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
你健康嗎?
對於這個問題,真正能夠回答“YES”的人相信不多。因為,僅是沒有生病未必能稱為健康。東方醫學中有所謂“未病”一語,顧名思義,就是指“尚未生病”。也就是指雖然看起還算健康,但離生病僅差一步的狀態。現代人中這種“未病”的人應不在少數。
即使是自認為健康的50歲人,相信也有不少人為慢性便秘或腹瀉、失眠、肩頸痛等所苦。這些症狀可以說都是未病狀態的求救信號。如果輕視,甚至可能演變成重大疾病。
近30年來,人的平均壽命不斷延長,但是不能僅看平均壽命的數字!因為它並不能反映人的“健康狀態”。同樣50歲的人,健康生活的人和臥病在床的人都被計算在內。兩者年齡相同,但是人生的充實度並不一樣。不論活得多久,如果不健康,這種長壽人生並無意義。相信不會有人想要過著臥病在床或為病痛所苦的長壽生活。隻有健康,長壽才有意義。
健康生活的50歲人與臥病在床的50歲人,兩者的差異在哪裏?可以說,是過去50年各自累積的生活所造成。簡單地說,是否健康依各人的飲食和生活習慣而異。食物、水分的補給、有無不良嗜好、運動、睡眠、工作、壓力等,每天不斷累積,最後決定他的健康狀態。
健康對於每個人都是很慷慨的。要不要隻在你一念之間,要,就一定會有,不要,自然會疾病纏身。
而目前我們所麵對的事實是:
年輕人完全不要,50歲人開始“想”要,老年人才一定“要”,而此時顯然有點晚了!
一位哲人說,許多人不是死於疾病,而是死於無知。從今天起,我們一定要懂得“健康是人生第一財富”的道理,精心養生保健,不再計較個人得失,不再過度勞累,不再和生命開玩笑。
西方有兩句諺語,一個是:“人生50才開始。”另一個是:“50歲是人生的第二個春天。”
可以說,人的第一個春天是播種耕耘,辛勤勞作的春天,很辛苦。
50歲後,空間空闊了,閱曆豐富了,經驗成熟了,生命得到了全麵、自由的舒展,在一定的意義上說,是從“必然王國”進入了“自由王國”。第二個春天是收獲碩果,享受人生的春天,很幸福。
50歲以後,人的肌體還健康,思維還敏捷,最難得的是人的工作、生活經驗豐富成熟,不少科學家是在50歲以後達到科學頂峰,摘得諾貝爾獎桂冠,說明這又是一個創業的春天。
50歲以後,多數人已經父母“上天”安息,子女成家立業,再不用為上老下小的生計勞心費神,回望人生旅途之坎坷,頓覺如釋重負,輕鬆快活。
如今,我們的壽命要比祖先長得多,男子平均年齡為75歲,女子為80歲。這就是說,年過五旬之後,絕大多數人還有三分之一的路要走。
所以,在新的時代,人生健康的裏程碑應該是:50歲以前沒有病,50歲以後不衰老,輕輕鬆鬆活到老,高高興興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