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答案。
朱祐樘:便算累了,病了,但能給你們帶來短暫的幸福歲月,所有的付出,於我,都是值得的,我不敢說自己是千古一帝,至少我盡了全力。
張皇後:你們就這麼走了,誰來告訴我,我能上哪兒去,生命中還有幾十年的歲月,不過也隻是這個宮到那個宮的距離。
曆史記載:
大明弘治元年,吐魯番奪哈密衛。
弘治四年大明收複失地;
弘治六年,吐魯番三站哈密衛,
弘治八年再收複,但又很快失守;弘治十年又收複;
弘治十八年,趁弘治皇帝駕崩,韃靼鐵騎襲擾九邊,吐魯番趁機出兵又一次奪取哈密衛,哈密正式成為吐魯番屬地,大明朝從此後再也沒有能力光複哈密衛,明朝的版圖上永失哈密。
曆史記載:
明孝宗弘治元年韃靼小王子攻擾蘭州之戰
明弘治六年韃靼擾寧夏
明弘治八年韃靼攻擾甘肅宣府之戰
明弘治十年韃靼小王子攻潮河川之戰
明弘治十一年明擊韃靼賀蘭山之戰
明弘治十三年韃靼火篩攻擾大同之戰,韃靼小王子擾大同、延綏
明弘治十四年韃靼小王子火篩聯合攻擾延綏、寧夏之戰
明弘治十七年韃靼火篩攻擾大同之戰
明弘治十八年韃靼小王子擾靈州、固原之戰,明軍平思恩州之戰
☆、後記
讀完《明史孝宗本紀》,我的耳際反複地回響著一個名字:朱祐樘。
說起這個名字很多人不知道,可是在五百年前,他是一個備受推崇的人,一位明君。
他的愛民如子,他的勵精圖治,他的一夫一妻,他跌宕起伏而短暫的一生都深深的憾動了我,因此我希望能有更多的讀者了解他,所以才有了這部小說。
史料裏的記載是十分枯燥的,遠沒有小說來得活色生香,雖在這本書裏沒有以他為主角,但所有事都緊緊圍繞著他的一生行進著,我力求真實的將他與史記中的那位千古明君重合在一起,對他的事跡盡量做到不誇張不渲染。
在這裏我不是要說他的文治武功有多麼驚人,而是在他的品格,或許有人說他隻是一個守成的君主,更未做好外戚與兒子的管教工作,也為日後埋下了隱患。
的確,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鐵木真,康熙這些人的功業都遠較他為大,但是,他們的功業是由累累白骨堆積出來的,而朱祐樘卻連自己的大仇人也采取了寬恕的做法。
朱國楨曾言:“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 不無道理。
朱祐樘1505年駕崩,年僅三十六歲,共在位十八年,在位時間不長,甚至可以稱得上一個“短”字。
孝宗,算是後世對皇帝的一個評價很高的廟號,指的就是明君賢主,朱祐樘當之無愧。
孟子曰:“食,色,性也。”然而朱祐樘做為一代帝王,卻除了張皇後外,沒有其他的妃嬪貴人,這在中國曆史上是絕無僅有,堪稱空前絕後。
有很多穿越小說的皇帝男主都是一生一世一雙人,我不知道作者們是憑自己的意願去寫還是以朱祐樘為參照,但他的一夫一妻,卻是白紙黑字的正史所記載,並非杜撰。
不過話又說回來,朱祐樘為這一夫一妻製是付出很大代價的,他一輩子隻有兩個兒子。這在皇室也是很少見的,其中一個還夭折了,另外一個,朱厚照,成為明朝最胡鬧的正德皇帝。
且朱厚照一生都未能留下一兒半女,導致朱祐樘的血脈至此斷絕。
除此之外,孝宗的勤政也是曆代少有的,辛辛苦苦地每日上早朝外,居然還整出個午朝來。還不忘學習充電,搞個文華殿沙龍,與大臣們共同討論學習,這一點,能讓他的父親成化,兒子正德,後輩嘉靖和萬曆羞愧而死。
他一生都在兢兢業業地完成自己作為最高統治者的責任和義務,卻很少去享受作為皇帝的尊榮。
翻開明史,我們看到孝宗做的都是賑災減賦,一個認真去讀曆史的人不難發現這一點:中國是一個典型的多災多難的國家,史書上不管是哪一年都有災,洪災旱災蝗災,年年饑荒,不是西北幹旱就是東南洪澇,孝宗不修宮殿,不搜集珍奇,看到他的記錄都是賑災 免稅等等。
此外,還有就是他的孝,即位後的孝宗追諡生母淑妃為孝穆皇太後,並將其墳塋遷至茂陵與父皇合葬,另立奉慈殿祭祀。不久,有太監在桂林查找到太後的留跡。原來當年朱祐樘的生母被官兵擄押進京時,曾路經城西牯牛山下古茶庵(今東安路)歇宿,在山下的清泉水池梳洗。
朱祐樘聞奏,便下旨將古茶庵改名聖母寺,此泉池命名為聖母池,並責成官府精工修建,並派使臣到桂嶺修建了太後的先人塋,又在桂林市建宗廟紀念自己的瑤族母親。聖母池口上沿井欄為八麵石雕,圖飾吉祥瑞獸,曾有俗名“八卦井”,現已被圍住,我曾去那看過,因為我就是桂林人。
另他的治國策,朝序清寧,弘治中興就不多說了,書中都有詳細的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