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情商與兩性的情感差異
有一次筆者到一家餐廳吃飯,進門時看到一個年輕人氣衝衝地走出去,僵硬的表情尚未消減。緊跟在他身後的一個少婦跟著出來,氣急敗壞地捶他的背部,一邊喊道:“你這個殺千刀的!你為什麼不能對我好一點?”她這前後矛盾的詛咒加以懇求,以及他的背對著她的姿態,象征著所有怨偶的關係:她要求對話,他不斷退卻。婚姻谘詢專家早就發現,當一對怨偶走到尋求谘詢或治療的地步,通常都是陷入了這種一進一退的模式:常常是他抱怨她的要求與脾氣不可理喻,她怨歎他對她的話毫不在意。
這個現象顯示婚姻生活中兩性的情感模式經常抵觸,這種差異也許有生物的背景,但與兩性成長過程中的教養也很有關係。這方麵的大量研究發現,造成兩性情感差異的不僅是男女所玩的遊戲不同,也因為小孩子總是害怕被嘲弄有異性朋友。一項研究發現,四歲大的孩子約有一半有異性朋友,六歲大的孩子隻有20%,到八歲則幾乎沒有任何異性朋友。兩性世界自此分道揚鑣,要到開始結合後才又交叉在一起。
此外,在情感處理方麵男女所受的教養也非常不同。一般而言,父母平常與女兒討論情感的問題(除了憤怒之外)。女孩接收到的情感方麵的信息遠多於男孩,父母說故事給女兒聽時使用較多富有情感的字眼,母親與女嬰玩耍時表現出多樣的情感,母親也常常與女兒詳細討論情感的本質,但卻常與兒子談論憤怒等情緒的因果關係(可能帶有預防某事的教育意義)。
美國學者李絲鹿·布羅迪(Leslie Brody)與茱蒂絲·霍爾(Judity Hall)總結兩性情感差異的研究指出,女性的語言能力比男性成熟得早,因此較善於情感的表達,比男孩懂得運用語言探索情感,較少以暴力等方式作為情感表達的方式。反之,我們不鼓勵男孩把情感說出來,於是男孩對自身及別人的情感狀態較不敏感。
2.情商與兩性的情緒管理能力
一般而言,女性踏入婚姻時已具備情緒管理的能力,男性則不太了解情緒處理對婚姻的重要。一項針對264對夫婦所做的研究發現,女性認為美滿的婚姻最重要的因素是“良好的溝通”,男性則不做此想。德州大學心理學家泰德·哈森(Ted Hudson)對婚姻關係深入研究後發現:“妻子多認為談心才是親密的表現,尤其是討論兩性的關係。”丈夫則普遍不明白妻子到底需要什麼,常聽到男人說,我要和她一起做事情,她卻隻想說話。戀愛時男性較願意配合女友的需求談心,一旦結婚了,便愈來愈少和妻子交談(尤其是傳統式的夫妻),反而覺得一起做點事(如園藝)感覺較親近。
造成這種現象的部分原因可能是男性對婚姻較樂觀,妻子則較常注意到婚姻的問題。一項研究顯示:丈夫對婚姻的每個層麵都比妻子樂觀,包括性關係、財務狀況、與姻親的關係、夫妻是否傾聽對方的心聲、能否包容對方的缺點等。妻子一般比丈夫有抱怨,真正的怨偶更是如此。一方麵男性較易對婚姻滿意,一方麵又不喜歡情感交流,無怪乎許多妻子抱怨丈夫總是逃避夫婦關係的討論。
更糟糕的是男性很不善於從人臉表情閱讀情感信息。比較兩性判讀異性臉上透露的悲傷情緒,女性顯然高明許多。因此,女性要讓男性注意到她的悲傷,臉上的表情必須更加強烈,如果要讓他關切你為何悲傷,自然要更加戲劇化才行。
任何夫妻都不免會有不快或意見相左的時候,這時兩性的情感處理差異自然會產生影響。事實上,影響婚姻存在的並不是做愛次數、子女教養方式、財務的處理等特定的爭論,而是討論這些問題的方式。對互持異議的層麵達成共識是婚姻存在的關鍵,夫妻在麵對婚姻的情感波濤時,都應努力克服根本的性別差異,否則不免因情感裂痕而愈離愈遠。
第一階段——纏綿熾熱的鍾情期,即完全受到肯定定勢支配的時期。這時,愛人在她的心目中是最完美無缺的英雄,配偶獨占了全部注意力,把對現實的感受染上種種美麗的色彩,甚至引起視覺和聽覺上的幻影,無時不在腦際縈回。
第二階段——開始出現一定的冷卻。當心上人不在場時,他的印象浮現在眼前的時間逐漸減少,但隻要他一出現在眼前,立即能激起對他的正麵情感,愛戀和柔情的強烈衝動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