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永遠不要被失敗嚇倒,當你似乎已經走到山窮水盡的絕境的時候,離成功也許僅一步之遙了。
保羅·高爾文是個身強力壯的愛爾蘭農家子弟,充滿進取精神。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高爾文從部隊複員回家,他在威斯康星辦起了一家電池公司。可是無論他怎麼賣勁折騰,產品依黼不開銷路。有一天,高爾文離開廠房去吃午餐,回來隻見大門上了鎖,公司被查封了,高爾文甚至不能再進去取出他掛在衣架上的大衣。
1926年他又跟人合夥做起收音機生意來。當時,全美國估計有3000台收音機,預計兩年後將擴大100倍。但這些收音機都是用電池作能源的。於是他們想發明一種燈絲電源整流器來代替電池。這個想法本來不錯,但產品還是打不開銷路。眼看著生意一天天走下坡路,他們似乎又要停業關門了。此時高爾文通過郵購銷售辦法招攬了大批客戶。他手裏一有了錢,就辦起了專門製造整流器和交流電真空管收音機的公司。可是不出3年,高爾文依然破了產。
這時他已陷入絕境,他的製造廠賬麵上已淨欠374萬美元。在一個周末的晚上,他回到家中,妻子正等著他拿錢來買食物、交房租,可他摸遍全身隻有24塊錢,而且全是借來的。
然而,高爾文並沒有氣餒,他依然相信終有一天他會成功的。經過多年的不懈奮鬥,如今的高爾文早已腰纏萬貫,他蓋起的豪華住宅就是用他的第一部汽車收音機的牌子命名的。
香港恒和珠寶公司主席陳聖澤說:“我永遠也忘不了父親送我的那句話:‘要緊記著往前看,失敗了不要氣餒!’這句父親離別前勉勵的話,成為我一生奮鬥的‘動力’”。
1958年,陳聖澤離開廣東新會的故鄉來香港闖天下時,年僅12歲,陳聖澤不勝唏噓的回憶往事:“幼時,我家境十分貧窮,父親耕田養活我們三兄弟,我排行第二。小學畢業後,父親認為我已可以自立,便設法替我申請前往香港學習一門手藝,那時,我背起了包袱便孤身上路,旅程上隻感到前途路茫茫,來到香港這塊陌生的地方後,便投靠在親戚家裏。”
抵涉番港後,陳聖澤經親友輾轉的介紹,在一間小型的手飾工場當學徒。1965年,陳聖澤儲了數千元,便離開“山寨”首飾工場自闖天下。他找了一間不到200平方尺的房間,請了一位學徒。便做起家庭首飾加工業。
雖然陳聖澤雄心勃勃的要創業,但由於缺乏資金周轉,客路又不足,以及缺乏管理經驗,屢戰屢敗。工場雖然一度聘請了,10個工人,但是在一兩年間,最終仍是“全軍覆沒”——所有資金虧蝕淨盡。不過,在“嚐試成功”的曆程中,陳聖澤卻汲取了很多寶貴經驗。
資本虧蝕淨盡之後,陳聖澤並不氣餒,“休養生息”之後,他又“重振旗鼓”,像“草履蟲”一樣,慢慢的摸索前進,由於感到業務沒有突破,他腦海中忽然泛起了一個念頭,就是到外國闖一闖,汲取先進國家珠寶業的優點,以改良自己的生產方式,主意立定之後,陳聖澤把公司留給太太及得力助手打理,自己則“前路茫茫”的跑往美國碰機會。
他在美國學習了一年,首次接觸到先進國家的流水作業過程,又了解到美國人對珠寶首飾的品味,最重要的是對自己的創作意念有所啟發,“給我後來的成功奠下了基礎。”
回港後,陳聖澤於1975年,用數萬元資本開辦了恒和珠寶公司,頭6個月隻有20個人,他引入美國的“流水作業”生產方式,並取消學徒製度,以分工製度自行訓練學徒,大大縮短了訓練學徒的時間,令生產效率大為提高。
一天,地在美國的珠寶公司舊雇主參觀他的工廠,並願意發給他一些珠寶加工生意。如此,陳聖澤在珠寶行業站穩了陣腳。由於訂單日增,一年之內,員工數暴增至百多人。一年半後,再增至300人。1976年,已經穩坐香港珠寶首飾出日美國市場的第一把交椅。
陳聖澤發跡了,而正是他鰉這種從失敗中奮起的精神給了他成功的力量和源泉,他的成功是必然的。
從困境中獨立出來
沒有任何困難可以讓一個勇士低頭、讓堅信自己一定會成功的人止步。因為困境是困境,你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