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的入發出一片驚呼,這麼大的魚還不能令他滿意,可見垂釣者雄心之大。
就在眾人屏息以待之際,釣者魚竿又是一揚,這次釣上的還懸一條一尺長的魚,釣者仍是不看一眼,順手扔進海裏。
第三次,釣者的釣竿再次揚起,隻見釣線末端鉤著一條不過幾寸長的小魚。眾人以為這條魚也肯定會被放回,不料釣者卻將魚解下,小心地放回自己的魚簍中。
眾人百思不得其解,就問釣者為何舍大而取小。
釣者回答說:“哦,因為我家裏最大的盤子隻不過有一尺長,太大的魚釣回去,盤子也裝不下。”
俗話說,貪心圖發財,短命多禍災。心地善良、胸襟開闊等良好的品性,才是健康長壽之本。因此,人要懂得知足常樂。
人的欲望是永遠不能滿足的,不停地誘惑著人們追求物欲的最高享受,然而過度地追逐利益往往會使人迷失生活的方向,因此,凡事適可而止,才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
向往本身不是壞事,但向往的太多,而自己的能力又不能達到,就會構成長久的失望與不滿。托爾斯泰就說過:“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
有一個人想得到一塊土地,地主就對他說,清早,你從這裏往外跑,跑一段就插一麵小旗,隻要你在太陽落山前趕回來,插上旗的地都歸你。那個人就不要命地跑,太陽偏西了還不知足。太陽落山前,他是跑回來了,但已經精疲力竭了,摔個跟頭就再也沒有起來。於是有人就挖了個坑,就地埋了他。牧師在給這個人做祈禱的時候說:“一個人要多少土地呢?就這麼大。”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所擁有的財物,無論是房子、車子、盒子……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沒有一樣是真正屬於我們自己的。這些東西隻是暫時歸屬於我們而已,所以心態平和的人把這些財富統統都視為身外之物。
如果我們褥不到我們希望擁有的東西,最好不要讓憂慮和悔恨來苦惱我們的生活。讓我們把一切都看得平淡些,看得輕鬆些,不要期望太高,也不要過分地求全苛刻。
羅馬政治家及哲學家塞尼加也說:“如果你一直覺得不滿,那麼即使你擁有了整個世界,也會覺得傷心。”讓我們記住,即使我們擁有整個世界,我們一天也隻能吃三餐,一次也隻能睡一張床,即使是一個挖水溝的工人也可以得到這種享受,而且他們可能比世界首富吃得更津津有味,睡得更安穩。
法國人從莫斯科撤走後,一位農夫和一位商人在街上尋找財物。他們發現了一大堆未被燒焦的羊毛,兩個人就各分了一半捆在自己的背上。
歸途中,他們又發現了一些布匹,農夫將身上沉重的羊毛扔掉,選些自己扛得動的較好的布匹;貪婪的商人將農夫所丟下的羊毛和剩餘的布匹統統撿起來,重負讓他氣喘籲籲、行動緩慢。
走了不遠,他們又發現了一些銀質的餐具,農夫將布匹扔掉,撿了些較好的銀器背上,商人卻因沉重的羊毛和布匹壓得他無法彎腰而作罷。
突降大雨饑寒交迫的商人身上的羊毛和布匹被雨水淋溫了,他踉蹌著摔倒在泥濘當中;而農夫卻一身輕鬆地回家了。他變賣了銀餐具,生活富足起來。
大幹世界,萬種誘惑,什麼都想要,會累死你,該放就赦,你會輕鬆快樂一生。
貪婪的人往往很容易被事物的表麵現象迷惑,甚至難以自按,事過境遷,後悔晚矣!
知足常樂的人也往往會給人錯誤的感覺。譬如今天的社會無時不在競爭,名、利、權,永嫌不足,爭得到的趾高氣揚、爭不到或爭得不夠的怨恨頹喪,你卻不爭,不怨,也不說酸溜溜的話去摜人,仍然樂嗬嗬地過日子,說不定有的人就會認為你是胸無大誌,沒出息或沒能力,很可能由此就看輕了你。
懂得知足的人才能常樂,總掛著與人一比高下,就怕不比別人強,或怕別人不知道他強的人,總活在處心積慮之中,怎會有真正的快樂?歸根結底還是那句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好,還有比你更好的,人生一共短短的幾十年,重要的不是你博得多少掌聲和豔羨的眼光,而是你得到了一種心情和做人的樂趣。自滿自大的人不一定快樂,所以還是做個知足常樂的人為好。
熱愛自己的工作
工作是快樂的。無數成功的人都這麼說,他們之所以成功,也正是因為他們樂在工作。這也就是窮人和富人對待工作的態度吧!
阿穆耳肥料工廠的廠長馬克道厄爾之所以由一個速記員而爬升上來,便是因為他能熱愛自己的工作並且重視它。
他最初是在一個懶惰的書記底下做事,那書記總是把事情推到手下職員的身上。他覺得馬克道厄爾是一個可以任意驅使的人,某次便叫他替自己編一本阿穆耳先生往歐洲時用的密碼電報書。那個書記的懶惰,使馬克道厄爾的工作量增大,但同時也給了他鍛煉能力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