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2 / 3)

最後是一個女同學,不知是經不住她的纏,還是其實是自己想要從對這個問題的解答中得到某種滿足。她拿起一隻圓規,往一張草稿紙上一戳:“喏,你看,一個尖的硬的東西,戳在一個軟的平的東西上,那東西是不是就破了呀?如果那東西是一塊肉的話,是不是就會出血了呀?”

心月一點都沒明白,隻是覺得很恐怖。

心月就讀的小學和中學都附屬於一所名牌大學,江攸明就是那所名牌大學的學生。那年他大二,風華正茂的20歲,在大一那年獲得了全校辯論賽的最佳辯手,於是被附中領導慕名請來,輔導本校學生參加全市的中學生辯論賽。

從隊員的選拔開始就是江攸明主持的,參選的學生都是曆年各班參加過學校辯論賽的優秀辯手,心月也在其中。所有學生被分成兩邊,給一個辯題,準備十五分鍾之後就開始自由發言。

雖然都是優秀辯手,卻並非人人都是搶著出風頭的性格,選拔賽上人比較多,不可能給每個人同樣的發言機會,在每個人都至少要說一句話的前提之下,說多說少需要自行爭取。心月是隻發了一次言的那部分人之一,也是這部分人當中唯一一個被選入辯論隊的。

那是個老辯題:懶惰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對於青春勃發叛逆心重的青少年而言,抽到正方是更令人興奮的事情,可以有許多發揮餘地,淋漓盡致暢所欲言;若不幸抽到反方,大約隻好幹巴巴地照搬政治課本上的內容了。

心月就是不幸抽到反方的那些人當中的一個。她靜靜地待大家就“懶惰”和“勤奮”兩個關鍵詞大顯神通之後,站起來說了一段話——

“無可否認,對方辯友所舉的例子都很有代表性。不過,請大家設想一下:當人們無需動彈就有飲食機將食物送到嘴邊、不用出門就能日行千裏環遊世界、甚至不必醒來就能讀萬卷書拿到博士學位,這樣的生物還能稱之為人嗎?他們和《黑客帝國》裏那些無知無覺長睡不醒被機器所操控的生物體又有何區別呢?那樣的心靈真的會快樂嗎?那樣的社會真的美好嗎?與我們現在的生存狀況相比起來,那究竟是一種發展,還是一種倒退?”

她不疾不徐的排比問句完成之後,從容道了謝謝,麵容沉靜地坐下。

直到江攸明提醒道“下一個,該誰來發言了”,同學們才從剛才的振聾發聵中回過神來。

之前誰都沒有想到,這個辯題當中,除了關鍵詞“懶惰”之外,原來“社會發展”也是一個很好的切入口啊。

所以,雖然心月自始至終隻說了這麼一次話,倘若她最後沒有入選,大家才會大跌眼鏡,進而質疑江攸明的真實水平。

而事實證明,江攸明的水平並未讓這群大孩子們失望。

學校辯論隊就此組成,成員包括心月和三位高二的師兄師姐,她被江攸明列為三辯,因為她的反應速度極快,且總有標新立異的觀點,最適合臨場即興,接受對方的進攻性提問。

其時距全市中學生辯論賽開始還有一個月,他們每天都要集中在一起進行強化訓練。心月所在的高中是半寄宿製,居住在學校周邊的學生不必住校,其餘學生則必須住校。他們辯論隊的四個學生都是住校的,平常下午放學時江攸明過來,大家討論一會兒之後一起吃晚飯,然後訓過整個晚自習時間,周末兩天也都照常集訓。因為心月年齡最小,年級也最低,江攸明對她著重訓練,同她之間的模擬攻防最多不算,常常還要把她單獨留下來開小灶。

於是,有生以來第一次,心月和一個男生傳出了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