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學家也要反思自己(1 / 3)

——人類學高級論壇秘書長徐傑舜教授訪談錄

呂永鋒

呂永鋒(以下簡稱呂):首先非常感謝徐老師接受我們的采訪。第四屆人類學高級論壇能在吉首大學召開,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難能可貴的機會,我們為此一直在努力地準備,在此我想了解一下您為什麼會選擇在我校召開第四屆人類學高級論壇?

徐傑舜(以下簡稱徐):這是我第三次來美麗的湘西吉首大學。1987年,我參加由中南民族學院彭英明教授主持的《民族理論》教材的編寫,住在吉首一個偏遠的招待所討論了三五天,其間彭教授帶我們到吉首大學會見了一些中南民族學院畢業的校友,當時的吉首大學感覺就像一所破廟,房子既破又舊,心想這也算一所高校?

呂:那時是我校前期的艱苦奮鬥辦學階段。

徐:我那時的印象就是吉首大學太鄉土了。第二次是在十幾年後,也就是今年4月底,為召開第四屆人類學高級論壇,特前來考察。之所以把本次論壇定在吉首大學召開,因為它是我們民族院校中近10年來發展特別快的一所。據我所知有兩所大學發展很快,一個是你們吉首大學,另一個是湖北民族學院。吉首大學發展之迅速,可以說整個學校完全鳥槍換炮。從照片上看,學校很美,特別是你們那個拱橋,很有特色。我所在的廣西民族學院,有個相思湖,但你們風雨湖上的橋比我們相思湖上的同心橋更為秀麗,更有特色。現在吉首大學已經變成了一所非常現代化的高等學府。

這幾年我也一直與羅康隆教授保持著學術往來,早在5年前,第一屆人類學高級論壇舉辦時,羅教授就參加了會議。第二屆人類學高級論壇在銀川舉行時,遊俊校長又親自帶隊參會,楊庭碩教授、李漢林教授、羅康隆教授都到場,看得出你們非常重視人類學、民族學研究。遊校長當時就表示如果有機會,希望能在吉首大學承辦此會。我就在那時認識了遊校長,感到作為一所綜合性高校的校長,能如此重視這個學科,這在高等學校中還是不太容易的。很多學校的校長是理工科出身,而文科方麵的也就是中文專業或政治學專業的居多,民族學專業出身的學者擔任校長的幾乎沒有。所以我覺得吉首大學對民族學是非常重視的,它完全有能力辦好論壇。2005年在中南民族學院召開第三屆人類學高級論壇會議期間,羅教授明確表示了承辦下屆會議的決心,另外還有兩所學校也表示了意向,經綜合考慮確定由吉首大學承辦。其理由是:1.吉首大學是一所全新的民族地區綜合性高校;2.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民族學,會議能得到有力支持;3.該校人類學、民族學經多年的學科建設,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學科的四個研究方向人員結構合理,團隊整齊。基於這三條理由,吉首大學有實力承辦。事實證明,從整個論壇的籌備到召開,吉首大學與我們秘書處合作良好。至此會議已塵埃落定,可以說會議過程緊張有序,學術氛圍濃厚,學術水平很高。

呂:感謝徐教授對我們承辦此次論壇的整體評價。這畢竟是我院首次承辦人類學會議。請您對此次會議提交的論文作一個整體評價。從這些論文中,您覺得人類學研究的總體趨勢是什麼?

徐:首先從論文的角度來講,本次主題是“人類學與當代生活”。有三個分論題:“人類學與公共衛生”、“人類學與旅遊休閑”、“人類學與當代時尚”。其中以人類學與公共衛生為重點,從提交論文的情況上看也正如此。在收到的50多篇論文中,公共衛生的文章占了1/3強,旅遊休閑的文章也是近1/3,二者之和占總數的70%,當代時尚略少,還有一些其他方麵的文章。論文情況通過在會上聽到相關學者,如湖南科技大學的潘年英教授看了這次會議論文後認為主題集中,論文與主題演講相符,主題內容非常好。再從其他學者的反映上看,對我們此次會議的論文質量有比較好的評價,這是好的一點。第二,再從我們這次會議的主題演講看,七篇論文質量很高,第一組是關於“人類學與公共衛生”方麵的,莊孔韶教授的論文專門談的是艾滋病問題和其研究情況,特別提出對艾滋病防治及目前中國艾滋病的發展趨勢新的分析,尤其強調從以前的血液和吸毒角度占多數轉向現在性傳播為主要研究對象,這是很重要的研究成果。第二篇張有春的論文從理論和方法的角度對中國整個的公共衛生情況做了一個評估,也是很寶貴的。還有楊庭碩教授對公共衛生總體的關懷,所以在公共衛生這塊反映了當前人類學界對其前沿的關注。張有春在會上提出人類學要注意的兩個問題:一個是人類中心主義,一個是人類學中心主義,這都說明我們人類學家在關注這個問題的時候,所站的理論高度和理論視野,我覺得還是比較準確的。第二組談到的是“人類學與旅遊休閑”的問題,有兩篇文章,一篇是彭兆榮教授的,他以廣西的車水村為例,說明在旅遊發展中碰到的各項重要問題,我們怎樣去思考生態家園問題,而且這個對我們當前旅遊事業的發展、旅遊的開發,特別是旅遊資源的開發,很有指導作用。張敦福教授的文章完全是從人類學角度按人類學方法做的,通過他的田野,通過他的感受、采訪和自身經曆說明現在在旅遊當中所存在的一種狀態,對旅遊的發展提出質疑,反思旅遊業的發展怎樣才能更人性化、更文明、可持續發展,所以這兩篇文章應該都是目前人類學界研究旅遊方麵有自己創見的作品。第三組是“人類學與當代時尚”,我們特別邀請了美國夏威夷大學柏樺教授,他的論文向我們係統地介紹了美國人類學界對服裝時尚認識的基本狀況,而且他還附上了很好的課件,我們能夠從一些圖片與文字說明中了解美國人類學家關注時尚問題,特別是關於服裝時尚問題的理論分析和架構。中南民族大學的周麗婭教授關於時尚元素的研究,非常全麵地對服飾時尚元素做了一個分析,也給我們耳目一新的感覺。從論文的征集到主題演講都反映出人類學對這三方麵問題的前沿觀點。第三,從圓桌論壇來講,提出把公共衛生和旅遊休閑打通,實際上公共衛生和旅遊休閑是相關的,就像彭兆榮教授的發言中所說,兩者打通後可以看出人類如何能夠健康地生活,莊孔韶教授在圓桌論壇中提出終極關懷的問題,張有春提出的人類中心主義和人類學中心主義都是值得注意的問題,還有羅樹傑博士提出的對公共衛生的反思,再有我所談到的人類生存要健康生活,如何善待自己,善待他者。相關的發言,即興的、自由的發言,正像柏樺的發言一樣,中國學者所關注的當代生活問題,也是世界所共同麵臨的問題,可以反過來說明我們現在討論的問題也應該是前沿,這是比較好的方麵。但是這個會議也像有些學者評論中提到的,此次參會人員所寫的論文有些並未完全用人類學的理論方法來撰寫,而是從其他的角度、以其他的學科理論方法來撰寫的。我覺得這是不可避免的,因為這是一個開放性的論壇,歡迎大家都參與其中。這種開放性恰恰是我們要搭建的一個學術平台的目的所在。我們不能把自己的圈子搞得很小,我們的開放性表明現在關注人類學、關心人類學、喜歡人類學的人都能到此進行交流。在交流中,邀請一部分在人類學方麵有造詣的專家、資深學者,他們的論文與發言就給那些不是科班出身的、非專業的人類學愛好者提供一個範本與樣式,他們要借鑒這樣的理論去思考,那才是一個人類學的作品。好比在圓桌論壇上談到的人從生到死的問題,人類學的關懷是什麼樣的?那就給其他學科的朋友,做民俗學的、文學的、曆史學的、宗教學的朋友一些啟發。這本身也是互動,實際上他們也給人類學研究提供了新的信息。像昨天涉及的苗族終極關懷的問題、哈尼族終極關懷的問題、土家族終極關懷的問題,那是莊孔韶教授在研究漢民族終極關懷的問題中不太了解的,就從中獲取了新的信息,這就是一種互動,學科式互動。人互動了,學科就互動了,任何一門學科不能包打天下。所以我們反對人類學的中心主義,人類學並不能包辦世界一切的問題,但是也不能說人類學太邊緣,我們要站穩,我們要發言,我們要關懷,要關注世界上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先要關注中國各種各樣的問題,提出我們的意見、看法,來推動人類社會的生存,使它更好,用我們的話說就是要使人類健康地生活。所以我們提出要善待自己。從圓桌論壇的情況看,我們充分展示了這個論壇的開放性、民間性,當然這也是平等,無論是學者還是學生,無論是專業的還是非專業的,無論是男是女,大家都平等發言。從會議的學術成分上講,這次會議應該是很成功的。所有的代表都一致認同會議的成功。所存在的問題也不一定是問題,因為有些文章不是很規範、經典,它是由其他學科展開的,但是它關注了人類學問題,給我們提供了新的視角參照,我們也用較規範的形式給別人提供了一個參照,所以說既是問題又不是問題,這就是我們人類學開放的心態、邊緣的戰略。參會人員並非都是中心學者,中心學者也有,像中國人民大學的莊孔韶教授、廈門大學的彭兆榮教授、上海大學的張敦福博士,而大多數的代表來自邊緣學校,這說明一大批人在關注人類學,喜歡人類學,這是人類學今後發展真正的力量所在,人類學不能搞孤家寡人,要不斷擴大自己的隊伍、自身的影響。這次會議非常成功,要感謝吉首大學,感謝吉首大學人類學與民族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