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節(2 / 3)

“陛下……”

“朕曾經就那麼認為過。以為隻要能預測到未來就能避免錯誤;以為隻要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就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以為自己能引導這個國家走出低穀。現在想來真是很幼稚。這世上哪兒有什麼一勞永逸的道路。人生在世就是在起伏中不斷地鬥爭著,國家亦是如此。避過一個危機卻不知這麼做是否會引來更大的危機。最終的結果會是如何誰都看不到底。”孫露自言自語道。

“這可不像陛下您說的話。”陳子壯打斷道:“無論出現什麼樣的情況都始終如一地堅信自己的目標,這才是老夫印象中的陛下啊。”

“老師是想說一根筋吧。”孫露回過頭似笑非笑地說道:“也對,朕確實是個一條路走到黑的人。所以就算目標看上去極其遙遠,朕一路過來也十分享受這追求過程中的樂趣啊。”

“真是地。看來是老夫多心了啊。”陳子壯舒了口氣道。隨即他又凝神屏氣地向孫露問道:“陛下請恕老夫唐突。老夫有一個問題一直很想問陛下。”

“哦?”孫露望著陳子壯點頭道:“老師請問吧。”

“陛下您所追求的目標究竟是什麼?”陳子壯抬頭問道:“當初陛下告訴老夫陛下的誌願是復興華夏、驅逐韃虜。這兩條陛下雖早已做到,但老夫卻覺得陛下您的誌向遠不止此。作為臣下如果不清楚主上的誌向又如何能輔佐好主上。所以老夫在此鬥膽代表追逐陛下地臣下問陛下,您所追求的東西究竟是什麼?”

“追求的東西嗎?”孫露想了一想回答道:“當然就是追求理想國度的過程本身啊。雖然理想中世界無法實現,但在以此為目標的努力過程中得到的經驗卻是朕真正想得到的東西。因為那是任何人都無法奪去地無價之寶。或許我們可以借鑒古訓中的教誨,借鑒歷史諸個朝代的得失,借鑒他國的經驗,但那一切也都隻是借鑒而已,終究不是屬於這個時代,不是屬於我們自己的經驗。鞋子合適不合適隻有自己穿上走過路才會知曉。路通不通隻有自己用腳走過才知道。總之朕是由衷地希望中華用自己的方式尋求屬於自己的答案。而不是望著祖先或者其他什麼人地背影追隨其後。”

陳子壯聽罷驚愕地望著孫露,在過了半晌之後他恭敬地起身向孫露行禮道:“原來如此。老夫明白了。雖然已是風燭殘年但老夫願盡綿薄之力追隨陛下尋找屬於中華的答案。

“謝謝老師。”孫露欣慰地還禮道。就在此時屋外傳來了董夫人恭敬的聲音:“陛下,皇長子殿下在外候見。”

“嗯,讓他先候著。朕待會兒就見他。”孫露應聲道:“老師也很久沒見禹軒了吧。”

“算起來都有三年了。這麼說來皇長子殿下應該長得很高了吧。”陳子壯猶如一個長者關心自己孫兒似地說道。

“是啊,個頭確實長高了不少。臉看上去也似乎褪去了稚氣。不過說起來還隻是個半大的孩子呢。”孫露嘆了口氣道。

“哦?老夫可是常聽人說起皇長子殿下成熟穩重呢。”陳子壯說道。

“身份與環境影響下的舉止沉穩並不能代表心智上的成熟。這麼說可能過於苛刻了。但現實確實是如此。擁有皇權並不代表著可以為所欲為。事實上更多的時候這代表的是一種責任,一種普通人難以承擔的責任。歷史上有過太多地人因為無法承受這些責任所帶來的壓力而最終崩潰。但是君主製就是這樣一種殘酷地製度,他將一個國家的重任強加在某一個人身上,卻從不顧及那人是否願意承擔或者是否有能力承擔。如果可以的話朕希望能給禹軒更多一點時間。隻可惜無論是外界還是那孩子都已經迫不及待了。”孫露無奈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