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你也開始關心起技術以外的事了?”黃宗羲回過頭問道。
“技術的發展最終是要為蒼生造福的。老夫可不希望辛苦研究出來的成果最終淪為食利者的玩物。畢竟沒有一個正常人會願意生活在一個可以用金錢任意買賣槍炮,官職頭銜,科學技術,乃至生活水源的國家。”方以智正色道。
“我明白了。”黃宗羲點了點頭隨即拿起了那份計劃書道:“無論結局如何都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吧。”
弘武十六年(西曆1665年)五月。中華朝第四屆國會如期在帝都南京的文淵閣召開。總共有520名來自帝國各省份乃至殖民地的國會議員參加了這一屆國會。同前三屆國會一樣復興黨依舊把持著國會的絕大多數席位。但明眼人都能體會到在這一屆的國會上同是復興黨的議員卻有著諸多認識上的差別不過就五月初七這一天的開幕式來說,在場的所有議員及官僚無一例外地都屏棄了各自的門派觀點之爭。因為他們來此並非隻是出席一屆國會更為重要的是為了見證一個時代的到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冊封朕之長子孫軒為皇太子,朕之次之楊念華為靖海公主……”隨著黃宗羲抑揚頓挫地將手中詔書上的內容一一念出。已經改名為‘孫軒’的楊禹軒臉上泛了激動的紅暈,顯然此時的他已經不再會為改姓而感到有任何的苦惱。在他看來隻有割捨了與楊家的關係,才能在天下人麵前堂堂正正地繼承“孫”這個帝王之姓。才能證明自己是皇位的正統繼承人。誠然妹妹楊念華也被書寫在了皇位繼承人的名單之上,但她畢竟沒有改姓氏。也不可能對自己構成威脅。因此在聽到黃宗羲念道“欽此”時,他毫不猶豫地便跨步上前與妹妹一起對著端坐在龍椅之上的母親高聲謝恩道:“兒臣謝主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此時的孫露望著底下跪著的一雙兒女,並沒有像兒子那樣充滿了對權利對未來的激情。或許在外人看來這樣一個儀式代表著皇族的繁衍生息代代相傳。可在孫露眼裡自此之後她的子孫將世代為皇權所束縛從而無從選擇自己的道路。直到有一天君主製在這個國家消失或是由另一個家族來執掌皇權。就孫露本人來說她是希望中國能有一個民主的未來,但那勢必將會是一場血色的革命。所謂不流血的革命隻不過是在付出一係列代價之後人們所看到的光鮮結局罷了。亦或是說沒有犧牲覺悟的革命是不可能成功的。孫露無從知曉日後的革命者是否明白這一點,也不知道自己的子孫是否有足夠的胸襟來麵對時代的變遷。因為現實容不得她有太多的時間去感嘆,女皇冊封太子與公主的消息早已傳出了國會議事廳。此刻文淵閣的內外已經為雷鳴般的掌聲所覆蓋。而孫露所能做的也隻是坐在龍椅上接受來自臣民的祝賀。
不過對於孫露和她的臣民來說。這場精心策劃的儀式還遠沒有結束。當會場內外的歡呼聲漸漸平息後,早已在旁等候多時的方以智立即出列。當著與會的議員以及在場觀摩的各國使節的麵向弘武女皇獻上了一份珍貴的地圖:“陛下,這是科學院經過十年研究得出的新世界地圖。”
“哦?是世界地圖嗎?卿說說它新在哪裡?”孫露興致盎然地問道。
“回陛下,這張地圖不僅補充了諸多以前從未發現的島嶼,更正了一係列地形上的錯誤。更為重要的是臣等經過多方考證對地球上的各大洲進行了重新劃分。”方以智說罷示意身旁的侍從將那張世界地圖掛起來向女皇及在場的眾人展示道:“在這張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