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1 / 2)

花國同性婚姻合法的第一天,無數記者在b市民政局的大門外翹以待,想看看b市第一對吃螃蟹的人是誰。在此之前,幾乎所有的社交網絡,都輪遍了“花國同性婚姻合法”這一話題。有無數的人點讚支持,年齡從六七歲到六七十歲,職業從學者教授到底層勞動者。可以說,全社會的人都在關注著這一件事,所有人都想知道,第一對新人是男是女,是做什麼的。

在這個網絡展日益達的社會,網上預約的婚姻登記越來越多,而且可以直接生成結婚證編號。但是作為人生大事,就算是在網絡預約過了,還是要親自到民政局辦理,而且隻能提前一天預約。憑借著預約號,按著點到達,即可辦理。由於資源有限,每天在網上放出去的預約號隻有3oo個,晚了就隻能親自去排隊,還要忍受預約的人時不時的到來。

但是今天,記者們等了快一天,都沒見到預約號為1的那一對新人。因為信息保密的原則,他們也無法查出第一對新人究竟是誰。眼看著其他幾大城市的新聞都快放成舊聞了,b市還是悄悄的沒什麼動靜。雖然預約的3oo對新人也就三四對沒來,也采訪過十幾對新人了,但是所有人人最想見的那對沒來,誰都不想走。還有半個小時才下班,萬一他們來了呢。

在這之中,有人提到了他們是不是已經離開了,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反對。一兩個人看有可能看漏,幾十個人看,怎麼可能看漏。而且為了以防萬一,他們分批將今天所有來辦理結婚的人都采訪了一遍,除了幾對異性戀的,其他都是同性戀的。

半個小時過去了,眼看民政局的大門都要關上了,有一位記者再次去向工作人員詢問,今天預約的人是否都來了。但是得到的回答還是那句,“我們要為來登記的人保密,請配合我們的工作,謝謝。”所有的記者都铩羽而歸,總覺得自己的稿子分量不夠,既然不知道預約號為1的是誰,那就以第一對走出去的新人為準。

華燈初上,有的人在回家的路上,還有的人還在加班。一位白天蹲守在民政局的記者,還在整理他拍下的素材。他現了這樣一副畫麵,踩著高跟鞋的職業女性,氣勢滿滿的從大門出來,後麵跟著一位身材矮小,看起來畏畏縮縮的人。他穿著邋遢的外套,腳上踏著不怎麼合腳的皮鞋,還配著皺皺巴巴的西裝褲。如果他沒記錯的話,那個女士說了不少話,而那個男的,隻會點頭說嗯。

他猜測這是一對不怎麼對等的婚姻,貿然采訪恐怕會讓人尷尬,隻是拍了一張照片,就去關注下一對新人了。現在估計這張照片也沒什麼價值了,他隨手一存,就去看下一張素材了。

因而,這位記者就無法知道他錯過了什麼。

此時,在a大的j學院院長辦公室內,林田微笑的把一張大紅色的請柬遞給坐在眼前的教授,也是她的研究生導師,張可瑞教授。張教授看到請柬上大紅的“喜”字,想起了近來在網絡上的傳聞,聯係到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和眼前這個曾經說過不會有結婚生子打算的,他最得意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