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1 / 2)

《佛緣》by慕小薰

☆、鯉魚

王九姓王名九,是頭王八。

王九的身世頗具有傳奇性。

那時候他親娘一口氣下了二十多顆蛋,埋在沼澤邊的淤泥裏頭。這其中,有十多顆被鱷魚叼了,十多顆葬身鳥嘴,隻剩王九,平平安安從蛋裏爬出來。

蒙昧的生靈沒有給自己起名的意識,王九本來寂寂無名。他閣下在沼澤地庸庸碌碌過去數年,有一日吃飽無事,抬頭看天邊的鳥,低頭瞧石上的苔,刹那間福至心靈。

那一刻王九悟了。

他意識到自己該有個名字了。

有了名字,他於這浩蕩天寂寥地之中總算有個安生立命的所在。

王九非常有追求,為著一個曠古絕今的名字,他毅然決然開始流浪的生活,這些年他乘風破浪縱遊名山大川,山寺聽泉觀賞世外桃源,任人世間十丈軟紅塵悠悠然於眼前飄搖而過,也曾如走馬觀花,也曾似流連忘返……待到爬至金陵城普濟寺,聽見和尚們的木魚聲和念經聲,綿綿密密,直入耳際。

他走不動了,忍不住睡了。

醒來時已被搬到了寶殿前的放生池中,日光斜斜射在水麵,他靜靜飄著,隻往上露出倆眼睛,頭頂的荷葉落下一滴新鮮的露珠。

他的眼透過了露珠,好似將這滾滾紅塵大千世界都看過一遍,決心為自己取名為九。

取意長長久久,繁複無絕之意,又得窺九九歸一的妙境。

不要問他為何不取“露”或“珠”——在王九的心裏,九之一字,清雅脫俗,又豈是旁的字可以比的。

不管怎樣,總算是圓滿了,王九在心裏高唱勝利的凱歌,趴在池底逗小鯉魚的時候都覺得倍兒精神倍兒強壯,就連普濟寺那曆來催人如夢的木魚聲聽在耳畔,好像也沒那麼想睡了。

“在下姓王名九,交個朋友如何?”他浮在水麵,向過往蟲魚打著招呼。

一條金色鯉魚對他友善地吐了吐泡泡,“王八兄,在下與你共處一池多年,這是第一次聽見你說話。”

王九楞了楞,接著道:“在下姓王名九,不知……”

“王八兄,今日僧人們念的可是法華經?”鯉魚甩了甩尾巴,幾滴水不小心濺到王九直愣愣的頭上。

“抱歉……”鯉魚低聲道,轉而向大殿方向遊去。

王九在原地暈了片刻,有些眼花。

鯉魚選了個正中央的位置,透過蓮葉,能遠遠望見大殿裏的佛陀寶相莊嚴。佛寺內香煙繚繞,誦經之聲不絕,木魚之響不斷,王九又開始昏昏欲睡了。

“王八兄。”鯉魚輕輕地用鰭扇了一下王九的爪子,王九頃刻回神,隻看到鯉魚向大殿裏長久地凝視著。

“佛陀化身千萬,能觀萬象,法力無邊。你我雖為牲畜,能偶然自佛前聆訓,當珍惜緣法。”

想想這十數年自己竟在這寶貴緣法中睡過去了,王九當即羞愧得脖子都紅了,不過幸好是藏在殼子裏,鯉魚看不見。

鯉魚的眼神一直纏繞在殿中,王九被他虔誠的姿態嚇得再也不敢睡了,隻得隨他一起浮在水麵上。

日日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這一相伴,便相伴了很多年。直到王九一聽見念經聲,就能立刻從睡夢裏驚醒。

放生池的正南方向有一麵巨大的照壁,上麵鐫刻著般若心經,上山下山的香客們經過那裏,總要在照壁前停駐片刻。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有時鯉魚不聽經了,也會靜靜瞧著那麵照壁出神。

春去秋來,王九的身形長大了整整一圈。鯉魚卻仍舊沒什麼變化,還是那麼小小一條,鱗片也不鮮亮,也不算太暗淡,吃得不多也不少,睡得不長也不短,一直中規中矩。

放生池裏的鯉魚換了一茬又一茬,也不見規矩的鯉魚有半分變化。

有一年中秋夜,鯉魚終於說起了自己的名字。

他在池中擺了擺尾巴,頭朝大殿,目光虔誠。

“我叫朱方。”他說,“我剛來時,還沒有東邊那株菩提。”

王九心驚膽戰地抽了一口氣,向東邊望去,隻見菩提樹已有兩人合抱粗細,亭亭如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