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清穿之十四福晉
章節:共 100 章,最新章節:尾聲(二)
==================
☆、楔子
天又下起了濛濛細雨,一連三天隻是偶爾停歇,不久便又會飄起細雨。眼前的小橋流水、亭台樓閣早已沉浸在一片煙霧繚繞之中,看不真切,滿園的春花也已成為落紅滿地,隻剩下早春的樹木一片新綠。
春寒料峭,欲透薄衣,我又如同每次下雨一樣,倚靠著柱子,抱膝坐在亭中的長椅上,凝望著外麵迷蒙的一切,清冷的空氣總是讓我愈加清醒的麵對現實。
現在已是康熙四十一年,也是我來到這個時代的第十三個年頭,我不知道我這樣算什麼,是穿越,亦或是已經死了,隻是還保留著前世的記憶。
我這一世一出生,便已生活在了這個地方,杭州城的沈府。這處宅子的主人是杭州城有名的文士,在我幾歲的時候便已過世,隻剩下沈老夫人和他們的獨生女沈宛,沈宛是有名的才女,也是我現在的幹娘。當我還在繈褓中時,幹娘和我額娘便時常會提起大才子納蘭性德的名字,幾次過後,我才知道,原來享譽古今的大才子竟然是我的舅父,而幹娘是他納得最後一個妾,才子配佳人的故事還在當時引為一段佳話,隻不過一年時間舅父就突然離世了,幹娘也便回了杭州,再未嫁人。
我的額娘和幹娘相識於豆蔻年華,或許是因為兩人都有著這個時代所不能容忍的女權主義☉
我蹙眉看著她,“你也不用這麼趕啊,又沒人追你。”
銀屏左手撐著背,上氣不接下氣的回道:“上午遇到夫人,她說小姐今天肯定又想出門,讓我陪著你出去。我也是剛才才想起這件事,怕小姐你已經走了,所以才這麼慌忙的過來。”
沒辦法,從小額娘就總能猜到我在想什麼,看來也隻有帶上銀屏了。
等到銀屏也換好男裝,我倆便出了沈府。
十二歲過後,我便時常單獨出府,額娘知道後,讓我以後記得穿男裝。我一直覺得就算穿上男裝,明眼人也一眼可以看出是個女的。但額娘告訴我,沈府坐落在“旗營”之內,雖說我是滿人,但我總是穿漢服,那些“八旗兵”往往習慣於欺負漢人女子,為了少惹麻煩,我最好穿上男裝。
—————————————————————————————————————
西湖離沈府很近,雖是在這裏已生活了十三年,但西湖卻是我一直都看不夠的地方。前世的我生活在成都,本還和室友計劃好那年暑假去西湖,誰知還沒到那時,我竟就這樣來到了這個地方。
南宋時候便有了最早的西湖十景:蘇堤春曉、曲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鋒插雲、南屏晚鍾、三潭映月,也正是我現在可以欣賞到的景色。
沿著蘇堤緩步前行,入眼處是一片生機盎然,初春時節,柳絮飄飄,楊柳依依,桃花灼灼,海棠豔豔,湖麵碧波如鏡,鳥鳴聲聲悅耳,如入仙境,讓人沉醉其中,笑看雲卷雲舒。
每次走在蘇堤之上,我便會想起那位與西湖留下無數佳話的大文豪蘇東坡,後人也是為了紀念他,才將此處命為蘇堤。蘇堤除了栽植無數草木花樹,還建有六座單孔石拱橋,分別是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六橋。蘇東坡的詩詞雖是讓後人傳唱千年,但作為當時的官員,他實屬鬱鬱不得誌。蘇軾前後兩次來到杭州為官,為杭州人民做了很多貢獻。他的詩詞也有不少是寫西湖的,最出名恐怕就數那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吧。
穿過蘇堤,走過六橋,我也累了,便帶著銀屏到邊上的一座涼亭休息。
“少爺,我看到那邊有糖炒栗子,你和夫人都喜歡吃,我們買點回去吧。”銀屏才剛休息一下,就又坐不住了。
我把目光從湖麵上移了回來,“你去吧,買好就快點過來。”
“好,我很快的。”說完便一溜煙的跑了,我便把視線又移回了湖上。
—————————————————————————————————————
我在亭裏已休息了不短時間,但還是不見銀屏回來,便走出去,想看看銀屏在哪裏。
在我左右躊躇時,不遠處傳來銀屏的聲音,“你們這些人簡直目無王法,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