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品定,頗費籌量,逐帙置評,不無褒貶。蓋總出一人之手,時有工拙;統觀一帙之中,間有短長。故律以一法,則吐棄者多;收以歧途,則闌入者雜。其難其慎,此道亦然。我舅祖孫司馬公謂予曰:“凡南戲,第一要事佳;第二要關目好;第三要搬出來好;第四要按宮調,協音律;第五要使人易曉;第六要詞采;第七要善敷衍,淡處作得濃,閑處作得熱鬧;第八要各腳色分得勻妥;第九要脫套;第十要合世情,關風化。持此十要,以衡傳奇,靡不當矣。”第今作者輩起,能無集乎大成?十得六七者,便為璣璧;十得三四者,亦稱翹楚;十得一二者,即非碔砆。具隻眼者,試共評之。括其門類,大約有六:一曰忠孝,一曰節義,一曰仙佛,一曰功名,一曰豪俠,一曰風情。元劇之門類甚多,而南戲止此矣。
舊傳奇作者姓名多不可考,今合入四品,不複分別。
神品一
琵琶
高則誠明永嘉人
蔡邕之托名無論已。其詞之高絕處,在布景寫情,色色逼真,有運斤成風之妙。串插甚合局段,苦樂相錯,具見體裁。可師可法,而不必議者也。
詞隱先生嚐謂予曰:“東嘉妙處,全在調中平、上、去聲字用得變化,唱來和協。至於調之不倫,韻之太雜,則彼已自言,不必尋數矣。”萬吻共褒,允宜首列。
神品二
拜月
雲此記出施君美筆,亦無的據。元人詞手,製為南詞,天然本色之句,往往見寶,遂開臨川玉茗之派。何元朗絕賞之,以為愈於《琵琶》,而《談詞定論》則謂次之而已。
妙品一
荊釵
以真切之調,寫真切之情,情文相生,最不易及。詞隱先生稱其能守韻。然則今本有失韻者,蓋謄錄之訛耳。直當仰配《琵琶》而鼎峙《拜月》者乎!
妙品二
牧羊
元馬致遠有劇。此詞亦古質可喜,令人想見子卿之節。吳優演之,最可觀。
妙品三
香囊
詞工白整,盡填學問。此派從《琵琶》來,是前輩中最佳傳奇也。毘陵邵給諫所作,佚其名。
妙品四
孤兒
事佳,搬演亦可。但其詞太質,每欲如《殺狗》一校正之,而棘於手,姑存其古色而已。即以趙武為岸賈子,韓厥自刎,正是戲局。近有徐叔回所改《八義》,與傳稍合,然未佳。予意依古傳,韓厥立孤,席間出趙武遍拜諸將,豈不真奇!
妙品五
金印
季子事,佳。寫世態炎涼曲盡,真足令人感激,近俚處俱見古態。今有插入張儀而改名《縱橫》者,稍失其舊矣。
妙品六
連環
王雨舟作烏鎮人詞多佳句,事亦可喜。元有《奪戟》劇,亦妙。
妙品七
玉環
此囗括元《兩世姻緣》劇,而於事多誤。想作者有憾乎外家耳。陳禺陽作《鸚鵡洲記》,方是實錄。
能品一
白兔
詞極古質,味亦恬然,古色可挹。世稱《蔡》、《荊》、《劉》、《殺》,又雲《荊》、《劉》、《拜》、《殺》。雖不敢望《蔡》、《荊》,然斷非今人所能作。
能品二
殺狗
事俚詞質。舊存惡本,予為校正。詞多可味,此等直寫,事透徹,正不落惡腐境,所以為佳。
能品三
教子
古本盡佳,今已兩改。真情苦境,亦盡可觀。
能品四
彩樓
作手平平,稍入酸境,且事全不核實。古人好詼諧如此,然亦古質足取。呂文穆曾居龍門山寺,為僧所敬禮,何必以王氏紗籠之詩強誣之也?
能品五
四節
沈練川作
清倩之筆,但傳景多屬牽強,置晉於唐後,亦嫌顛倒。沈作此以壽鎮江楊邃庵相公者。初出時甚奇,但作得不濃,隻略點大概耳,故久之覺意味不長。一記分四截,是此始。
能品六
千金
沈練川作
韓信事,佳。寫得豪暢。內插用北劇。但事業有餘,閨閫處太寥落。且旦是增出,隻入虞姬、漂母,亦何不可?
能品七
還帶
沈練川作
裴晉公事,佳。鋪敘詳備。但周女何苦作嫠婦纏擾人家,當作閨女。周叟出獄,送女謝裴,而裴不納。女竟不嫁,後陪夫人入京,年且長矣,夫人苦勸裴留之,而生幼子詵,為宣宗朝學士,則各有結局。
能品八
金丸
元有《抱妝盒》劇。此詞出在成化年,曾感動宮闈。內有佳處可觀。
能品九
精忠
此武穆事。詞簡淨。演此令人憤裂。予嚐欲作一劇,不受金牌之召,而直抵黃龍府,擒兀術,近二帝,歸而奏檜罪正法,亦大快事也。
能品十
雙忠
姚靜山作茂良,武康人。此張、許事,境慘情悲,詞亦充暢。其調有采入譜者。
能品十一
斷發
事重節烈,詞亦佳,非草草者。且多能守韻,尤不易得。
具品一
寶劍
李開先作章丘人
李公作此記,謂弇州曰:“何似《琵琶》?”弇州答曰:“但當令吳下老曲師謳之乃可。”此公熟於北劇,傳林衝事亦有佳處,內自撰曲調名亦奇。
具品二
銀瓶
事亦俚瑣,而吳優盛演之。內〔二犯江兒水〕作南調最是,可以正今曲之誤矣。鄭清之與史彌遠登閣言易儲事,且訓理宗於潛邸有功,此事宜入。
具品三
嬌紅
沈壽卿作
此傳虞伯生所作,而沈翁傳以曲,詞意俱可觀。以申、嬌之不終合也而合之,誠快人意。第本傳中有嬌之妒紅,紅之訐嬌,生之惑鬼,嬌之遠別,種種情態,未經描寫,殊未快意,安得清遠道人傳此,以極其情之必至乎?具品四三元沈壽卿作馮商還妾一事,盡有致。近插入三事,改為《四德》,
失其故矣。
具品五
龍泉
沈壽卿作情節正大,而局不緊,是道學先生口氣。
具品六
投筆
調平常,多不葉,但以事佳而傳耳。旦亦係增出,何不隻用曹大家?與任尚爭尤無謂。
具品七
舉鼎
事真,調俚,亦見古態。
具品八
羅囊
此記出在正德末年,高漢卿忠孝事亦可觀。內〔梁州序〕“春光如海”一套,歌者盛傳之。
具品九
五倫
邱文莊公作大老巨筆,稍近腐。內《送行》“步躡雲霄”曲,歌者習之。或謂此記以蓋《鍾情麗集》之愆耳。新傳奇每一人以所作先後為次,非有所甲乙也。
沈寧庵所著傳奇十七本
紅蕖
著意鑄裁,曲白工美。鄭德璘事固奇,無端巧合,結撰更異。先生自謂:字雕句鏤,止供案頭耳。此後一變矣。
埋劍
郭飛卿事奇。描寫交情,悲歌慷慨。此事鄭虛舟采入《大節記》矣。《大節》則以吳永固為生。
十孝
有關風化,每事三折,似劇體,此是先生創之。末段徐庶返漢,曹操被擒,大快人意。
分錢
全效《琵琶》,神色逼似。第廣文不能有其妾,事情近酸,然苦境可玩。
雙魚
書生坎坷之狀,令人慘動。雜取符郎事,《薦福碑》劇中北調尤佳。
合衫
苦楚境界,大約雜摹古傳奇。此乃元人《公孫合汗衫》事,曲極簡質,先生最得意作也,第不新人耳目耳。餘特為先生梓行於世。
義俠
激烈悲壯,具英雄氣色。但武鬆有妻,似贅。葉子盈添出,無緊要。西門慶亦欠鬥殺。先生屢貽書於予,雲:“此非盛世事,秘勿傳。”乃半野商君得本,已梓,優人競演之矣。
鴛衾
聞有是事,局境頗新。妻之掠於忭也,章台柳矣。含譏無所不可。吾友桐柏生有《鳳》、《釵》二劇,亦取此。
桃符
即《後庭花》劇而敷衍之者,宛有情致,時所盛傳。聞舊亦有南戲,今不存。
分柑
男色無佳曲。此本謔態疊出,可喜。第情境猶未徹囗,不若譜董賢更善也。
四異
舊傳吳下有嫂奸姑事,今演之,快然。淨、醜用蘇人鄉語,亦足笑也。
鑿井
事奇,湊泊更好。通本曲腔名,俱用古城名串合者,此先生逞技處也。
珠串
崔郊狎一青衣,賦“侯門如海”詩,事足傳。寫出有境,第其妻磨折處,不脫套耳。
奇節
正史中忠孝事,宜傳。一帙分兩卷,此變體也。
結發
是予作傳,致先生而譜之者。情景曲折,便覺一新。
墜釵
興娘、慶娘事,甚奇。又與賈雲華、張倩女異。先生自遜,謂“不能作情語”,乃此情語何婉切也!
博笑
體與《十孝》類。雜取《耳談》中事譜之,多令人絕倒。先生遊戲,至此神化極矣。
湯海若所著傳奇五本
紫簫
琢調鮮華,鏈白駢麗。向傳先生作酒、色、財、氣四記,有所諷刺,是非頓起,作此以掩之,僅半本而罷。覺太曼衍,留此供清唱可耳。
紫釵
仍《紫簫》者不多,然猶帶靡縟。描寫閨婦怨夫之情,備極嬌苦,直堪下淚,真絕技也。
還魂
杜麗娘事,果奇。而著意發揮懷春慕色之情,驚心動魄。且巧妙疊出,無境不新,真堪千古矣。
南柯夢
酒色武夫,乃從夢境證佛,此先生妙旨也。眼闊手高,字句超秀。方諸生極賞其登城北詞,不減王、鄭,良然,良然!
邯鄲夢
窮士得意,興盡可仙。先生提醒普天下措大,功德不淺。即夢中苦樂之致,猶令觀者神搖,莫能自主。
以上俱上上品。
陸天池所著傳奇二本
明珠
無雙事奇。此係天池之兄給諫陸粲具草,而天池踵成之者。抒寫處有境有情,但音律多不葉,或是此老未精解處。乃其布局運思,是詞壇一大將也。
西廂
天池恨日華翻改,故猛然自為握管,直期與王實甫為敵。其間俊語不乏。常自詡曰:“天與丹青手,畫出人間萬種情。”豈不然哉?願令優人亟演之。
張靈墟所著傳奇七本
紅拂
此年少時筆也。俠氣辟易,作法撇脫,不粘滯。第私奔處未見激昂,吾友槲園生補北詞一套,遂無憾。樂昌一段,尚覺牽合。娘子軍亦奇,何不插入?
祝發
伯起以之壽母,境趣淒楚逼真。布置安插,段段恰好,柳城稱為七傳之最。但事情非人所樂談耳。
竊符
選事極佳。竊符乃通本吃緊處,覺草草。槲園生補南北詞一大套,意趣頓囗。
虎符
前半真,後半假,不得不爾。女俠如此,固當傳。
灌園
有風致而不蔓,節俠具在。彼上虞趙生作《溉園》,遠不逮矣。
扊扅
此伯起得意作。百裏奚之母,蛇足耳。張太和亦有記,別一體裁,而多剿襲。
平播
伯起衰年倦筆,粗具事情,太覺單薄。似必受債帥金錢,聊塞白雲爾。顧道行所著傳奇四本
青衫
元、白好題目,點綴大概亦了了,仿佛《四節記》。
葛衣
此有為而作,感慨交情,令人嗚咽。婦人入庵似落套,然無可奈何。
義乳
李善事出《後漢書》,事真,故奇。且以之諷人奴,自不可少。
風教編
一記分四段,仿《四節》體,趣味不長,然取其範世。
粱伯龍所著傳奇一本
浣紗
羅織富麗,局麵甚大,第恨不能謹嚴。事跡多,必當一刪耳。中有可議處。他作有《紅線》劇及《江東白苧》散詞,俱佳。
鄭虛舟所著傳奇二本
玉玦
曲雅工麗,可詠可歌,開後人駢綺之派。每折一調,每調一韻,尤為先獲我心。
大節
工雅不減《玉玦》。孝子事業有古曲,仁人事今有《五福》,義士事今有《埋劍》矣。
梅禹金所著傳奇一本
玉合
許俊還玉,誠節俠丈夫事,不可不傳。詞調組詩而成,從《玉玦》派來,大有色澤。伯龍賞之。恨不守音韻耳。《金魚記》當退三舍。又曾著《玉導》,家君謂之曰:“符郎事已引入《雙魚》。”遂止。
卜大荒所著傳奇二本
冬青
悲憤激烈,誰誚腐儒酸也?音律精工,情景真切。吾友張望侯雲:“槜李屠憲副於中秋夕,率家樂於虎邱千人石上演此,觀者萬人,多泣下者。”吾友方諸生曰:“大為義士吐氣。但當時瘞骸事,皆吾邑王監簿名英孫號修竹者為之。蓋王係國戚,又世家也。挺身以前,慮事泄罹禍。又唐玉潛、林景熙、謝皋羽、鄭樸翁諸人,皆王門下館客。遂捐重貲,募裏中人,挾二士經紀其事。王固自諱,人遂訛傳。今已漸白。雜見王家乘及元張丁、孔希普、趙子常所跋謝皋羽《冬青樹引》,及季長沙《辨義錄》。近張太史修《會稽新誌》中,載唐、林四絕句詩,乃王修竹倡之,而諸君屬和者。王詩極慷慨淋漓,可為墮淚。王亦才士,有《修竹集》,林有《霽山集》,其中倡和諸篇,皆大略可見。不然,林一羈旅客,唐一窮學究,非有力者為執太阿,安所得措其手於逆髡烈焰之中,而保冬青卒無恙耶?”惜不僥惠卜君,一洗發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