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話鋒一轉道:“那夏卿如何看待我朝現在的陸軍?”
被女皇跳躍式思維弄得有些迷糊的夏完淳遲疑了一下後回答道:“回陛下,我朝如今威甲天下,四夷臣服。特別是火槍、火炮的發明使得中原的軍隊不再畏懼於塞外遊牧民族的威脅。當然距離和氣候上的因素也讓帝國很難再繼續動用大軍開疆拓土。不過就算是如此,帝國在陸地上的威脅依然存在。這些威脅並非是指某一個具體的國家或是具體的民族,而是指帝國的本身。眾所周知我中華是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的國家,不僅西北東北的民風彪悍而又不羈,就算是在中原千百年來宗族間的私鬥也從未停歇過。在此次的東北匪患之中就有不少是宗族、同鄉會之間的械鬥。一旦帝國內部出現問題總免不了會有外敵窺探,所以隻要帝國一天不排除陸上威脅,保有常備駐軍就是必要的。”
夏完淳回答得十分謹慎,前麵半段話幾乎是現下一些士大夫的老生常談,之後一段則是他為陸軍做的小小辯護。中華帝國的強盛使一些人產生了盲目樂觀的心理。這也難怪,在中國歷史上歷來大亂之後必是大治。特別是在消除了遊牧民族威脅的情況下,人們頭一個想到的往往是裁軍恤民。畢竟無論是在戰時還是在平時保養一支常備陸軍都是極其耗費錢糧的一樁事情,歷朝歷代的統治者無不處心積慮地想過各種各樣既可保留常備兵力又可少耗費甚至不耗費錢糧的辦法。這其中做得最為徹底的當屬朱元璋了。不過朱皇帝雖號稱養百萬兵不費一文錢,但實際效果是軍隊整體戰鬥力的直線下降。最終還是繞回了募兵這條老路上來。畢竟既要馬兒跑得快又要馬兒不吃草這種事是違反自然規律的。而中華帝國目前在陸上的兵力雖不及前朝號稱百萬之眾,卻也將近有五十萬的常備駐軍。不過這五十萬駐軍卻並非前朝那般靠屯耕自給自足的軍戶,而是切切實實拿軍餉吃皇糧的軍隊。因此內閣每年撥給陸軍的預算絲毫不亞於前朝所謂的百萬大軍。於是乎一些人便認定這是朝廷糜餉勞師的表現,認定惟有裁減軍隊才能緩解軍隊給帝國財政帶來的壓力。而這些人的理由也看似十分充分,既然四夷已然臣服,為何還要駐軍四方?既然一個配有火炮的連隊能讓草原上的遊牧部落望風而逃,為什麼還要在西北囤兵三十萬?既然羊毛、紗廠能讓蠻夷馴化,為什麼還要帶著槍炮去交涉?實在是有違君子之風啊。
以夏完淳的脾性當然是不屑去回答那些愚蠢而又短視的責問。但女皇剛才的問話卻讓他產生了一絲不安,難道女皇被那些人說動了嗎?正當他在心中忐忑不安之時,隻聽孫露又跟著反問道:“哦,卿剛才所說的是常備駐軍?”
“是的陛下,常備駐軍。即將陸軍目前由戰備為主的戰略轉為以防衛為主的戰略。也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夏完淳頓了一頓強調道。這是他從西伯利亞歸來後便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此時說出來多少會有那麼一些不成熟,但夏完淳總覺得在這個時候自己多少該說些什麼。
“知道了,真是很精彩的分析呢。”孫露聽罷抬起頭和藹地微笑道:“不過這一切總得有人向世人解釋不是嗎?朕希望軍隊對自己的定位能有一套完整的構思,而不僅僅是某個大臣一個設想或是一本奏摺。因為這可涉及到國家的興衰啊。”
“是,陛下,臣明白了。”夏完淳心情複雜地應答道。此刻的他實在是難以抉擇是留在京師還是返回駐地。
然而就在此時孫露卻忽然將話題一轉道:“好了,這事以後再說。現在倒是有一個熟人要見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