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HISTORY
三亞因三亞河(古名臨川水)有三亞東西二河至此會合,成“丫”字形,故取名“三亞”。三亞市古時稱為崖州,它雖然位於祖國的最南端,卻受中原文化的潤澤、影響深遠,有著燦爛的文化。這裏是崖州古代、近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現存較多文物古跡。
三亞市位於海南省南部,原地區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麵一直保持著聯係。它曾是隋朝譙國冼太夫人的“湯沐邑”,唐朝大和尚鑒真漂流登岸和傳道講經之地。中原衣冠人物之南來,客觀上在當地起了敷揚教化的作用,留下了諸多的人文勝跡。延及宋、元、明時期,三亞的經濟已有初步發展,棉紡業居全國領先地位,古代女紡織家黃道婆早年在本地向黎族婦女學習紡織技術。這一時期還湧現了“瓊州三星”之一的嶺海巨儒鍾芳。
三亞曆史悠久,源遠流長,文化多姿多彩。天涯海角、大小洞天、崖州古城、落筆洞三亞古人類遺址等都蘊涵著豐厚的曆史文化。早在秦始皇時期設置的南方三郡,崖州就是其中之一的象郡。漢代在現在的三亞市崖城鎮設立了珠崖郡治,隋設臨振郡,唐代改為振州。宋代時成為我國最南端的地級規模的州郡。因其遠離帝京、孤懸海外,自古以來三亞一直被稱為“天涯海角”。唐代宰相韓瑗、名僧鑒真,宋代名相趙鼎、大臣胡銓和紡織家黃道婆等先後來過崖州,對本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和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