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節(1 / 2)

實我想寫一個跟即位後性格相通的他。不是別的清穿文裏那般清冷的他,是一個精致的、善辯的、懂得享受生活的他。這是看他的朱批能感受到的他。因此想過一個出場鏡頭,那樣的他會把盈雷不知不覺的戲弄。但後來,還是取消了原定的設想。

隻因為,腦海裏有一個盤旋的鏡頭,那便是最初出場時那冬日裏無比冷寂的他。

那個出場多少定格了他的性格。最初,下筆不僅是謹慎的,而且也格外的拘謹。直到寫到那句“真正的仁慈是對整個天下,而非對某一個人。”

直到現在我還是認為,那一章的他是我寫的最好的他。好象在那一章裏我忽然理解了原先不曾理解的東西。我一直覺得他對他的兄弟過於殘酷,但換言之,一個優秀的皇子首先應該學會的是對整個蒼生的負責。如果八爺黨的存在確實動搖了江山的根基,那麼我沒有理由指責他的冷酷絕情。

畢竟,江山從真正意義上說,不是屬於愛新覺羅,而是屬於所有的人。

我不知道,四四是否是這麼想的,但在我的文裏,不管他做了什麼違心的事,他的首要選擇是希望以一己之力做對江山社稷有意義的事情。或許看來會殘酷、會不近人情,但終究,會讓人流著淚去原諒。

所以,這裏寫他,很多用的是隱筆,不會直接麵對。但隻要他出現,即使是我這個寫文人,也無法忽略他的存在。

八阿哥:八八是我文裏最大的驚喜。在寫文前,我是無論如何不會料到我會喜歡上自己寫的他。也不會料到,他是我文裏寫的最順暢的一個。雖然他和女主的對手戲有時說話很隱晦,但我沒覺得寫的累過,總是一氣嗬成。

我知道清穿裏幾乎所有的八八已經讓他的溫潤如玉深入人心。但我始終覺得,那樣一個在朝堂如日中天的人是有幾分狡黠,不是那樣單純的溫潤如玉。他的身上該有種大海的氣質,這便是我喜他穿藍衣的原因。沉靜、深沉、包容,平靜下透著洶湧澎湃。這樣綜合起來的他才能在朝堂左右逢源。

很多人不能理解為什麼一廢後他的動作如此大,難道精明如他真的不明白康熙對結黨營私、對這種意圖逼宮的行為深惡痛絕麼?

我一直認為他比任何人都知道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命運。他的皇父是一個等級觀念相當分明的人,這意味著他根本就沒有機會繼承大統。而逼宮是他唯一的路。成功固然是他想要的結果,而失敗也是意料中的事情。隻是,倘若不去嚐試他毫無機會,倒不如用下半輩子的荒涼去賭一把,輸也對得起自己。我一直覺得他很驕傲,驕傲到不願意掩飾他自己的企圖,要便要的光明磊落,粉身碎骨也不怕。

其實後半部分寫他時更多的是他的落寞。隨著他離夢想越遠,他的悲劇氣息便越濃。

十三:應該說十三和我最初的構想也發生很大的改變。我一直偏愛步步的十三,灑脫不羈、揮灑自如。但在我文裏,他是一個隱忍而顧全局的人。

我不喜歡用俠王來稱呼他,這便是這裏的十三沒有俠氣的原因。一個深宮的皇子我無論如何都覺得他不該用俠氣來形容。“拚命十三郎”應該是一種做事方式而非江湖義氣,端看他雍正朝時鞠躬盡瘁的態度,便能猜度他這拚命十三郎究竟是因何而得。

我不大讚同說康熙貶斥他就是為了保護他,也許有這個成分在內,但這決不是理由。尤其康熙罵的那麼狠。所以,一直懷疑一廢時的他必然做了觸怒康熙底限的事情,使得康熙對他從寄予厚望到徹底失望。所以這裏設計了頂罪說,兩麵都不討好,即使被釋放也難以得到康熙的原諒,這才是他最大的懲罰吧,其實,他是個孝子,有著這個皇宮裏不多的充沛的內心感情。

他該是至情至性的,該是柔軟善良的。從他對曹家對年家的態度看,這個男人相當的心軟,所以隻有他從頭至尾是單純的在為盈雷考慮。很多人不能理解盈雷的鍾情,不能理解他的躲避。但我還是說,這裏最適合去長相廝守的人是十三。他做到了在那樣一個環境下最單純的付出,單純到沒有為自己的將來多做考慮。

他披肝瀝膽的真摯始終沒有改變,即使他的人生裏經曆了太多的浮沉。文裏給他定的基調是他是一個渴望自由渴望天地縱橫的人,但他又是一個為情為責任所累的人。他可以是憂傷的也可以是縱情縱性的,可以是幽默的可以是張狂的,但涉及到他所背負的責任時,他通通可以讓這些變作隱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