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機而動,以變應變
以前,有一個出海打魚的好手,他聽說最近市場上墨魚的價格最貴,就發誓這次出海隻打墨魚。然而很不幸,這次他遇到的全是螃蟹,漁夫很失望地空手而歸。當他上岸後才知道螃蟹的價格比墨魚還要貴很多。於是,第二次出海他發誓隻打螃蟹,可是他遇到的隻有墨魚,漁夫又一次空手而歸。第三次出海前,他再次發誓這次不管是螃蟹還是墨魚都要,但是,他遇到的隻是一些馬鮫魚,漁夫第三次失望地空手而歸,可憐的漁夫沒有等到第四次出海,就已經在饑寒交迫中離開了人世。
如果把陰晴不定的大海比做一個囚徒的話,那漁夫就是陷入囚徒困境的另一個囚徒。在他不知道大海會提供哪種魚作為他的捕獲對象時,漁夫的惟一選擇就是大海提供什麼,他就捕什麼,以變製變。
變,是事物的本質特征。麵對瞬息萬變的社會,聰明的人有三種態度:一是以不變應萬變。如果沒有實力的支撐,不是出於策略的考慮,這隻是一種最消極的態度。二是以變應變。這種態度其實也隻能算作無奈的選擇。比如說人家拿出了新產品,你跟在後麵來個“東施效顰”;人家降價了,你也來個大甩賣,變來變去始終是被動應付,在這種情況下不被拖垮就已經是不錯了,新局麵是難以看到的。三是以變製變。一個“製”字,情況大不一樣,而它所反映出來的是一種主動進取的精神,是一種度勢控變的能力,其效果是變成了一種機遇,在變中獲得新的發展。