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0章 起點都一樣。區別在於選擇(1 / 3)

在經營之旅中,有人專揀平坦的大道,那麼他往往會走到山窮水盡時進退不得,而有些人則滿懷冒險精神,踏上人跡罕至的羊腸小道,結果是他們欣賞到別人難逢的美麗風景。

無限風光在險峰。要想一覽眾山小,君臨萬物,就少不了一番艱辛的攀登曆程,這是顯而易見的。

初踏人社會,不要總是喊:機會!請給我機會!其實,每個人生活中的每時每刻都充滿了機會。你在學校或是大學裏的每一堂課是一次機會;每一次考試是一次機會;每一個病人對於醫生都是一個機會;每一篇發表在報紙上的報道是一次機會;每一個客戶是一個機會;每一次商業買賣是一次機會,是一次展示你的優雅與禮貌、果斷與勇氣的機會,是一次表現你誠實品質的機會,也是一次交朋友的好機會。

在這個世界上生存本身就意味著上帝賦予了你奮鬥進取的特權,你要利用這個機會,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去追求成功,那麼這個機會所能給予你的東西要遠遠大於它本身。

洛克菲勒有句名言:“如果你想成功,你應辟出新路,而不要沿著過去成功的老路走……即使你們把我身上的衣服剝得精光,一個子兒也不剩,然後把我扔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心地帶,但隻要有兩個條件——給我一點時間,並且讓一支商隊從我身邊經過,那要不了多久,我就會成為一個新的億萬富翁。”在某次戰鬥勝利後,有人問成吉思汗,是否等待機會來臨,再去進攻另一個城市,成吉思汗聽了這話,竟大發雷霆,他說:“機會,機會是要靠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的。”“創造機會”,便是成吉思汗之所以偉大的原因。因此,唯有去創造機會的人,才能建立轟轟烈烈的豐功偉業。

當斷不斷,必留後患決斷——要麼成就你的一生,要麼毀滅你的一生。

當今社會變化的速度,是曆史上任何一個時代都無法比擬的。生活於這樣一個變化多端的社會,需要人們具有最靈活、最敏捷的應變能力,並能審時度勢、縱觀全局,於千頭萬緒之中找出關鍵所在,權衡利弊,及時做出可行有效的決斷。

有這樣一則寓言:

場院上,一頭毛驢要吃草,毛驢左右兩邊各放一堆青草,豈料,毛驢犯了難,先吃哪一堆呢?毛驢在猶豫不決中餓死了。

笑後思量,隻要自己認為對的事情,不可優柔寡斷,必須付諸行動。

有的人總喜歡在做一件事前,再三權衡利弊,舉棋不定,結果待到想好了的時候,機會已經丟掉了。正所謂留得青山在,也怕沒柴燒,青山常在,柴卻不等人。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時間和機會去抉擇。

把手頭的機會抓住,這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靠近你的機會就是最重要和最迫切的。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柳條枯了,有再綠的時候。可時機錯失了,就可能永遠失之交臂。因為過去的時機已經不複存在,而未來的時機隻是一步一步才逼近你,沒有到來之前,你縱使絞盡腦汁也是徒勞枉然。最幸福的不是得不到或已失去的,而是現在能把握的。把手頭的機會抓住了,你就把一切的機會抓住了。

在人生的求索中,我們隻能走好自己的路,世上有太多的事會讓我們分心,雖然如此,但萬事萬物,人才是主宰者,抉擇權也在自己,我們隻有簡單一點,決斷一點,走好自己的路,才能擁有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社會生活中很多事情需要我們盡快做出決斷,決斷就是拿主意、作決定。決斷之前有若幹選擇,決斷之後就隻剩下了一種選擇。決斷之前有若幹可能,決斷之後就隻剩下一種可能。

敢於決斷需要魄力,善於決斷需要智慧。魄力多來自眼力,看清了才敢拿主意;智慧多來自心計,想透了才善作決定。

沒看清就匆匆決斷,那叫魯莽;沒想透就做決斷,那叫輕率。一般來說,苦果都是在魯莽和輕率時播下的。

未作決斷之前思維應力求多變,從各個角度、各個層麵分析、權衡和判斷;做出決斷之後,思維應力求專一,那就是,堅決而毫不動搖地依照決斷幹下去,即使付出沉重的代價,也在所不辭。

決策是一個人或一個單位能否持續發展的最為關鍵的一步,無論你作為一個領導者還是一個普通的人,你的人生道路都離不開決策。決策有時候往往影響你的一生,要麼成就你的一生,要麼毀滅你的一生。一件事情做不做,什麼時候做,該怎麼做,你都要果斷地做出決策,決策晚了,機會就沒有了,決策錯了,則全盤皆輸。所以,如果你要想做一個成功的人,尤其是一個成功的領導者,就應該時刻注意培養自己的決策能力。

決策有錯誤的決策和正確的決策,錯誤的決策我們當然要排斥,正確的決策我們要堅持。正確的決策主要來自對市場、環境、競爭對手等各方麵的綜合認識。隻有對諸多情況有真實的、準確的、及時的和全麵的了解,對可能發生的事情有較準確的預測並了解其可能對自己產生的影響,才可能進一步分析麵臨的形勢,研究解決的對策和方法,謀劃如何發揮自己的長項,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持續穩定的發展。

在失敗和成功的關口一定要審慎地抉擇,所謂當斷不斷,必留後患。

失敗的時候如果不能正確地做出判斷,不能抉擇是在失敗中沉溺下去還是在哪裏跌倒從哪裏站起來,將影響和決定著人生的命運和未來的趨向。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受挫一次,對生活的理解加深一層;失誤一次,對人生的領悟增添一階。

自然,人生在世不論幹事業,還是過生活,都盼望著一帆風順,遇到一個順心可意的環境,然而,這卻是不大可能也不太現實的事。因為,事實上逆境經常像影子一樣追隨著大家,並不時顯露出來給人們以困擾。

閱古曆今,一個人一輩子總扯“順風旗”的事似乎是沒有的。

人們討厭逆境,但又不時身處逆境。這雖並非值得稱慕的好事,但也決非不可擺脫的壞事。從某種意義上說,逆境也是機遇,也是人生和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必然。比如事業吧,我們常說並堅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這“曲折”從根本上已明白無誤地告訴人們,到達光明前途的道路充滿著困難、挫折和坎坷,身處逆境是經常發生的事。

我們說逆境也是機遇,是說逆境是磨刀石,它可以砥礪人們的品格、才氣和膽識,可以激發人們奮發向上的毅力和勇氣。有位哲人說過,“人們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處於逆境的情況下做出。思想上的壓力,甚至肉體上的痛苦都不可能不成為精神上的興奮劑”。看看中國的曆史,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孫子臏腳而述兵法修列,不韋遷蜀而世傳《呂覽》,韓非辦秦而有《說難》,乃至李白詩三百,似乎無不是聖賢先哲在逆境中所完成的。這諸多事實大約也證實了先哲的一種體悟,即“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

實際上,逆境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們缺乏身臨逆境的思想準備。

如果把順境和逆境都視為機遇,於順境不忘逆境的艱難而急進,處逆境看到順境的希望和前途而奮起;麵臨花開花落而心地坦然,處變不驚,這恐怕於個人事業大有好處。

中國有一句古話“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也就是相信目前雖然處於不幸的環境中,但是終究有峰回路轉的一天,以此來不斷地提醒自己忍受現在的痛苦,等候時來運轉。這種對前途抱樂觀的希望使得忍耐有了價值。

身處逆境最忌諱的反應是:第一意誌消沉,第二焦躁不安,第三驚慌失措、盲目掙紮。若是犯了這三項大忌中的任何一項,不僅無法自逆境中脫困,反而會墮入萬劫不複的深淵中。

最關鍵的是要沉著地等待時機。就像《菜根譚》中所講的那樣:“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憂,可以消躁急之念。”就如潛伏林中的鳥,一旦展翅高飛,必然一飛衝天;迫不及待綻開的花朵,必然早早凋謝。了解了這個道理,就會知道凡事焦躁是無用的,身處橫逆之中,隻要能儲備精力,重展身手的機會一定會來晦。“所以能夠持久才是最重要的”。隻有抱著這種信念,才會跑完人生這段漫長的旅程。

塞內加有句高論:“順境的好處是人們所希冀的,但逆境的好處則是令人驚歎的。”的確,順境並不是沒有許多恐懼和煩惱,逆境也並不是沒有許多安慰和希望。

有人常把人生比作一次旅行,辛勞和苦難算做是我們不花錢的旅費。

而在這一趟旅程中,我們可以得到各種各樣五色繽紛的經驗。當我們痛苦的時候,可以當作那是我們在旅途中的涉水跋山、走狹路、過險橋。

而當我們快樂的時候,那是我們到達了風光明媚的處所,卸下了行裝,洗去了風塵,去欣賞流連。也正如旅行一樣,不在某一處風景區永遠停留,而隻能在駐過一陣之後,就又背起行囊去尋覓另一處佳境。

因此,人間的苦苦樂樂,我們應該把它看作理所當然。做生意順利的時候,財源滾滾而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那是順境。一旦遇上風險,逆境來臨,就又要過一過節衣縮食的苦日子。不夠堅強的人當逆境來臨時,就難免會匆匆結束這次旅行,提早承認自己的失敗;而假如我們夠堅強,就該明白,我們就是為經曆這些風險而來。

作為一個像樣的旅行家需要勇氣,也唯有勇氣承擔旅途風險的人才可以到達人生的勝境,才可以領略到一般人所領略不到的“化險為夷”,“夜盡天明”,“臘盡春回”等的樂趣。因此,逢到逆境時,我們要忍一忍、再多拿出一份勇氣和信心;不要隻看旅途的艱苦,而要把希望的燈光點亮,去照亮那你所想要去的地方。

懂得旅行樂趣的人,往往對平坦好走,容易達到的地方沒有興趣,而偏偏喜歡去找那些險峻的山,未開發的林,或沒有人煙的島。他們認為旅行的樂趣在於克服那些途中的困難,在於到達別人所不易到達的地方,在於發現新的佳境。懂得人生的人也是一樣,他們往往不喜歡平凡的生活,而有膽量去嚐試一些困難的、冒險的、但卻有內容、有意義的生活。因為他們知道,當困難克服了,險境過去了,他們才會嚐到一些人生的真味,他們才會真正懂得人生的苦是怎麼樣的苦法,樂又是怎樣的樂法,貧窮的滋味怎樣,失戀的滋味如何,而他們最大的收獲卻往往是成功的快樂。

我們很多人還知道,石墨與金剛石,石墨就是鉛筆芯,很軟的,而金剛石卻是世界上最硬的元素,其實他們是同一種碳元素,隻是因原子結構排列組合不一樣,但石墨經過幾千度高溫上萬個大氣壓也能變成金剛石,而每一個人的聰明程度都差不多,但就看你自己能否經曆得住“高溫高壓”,很多人遇到困難就退縮了,不經曆風雨,又怎能見彩虹呢?

俗語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所謂“人上人”並不是一般功利的想法;而是說,他可以在生活上比一般人較為豁達開通,眼光遠大,做起事來可以得心應手。如果我們從小就安安穩穩無風無浪地像花朵一樣生活在暖房裏,我們所見的天日就隻有那一點點,所能適應的溫度也就隻有那一點點,那還有什麼意思呢?

很多人誤以為一些已經發生的事便是命運,是因為他們看不清楚其中的關係,其實,命運是由我們如何對待那些發生了的事而決定的。因此,人生的意義,可以無限地增加,而已經發生的不幸,與之比較,卻是有限而且固定的,不要訴說你的命運不好,那隻是你容許一些不能控製的事去主宰你而已。

把痛苦結晶成美好用一生的時間銘記一個教訓或一個有益的忠告。

蚌在它生命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突如其來的或大或小的麻煩,在這一點上,它和人類有相似之處。就在某一天,或許是在美美地飽餐一頓之後,它舒暢地在海底嬉戲,就在它盡情地享受生命的華美的時刻,一顆沙子鑽進了它的體內,生命的煩惱或者說痛苦由此開始。多少次它試圖解決這個麻煩,它不斷地折磨自己,用各種方式尋求擺脫痛苦的方法。最後,在它不斷地砥礪和掙紮之下,那顆粗壯的沙粒天然變r成了一顆晶瑩圓潤的珍珠。

這給了我們一個啟示,有很多事情也會在我們心裏留下難以忘懷的痛苦和悔恨,甚至會因此仇恨他人,發誓不報仇就不為人。這樣,你不僅給自己的一生造成不幸,也給別人造成苦惱,給社會造成危害。一個人的一生如果這樣度過,還有什麼意義?

不管我們理由如何,懷恨總是不值得的。潛留在我們內心裏的侮辱,永遠難以平複的創傷,都能損壞我們生活中的許多可愛的事物,我們被鎖在自己的苦惱之淵裏,甚至無法為別人的幸運而感到愉快。怨恨就像毒素一樣,影響、侵蝕著我們的生命。

頭痛、消化不良、失眠和嚴重的疲倦等,是懷恨的人常有的病理症狀。一所權威的醫學院曾經作過一個調查,調查報告中說與心情較為愉快的人相比,心存怨恨的人更會經常進醫院。醫務人員所做的試驗顯示,患心髒病的人常常不是工作辛勞的人,而是抱怨工作辛勞的人;最足以引起高血壓的原因,莫過於外表好像很安靜,內心裏卻被強烈的怨恨所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