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一章(3 / 3)

上卷

又治亡陽方

凡人毋論有病無病,一旦汗出如雨不止,名曰亡陽,最危之症。急當補其氣,尚可挽回。

用地五

上卷

果老大仙治斑疹方

果老仙治斑疹。一時身熱,即便身冷,遍體生斑如疹者,乃火從外泄而不得盡泄於皮膚,故麻三錢白芷一錢白芥子三錢沙參三錢丹皮五錢。水煎服。一劑斑勢減,三劑斑影盡消矣。

上卷

許仙治耳聾

用珍珠一粒,外用龍骨末一分,以蜜調之,丸在珠上,丹砂為衣,錦裹塞耳中即愈。一月

上卷

華真人治疝氣方

用沙參一兩橘核一錢肉桂一錢柴胡一錢白芍五錢陳皮五分吳茱萸五分。水煎服

上卷

又治婦人暗瘡

婦人陰門生瘡作癢作痛者,以此方煎水洗之立效。方用:蛇床子一兩花椒三錢白礬三錢次,神效

上卷

又治血上行不止

血上行,不拘何處出血不止,用黃酒溫微熱傾盆內,將兩足泡一時許即愈。真神方也。

上卷

又治血上行不止

血上行,不拘何處出血不止,用黃酒溫微熱傾盆內,將兩足泡一時許即愈。真神方也。

上卷

又治血上行不止

血上行,不拘何處出血不止,用黃酒溫微熱傾盆內,將兩足泡一時許即愈。真神方也。

上卷

又治血上行不止

血上行,不拘何處出血不止,用黃酒溫微熱傾盆內,將兩足泡一時許即愈。真神方也。

上卷

又治血上行不止

血上行,不拘何處出血不止,用黃酒溫微熱傾盆內,將兩足泡一時許即愈。真神方也。

上卷

北鬥咒

(此得之於陳喇嘛,昔在榆次王胡鎮,因辦差遇之,談此咒甚靈,有不可思議之妙,並囑有南(音那)無(音摩)(音來)哪。夜耶。你野他。曷伽摩西。麻伽摩西。

阿陀(音麻裏支耶摩西忙)薩(音伐)。薩。難吒(音查)薩。薩。婆喻叭(音八)(音奈)。

費(音未)避瓢。沙賀。南無三李白大仙降壇雲:此咒乃番音,以北音念之,南音即誤也。此西番高僧所作,念之即可消前丁已二月初五日,觀士音菩薩降壇,更正咒語注解雲:此咒本吾親作,以度世間婦人女子。

私訛

上卷

觀音咒

南無(音那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怛(音達)

哆。娑訶。天羅將此咒刊以傳世,前誤者可改,後讀者可得真也。凡善男信女,持誦萬遍,刻印千章,以不乾隆五十四年,鶴亭丁憂回京,住包頭張兒胡同。子華文得時病,服藥無效,伊芳母林氏,夜早又五十八年,至山西省城,林氏偶得黃病,不食不睡,約有半月,吃藥無效,後夢神雲:如半故參三實三錢又賜丸藥方:熟地四兩黨參二兩白術二兩茯苓二兩半夏五錢神曲五錢白芥子三膝三又藥酒方:用燒酒十斤木瓜一兩牛膝五錢杜仲一兩黨參二兩白芍一兩當歸四兩兩。泡

下卷

金母娘娘序

嘉慶二年,秋七月,望日。餘降機於凝碧西軒。因前鶴亭所刊濟世良方,未經全備,此番擇其最善者而加減之,又擇其議論之高妙者反複辯論,必求精詳。故令鶴等抄寫刊刻,傳以濟見切王鶴鳴弟子柏鶴亭敬刊張鶴舉奧妙獨辟,表率女仙,居西池之聖地,實參化於九天。蟠桃熟而開宴,玉液成而最鮮。

並非泥像(呂岩謹識)

下卷

論病已將愈

呂祖擇,天師論病將愈。飲食難消,胸膈不快,或吐酸,或溏泄,或夜臥不寧,或日間潮熱方用:人參一錢茯苓二錢白術二錢甘草五分陳皮五分製半夏七分,此六君子湯覺胸中少痛,加枳殼五分、山楂十粒;有痰加白芥子一錢;咳嗽加桔梗一錢;下一錢;腹中痛甚加肉桂五分、白芍一錢;頭暈加蔓荊子一錢、川芎一錢;上吐酸錢、倍加茯苓;飽滿加枳殼五分。

昴日星君曰:看之平淡,用之其妙莫測也。

下卷

論大吐瀉渴滿發背癰腫之類

呂祖選並加減,如遇大吐瀉渴滿發背癰腫之類,死亡頃刻,若不用大劑去邪去毒之藥,單刀之。

方用服則肉桂大瀉者乃火挾邪勢,將膀胱脾中水穀盡驅而出,腹必大痛,手不可按,完穀不化,飲食下喉乘參五錢黃連三錢車前子三錢甘草八分。水煎服,一劑愈。

華真人曰:此方之奇,全在用大黃以利之也。然用大黃不多用參,有攻無補,致傷真氣,又議。

大滿,此邪壅住上焦而不得散也。方用:枳殼二錢梔子二錢栝蔞一個天花粉二錢甘昴日星君曰:此方之妙,全在用栝蔞去胸膈之食,消上焦之痰,又佐枳殼、天花消中焦之勝散而發背癰腫前已定方,俱可通觀,故不再悉耳。奇談暢論無不入妙入神,又何能讚一辭。

然大寒在夏秋之間,將何以辨之?予辨之熱與痛耳,火熱者,口必渴,舌必燥,甚則生刺也,舌苔必黃灰黑色,腹必痛而手不可按也。寒瀉口不渴,亦不喜十分飲水,舌苔白滑而燥,腹痛喜手按是也。方當用補氣之藥,生其胃氣,佐以分消之品。方用:人參、白術、附子、茯苓、澤瀉、豬苓、肉桂。水煎服。此五苓散加參者也。用時看病之輕重定其分兩可也。

葛真人曰:論妙用人參始能挽回垂絕之地,佐茯苓、白術以去水濕之氣,又有附子、肉桂以而寒

下卷

治瘡疥方

華真人選擇,人生瘡疥者,用苦參四兩生甘草一兩金銀花一兩蒼耳草半斤荊芥一兩一日

下卷

治手汗癩頭方

昴日星君曰:妙。人有手汗出者,以黃一兩葛根一兩荊芥三錢防風三錢。水煎湯一更有癩頭洗方,用蝸牛三十條,水三碗,煎湯洗之,二次痊愈,亦神方也。

下卷

治火鬱胸中方

呂祖擇,人有火鬱於胸中而不得散,因達之外也。火氣熱甚而蓄日久,勢亦盛,往往變為火參四胃火未葛華真人曰:古今絕妙異方,目中不曾多見,此方實奇而當。予又擇一方,亦可少佐高深:白防風一錢天花粉二錢。水煎服。此方專散肝木中之火,而諸經之火盡散矣。

昴日星君曰:妙極!予亦有一方治火丹神效。絲瓜子一兩柴胡一錢元參一兩升麻一錢

下卷

論病已入膏肓

呂祖擇並加減。如病入膏肓,或在骨髓,或在腦中者,是此等症,非一朝能治,必須多服熟三晚服丸方:用紫河車一具鹿角膠二兩龜膠三兩元參三兩熟地八兩山茱萸四兩地骨皮五兩人參一兩白術五兩白芍五兩炒棗仁三兩枸杞子三兩麥冬三兩人乳二碗浸熟地曬幹砂仁五錢。各為末,每日半夜白滾水送下五錢。有力者參倍加。此熱不寒,可以長服。方名正中丸。病傷根本,扶之不易。譬如花木大肆摧殘,欲其枝葉之茂,豈能一朝成。必須培植終歲經年,自然春意漸回,萌芽可達漸漸扶蘇,而不可性急也。飲食更須得時。治之難從來眉,切勿心急,以期奏功之速。前症十人隻可逃一二,此治法非盡能救之也,但舍此再無治法,餘憫世人,故立此方。倘肯聽吾言,斷絕色欲,口淡滋味,心戒貪嗔,自然服藥有功。否則隻可苟延歲月而已,不可不告戒也。

華真人曰:妙。佛心神術,此症誠難速效。呂仙擇此平穩中實有妙理。予亦擇一方,亦極平苓三兩蓮子半斤白糖半斤。各為末,每日白滾水調服一兩。如不欲調服,以水打成丸如元宵服亦可。上下午服一丸,亦可為佐也。

果老大仙亦擇加減一方:芡實一斤山藥二斤黑芝麻八兩小黃米三斤(炒)苡仁一斤精。人何熱之有

下卷

論久遠痿痙二症方

呂祖擇,論人久遠之病不可以歲月計也。如病痿症、痙症是也。痿病必久臥床席不能即起,隻治膝《石室秘錄》論此方之妙,全在不去治陽明而直治腎經,補其匱乏,腎水一生,胃火自息。

下卷

論腰背骨病腿酸目生肉

華真人曰:妙。治法不獨痿痙之症,擇秘錄中如腰疼、背脊骨痛而腿酸痛、兩目生肉是也而無不著苓一錢肉桂三分白術五錢甘草五分山藥三錢白芥子一錢。水煎服。

秘錄中此方最妙,入腎而去濕氣,多服為妙。腰痛初起,三四劑可愈。若至經年累月,非服一劑背脊痛者,乃腎水衰耗不能上潤於腦。河車之路,幹澀難行,故爾作痛。一二劑不能見功,茱萸擇秘錄中論此方補氣,黃、白術補水,熟地、山茱萸去濕,茯苓去風,防風引經,附子、奏兩腿酸痛乃濕氣入於骨中,皮外無濕也。此病不隻骨內,或被褥得之亦有。方用:苡仁二兩一錢。水煎服。

鍾大仙論,秘錄中此方妙在苡仁入骨而去水,芡實健脾去濕,牛膝、萆最利雙足之品,肉桂引經直入於骨中,濕有不去,酸痛不止耳。必須多服方效。

肉攀睛眼病,失治而生肉,人不知避忌,將眼皮反轉以取涼快,誰知風中之,則眼毛倒生園決明兩。一料少愈,二料全可。最忌房事,能忌欲者

下卷

治痙痿二症方

呂祖擇論,痙病乃寒濕之氣集雙足之間,骨中寒痛不可止,亦終歲經年不能身離床褥,傴僂土無權經年仍一兩耗其真果老大仙曰:是。吾亦擇一方:白術四兩苡仁八兩山藥八兩車前子三兩牛膝三兩生黃十兩肉桂一兩杜仲四兩。蜜為丸,每日飯前送下。

又治痿症方:元參一兩甘菊花五錢麥冬一兩熟地二兩牛膝五錢天門冬三錢。

水煎昴日星君曰:此方與呂仙擇同,意俱妙。

下卷

論病日重並發寒熱方

華真人擇,治發寒熱較夜尤重,此等症必須從天未明而先截之。方用:柴胡三錢當歸三錢一錢故擇此方者,妙在加柴胡一錢,參、、歸、術之中。蓋邪之感在日間作祟者,欺正氣之衰軟弱補正用也皮一二呂祖曰:日間發熱乃邪在於陽分也,補陽氣而邪自敗。方用:人參二錢甘草一錢白術五名助

下卷

論病夜重於日間方

果老大仙擇,日重者已暢言之也。病重於夜者,至夜發熱,或寒少而熱多,或熱少而寒多方用生鍾大仙曰,此方妙在鱉甲、柴胡並用,又以諸補陰之藥合而功之也。鱉甲至陰之物,逢陰則生何須在

下卷

論陰經帶陽經方

華真人擇曰:真奇絕之論,何從而讚助高深,惟有陰經之邪盛,而又有帶陽經之邪尚未發明發熱藥,胡三錢方也。

鍾大仙曰:甚妙。

下卷

論五髒受病法惟三

呂祖擇,如五髒有病,治法補三,脾肺、腎肝、心腎同一治也。肺氣之傷必須補脾,補脾必不知不行子一錢吐嘔瀉症腎肝同治。腎水不能滋肝,肝木抑鬱而不舒,必有兩脅飽悶之症。肝不能生腎中之火,腎水歸五肝生命門之火乎。此有至理存焉,非吾輩安能闡發細底也。

再心腎治法,二髒合而治之其義何居。心,火髒也。心腎二經為仇敵,似乎不宜牽連而一治滋養術二兩五錢遠誌五錢炒棗仁一兩五錢熟地二兩五錢山茱萸一兩五錢麥冬一兩五錢神一於治華真人曰:治髒之法盡於三方,無可再議。但肺忽感風寒而鼻塞出嚏,咳嗽不已,吐痰如敗幹一今予擇此方者,全妙在桔梗升提引去痰之品,上行於肺,以散風寒之邪,邪散則鼻塞頓除,

下卷

論肺熱移於大腸治法

《石室秘錄》中脾虛熏肺之症,方用燥脾利濕,如肺熱移於大腸者,又宜清肺潤燥法治之,

下卷

論變症治法

華真人擇,論變症不同,用藥各異。如傷寒變為結胸,瘧疾變為下痢,中風變為發狂,中暑則結其蔞陷於脾瘧疾變為下痢,輕變為重,欲發汗則身已亡陽,欲祛邪則已變物,顧上則慮下,顧下則礙上五錢則下今生,外邪自散,此治下痢而瘧病同除,此種治法,何可不知。

中風危症況變為發狂,死在眉睫,不以變法救之何以得免。方用:人參一兩五錢菖蒲一錢項煎若蒲痰中暑原熱症,亦由於氣虛。氣實形壯者多難中暑。中暑宜補為先,解暑為次,人以為熱也,則參血,五味收斂肺氣,不止汗而汗止矣。若以四君子湯平常治之,一杯水何能止車薪之發焰哉反胃初起,未嚐非胃病,以逍遙散加黃連一錢立止。無知世醫不知治法,乃用香砂、濃樸、不應,防風、蘇冬三錢胃,正所以而幹,則飲純補腎中哉。此腎水翻胃之名雖同,翻胃之實各異。腎中無水而翻胃者,食下喉即吐;腎中無火而翻胃者,食久山茱萸四錢麥冬五錢北五味一錢茯苓二錢山藥二錢丹皮一錢澤瀉一錢牛膝一錢。水煎服。此方八味丸湯也。妙在用附、桂補水中之火,脾胃之氣必得命門之火始生。譬如釜下無火,何以煮爨,水冷金寒,結成冰凍,必得一陽,初複之氣始解陽和,人之脾胃亦然。然而寒症,該腹心疼痛,今反此症乃上越而吐者何也?脾胃有出路,則寒邪之氣不留於中,今日日上吐,將胃口咽門已成大道,熟經往來無所阻滯,則徑情趨奔,其勢甚便,又何必積蓄於中州,盤踞於心腹,顛寒作熱,以苦脾胃哉。此心腹之所以不痛也。又不治反胃,此正所以治反胃也。

昴日星君曰:說得暢,我不能言,反胃用逍遙散加黃連,此必食入即吐之症。如朝食暮吐者

下卷

論病初起治法

呂祖擇,論凡人初病,藥易奏功。無如人看不清,用藥錯亂,變症蜂起,苟認得清用藥當,防風傷寒之初起也,鼻塞目痛,項強頭痛,切其脈必浮緊,此傷寒也。方用:桂枝一錢甘草一傷食之症,心中飽悶,見食則惡,食之轉痛,此傷食也。方用:白術一錢茯苓一錢枳殼水初治之方也。

下卷

論傷暑傷濕燥症火症方

藍大仙曰:此三方而初起之症定之矣。今餘又擇此初病傷暑,必然頭暈口渴惡熱,甚則身熱錢傷濕初起之時,必然惡濕,身重足腫,小便短赤。方用:白術三錢澤瀉三錢豬苓三錢然。

燥病初起,咽幹口燥,嗽不已,痰能吐,麵目紅色,不畏風吹者是也。方用:麥冬五錢桔梗三錢甘草一錢天花粉一錢陳皮三分元參五錢百部八分。水煎服。一劑燥止,三劑痊愈也。

火症初起,必大渴引飲,身有點,或身熱如焚,或發狂亂語,方急用:石膏三錢元參一劑痊也,昴日星君曰:妙甚。暑症未有不兼濕者,故方中多用術、苓,善。

下卷

論病好後調理三方

鍾大仙曰:病已愈為善後之計,吾亦擇數方何如。傷寒邪已盡退,正氣自虛,理宜補正,恐腎之方用子一中暑傷氣而調理之法,不可治氣,宜補血為主,但陽傷陰血亦耗也。方用:當歸一兩白芍陰中風亦氣虛也,此隻宜補氣,不可補血也。因血滯而後中風,再補以增氣滯也。方用:人參陳皮五者,可葛真人曰:妙極矣。予擇此方當亦補之,中濕之後水已瀉盡,法當健脾兼補命門之火,以生煎服火症既已散盡,不可一味瀉火,恐胃氣受傷。方用:熟地一兩元參五錢麥冬一兩牛膝味治之可也。

下卷

一方可治二症方

董大仙曰:以上諸方各盡其妙,吾不能言之也。餘亦擇一論,如四物可治吐血,又可治下血用血母於六君子湯同治之法可不審乎。

何大仙曰:秘錄中不隻三方,再擇之。歸脾湯可治鬱怒傷肝,又可治心虛不寐;小柴胡湯可湯可脫;

下卷

人久坐必使行動然後用藥法

呂祖擇,如人久坐,則血滯疏,久臥則肉痿而骨縮,必使之行走於途中,而後以藥繼之也方用:當歸一兩白芍三錢黃一兩甘草一錢陳皮五分防風五分半夏一錢。

水煎未補餘果老大仙曰:此方妙絕。

下卷

論過勞當逸服藥法

華真人擇,如人之過勞當勸其安閑,而後以藥治之。太勞則脈甚浮大不倫,按之無力,若不隨萸神有偏勝之禍也。幸為留意。

果老大仙曰:方劑有法。

昴日星君曰:勞逸得宜,予擇二方,一治氣之勞,一治血之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