女兒從來不會讓她們多讀些書識些字什麼,但是王熙鳳天生就長了張巧嘴和一顆玲瓏心肝,每每把賈母說的開懷大笑。

賈母一開始就沒想過分家,她喜歡小兒子,雖然也很喜歡大房的蘇哥兒,但是比起蘇哥兒她更喜歡養在她身邊的寶玉。如果分了家,她又不會從府裏搬出去和二兒子一塊住,可是她又不能單獨把孫子留下來。而且她覺得雖然好幾個孫子已經長大成親,但是府裏老三老四也已經分出去了,家裏又空出了不少地方,以後實在不行,就把賈府的圍牆拆了在擴建好了,雖然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想在她還在世的時候分家,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